【摘要】目的:探究骨科護理中引入快速康復護理的護理效果。方法:方便擇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間該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參與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住院時間、關節功能恢復時間、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Cooney腕關節功能評分和Kofoed踝關節功能評分進行對比,同時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快速康復護理的應用對骨科手術患者的恢復有積極影響,還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骨科護理;快速康復護理;護理滿意度;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69
骨科疾病較多,很多疾病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會因為多種因素導致患者肢體功能康復延誤,不僅使得其后期護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也導致了護理效果下降,這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了不利影響。在骨科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如何對不同層級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分配,提升患者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現已受到很多學者和醫療工作者的關注。快速康復護理目前在多個科室的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都有良好的應用,可以有效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提升其康復質量。為探究快速康復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該次方便擇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間該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分組開展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方便選取該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參與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內男34例、女16例;年齡25~72歲,平均48.6歲;包括髖關節附近手術患者17例,踝關節附近手術患者15例,腕關節附近手術患者18例。觀察組內男31例、女19例;年齡24~74歲,平均49.2歲;包括髖關節附近手術患者19例,踝關節附近手術患者14例,腕關節附近手術患者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冤,對照實驗可行。研究內容、目的、流程等均已上報該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了研究批準,患者對此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護理病案記錄,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遵醫囑執行基礎、藥物、檢查等相關護理干預,為患者和家屬進行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飲食干預和康復訓練等。觀察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院,(1)建立護理管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一職,組員則由各個層級護理人員擔任,首先對患者基本病情和手術方案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護理需求為依據制訂針對性快速康復護理方案,責任護士嚴格按照護理方案執行各種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參與骨科快速康復護理理論知識和患者常規護理技能相關培訓,增強患者專業水平。護士長和組內成員需要聯合外科快速康復護理人員就骨科手術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康復鍛煉和并發癥預防處理等內容進行共同研討,保證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提供規范化護理操作。(2)護理方案的實施。首先同患者進行溝通并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負面情緒嚴重程度和出現的原因,開展心理干預以緩解其不良心理,減少心理應激對患者手術效果產生的負面影響。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主張術前不開展腸道準備護理,原因是腸道準備所用藥物或液體會損傷患者機能,導致生理環境改變并增強其應激反應,故患者術前排便無異常無須進行腸道準備,若有便秘情況可使用開塞露進行處理,避免術后腹脹。術后體溫和體位護理,術中和術后均需要為患者開展體溫護理,術中應做好保暖護理,具體措施包括覆蓋毛毯、輸注液體加溫等。術后可能出現寒戰,需要適當調升室內溫度,蓋好被子等,避免低體溫影響其術后恢復。術后盡量幫助患者選擇合適體位,腰麻或全麻骨科手術患者在術后6h適當抬升床頭等。
3 討論
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部分生理功能障礙等情況,使得患者非常向往正常生活,同時也由于患者術后恢復慢導致其對護理干預的配合度產生了抵觸行為,導致護理質量下降。此外骨科患者術后并發癥風險較高,加之手術麻醉和切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術后康復較慢,因此為患者提供更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十分重要。骨科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要求有較強的嚴謹性,而有資料顯示在該類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措施可以減少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減輕其術后疼痛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等。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開展快速康復護理后,其住院時間更少,日常生活能力和關節功能改善效果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該種護理理念能夠有效促進骨科患者康復。綜上所述,骨科護理中引入快速康復護理對縮短患者康復時間,促進其康復進程的效果確切,還可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因此建議在今后的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以改善廣大骨科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顏志堅,楊雪英,麥偉.182骨科患者醫院感染臨床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5(2):155-157.
[2]王凱,劉駿,車彪,等.骨科內置物圍手術期感染的防治[J].中國交通醫學雜志,2014,18(4):386-387.
[3]余欽仙,黃麗萍,林碧霞.淺談降低骨科手術切口感染護理對策[J].福建醫藥雜志,2021,23(5):188-189.
[4]張德立,陳立福.骨科醫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藥結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l1(2):147-148.
[5]李淑花,毋玉梅,李妙芳.骨科無菌手術感染因素調查分析[J].中醫正骨,2013,15(8):2O-21.
作者簡介:孫曉紅,女,目前在四川自貢榮縣人民醫院骨科從事護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