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盧玉華
摘要:當前刑法學教學仍舊采用的是傳統方式,在教學上單一古板,導致學生對于法律學習的興趣比較低,同時教學的效率也難以提高。文章以當前刑法教學中的不足為出發點,針對性地提出微課教學、信息平臺建設、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優化策略,旨在為我國培養卓越的法律人才。研究發現,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促進刑法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法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刑法學;刑法教學;教學方法;卓越法律人才
中圖分類號:D914-4;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5-0044-02
基金項目:2020年海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協議的司法確認研究”(項目編號:Hnky2020-71);2020年海南政法職業學院院級課題“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海關立法問題研究”(項目編號:kyyb2006)。
刑法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傳統教學過程的要求是學生對于條條框框的法律法規死記硬背,缺乏真正的實踐操作。當學生真正面對問題的時候無法利用理論基礎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很不利。對此,針對刑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應當注重對當下教學問題的分析,清楚當前教學的不足,從不足點出發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理念下刑法學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方法單一
對于培養卓越法律人才來說,科學、先進的刑法學教學是重要的人才培養步驟。但目前的教學效果并不佳,大部分高校仍舊處于理論教學階段。高校階段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的自律、自主學習性,很多教師在講課中并不會像初高中階段那么注重教學效果,更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把理論知識講解完就結束了,還會出現教師就把教材內容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教師的事件進行學習記憶即可,師生之間并沒有太多的溝通交流,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不會有過多的質疑,部分高校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學分而學習,應試學習的痕跡很重。而對于教師來說,也不會實時更新教學知識框架,拓展最新的刑法學相關知識,老舊知識和傳統教學方法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效果來說作用不大。
(二)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高校刑法學教學仍舊傾向于理論教學,教師講授的重點依然是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或者是實際生活中的理論知識點拓展,對于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并沒有過多的重視。教師在應用生活實際案例進行講解的時候仍舊是采用講解方式,并沒有過多地設計教學互動、課堂實踐小組,而是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在這種情境下,不會進行過多的思考和探究,更不會持有質疑態度進行自我知識框架和獨立理解能力的訓練與提升。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培養出卓越法律綜合型人才,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造成重大的消極影響,同時也無法滿足社會對刑法人才的需求[1]。
(三)案例教學趨于表面化
案例教學是當前高校刑法學教學的常用教學方法,但部分教師對該方法的運用并不充分。部分教師對案例分析講解,讓學生了解其中涉及的刑法知識,并不會和學生一起探討案例中的刑法知識的具體體現,理論應用點,更不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案例分析。部分教師會設定案例作業主題,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但對于學生作業不會進行深入點評分析,讓學生無法清楚自身的不足之處,無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2]。
二、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理念下刑法學教學改革方向
(一)開創微課教學方法,實現課堂多元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衍生出多種輔助教學模式,其中微課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刑法學教學當中,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首先,教師要深入研究刑法學教材,針對其中的要點、重點進行單一視頻錄制,或是準備好輔助微課的教學素材。在微課教學中針對知識點用講授、問答、啟發、討論、練習、探究等多種方式進行講解,讓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刑法學習。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穿插教材中的重點,同時利用微課做好真實案例素材的收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刑法在現實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課后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微課復習,針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反復查看,并大膽地對其中的論點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課后作業的點評,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方向以及修改建議,把握學生欠缺思考的方向,并在后續的教學當中逐漸豐富學生的知識點,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刑法知識架構[3]。此外,教師還應探索更多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更加多元化,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和發散思維培養,增強其刑法運用能力,實現教學做合一。
(二)建立實時刑法學信息學習平臺
實時刑法學信息學習平臺是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起來的教學系統。高校應當學設立專門的負責部門進行刑法學信息學習平臺的建設與維護。首先,設立好相應的信息更新機制,針對當下先進的刑法學信息進行實時的更新,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好社會即學校的理念,使其了解刑法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其次,建立好專業知識的資料庫、案例庫、習題庫,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刑法知識點的拓展,并結合多個案例進行刑法在實際社會中的應用。最后,創新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實際刑法學理論知識探討。
例如,針對某個重難點的刑法學知識點進行話題討論,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話題討論當中。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可以設立相應的激勵手段,可以是增加活動學分、或者是獎勵小禮品,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還可以設立課外資料庫,拓展刑法學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通過刑法學信息學習平臺學到更多有趣的刑法學知識點,建立學生完善的知識點架構。在信息學習平臺上,師生之間可以自由暢談,發表觀點,有助于實現師生平等之間的教與學,拉近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4]。
(三)全面深入案例教學講解
案例教學是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的有效教學方法,運用好該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刑法學理論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司法實踐中的實際案例來講解刑法知識,從罪犯的犯罪類型、犯罪心理、犯罪形態來講解其中涉及的刑法內容,剖析罪犯行為。首先,教師要細分知識點,針對不同的重難點進行相應的案例選擇,尋找一些具備典型性、爭議性和疑難性的案例,并推薦一些刑法學書籍讓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刑法學相關分析。然后,進行案例分組研討,讓學生建立自主觀點、尋找資料進行分組討論和分析,整理好相應信息的基礎上,針對質疑點做好小組的辯證資料準備[5]。最后,進行小組之間的辯證討論,學生自行分析、整理、辯證,能夠使其更好地進行刑法學的理論應用,也對刑法學的知識有更深層的了解。
(四)建立刑法學實踐基地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刑法學都存在著一定的誤解,認為這是一門枯燥死板的學科,但實際上,針對事件,刑法學能進行不同角度的剖析,是一門非常有挑戰性的課程。對此,學校可以建立刑法學實踐基地,如,以班級為名義組建團隊,按照實際司法流程,設定相應的人員,然后讓學生進行案件的真實處理,對案件中涉及的刑法進行剖析。利用好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案件運用。同時邀請教師或是司法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指導參與。開展刑法實踐訓練,可以強化學生對刑法學知識點的應用能力,進而達到良好的刑法學教學效果,為司法部門提供優秀的人才。
(五)創建社會實踐機會
刑法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刑法知識解決實際遇到的案件,打擊罪犯,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對此,學校和教師應當適當地爭取讓學生擁有實際的實踐機會,真實地投入到相應的司法部門工作或者是參觀司法部門相關工作流程,帶領學生提前感悟法律工作的意義。或是創設與司法相聯系的工作,讓學生能夠提前參與到司法運作流程當中,了解運用刑法來處理犯罪問題的流程,分析清楚罪犯的類型以及相應的處罰[6]。良好的實踐機會能夠讓學生對刑法學知識的理解更上一層樓,學生在進行相應探討的時候也能更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早日成為一個能夠學以致用的人才。
三、結語
總之,在刑法學教學當中應當注重理論知識的學以致用,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首先,生活即教育,教師在進行刑法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利用刑法;其次,社會即學校,要做好教材之外的拓展,讓學生從真實事件中體會刑法的作用;最后,教學做合一,教師要注重教材與生活、理論與應用的結合,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出符合當下社會需求的綜合性實踐型人才,強化學習的真實效果。
參考文獻:
[1]龍著華.協同培養模式下卓越法律人才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3(03):1-7.
[2]李訓偉.普通高校培養基層卓越法律人才的難題與解題[J].法制博覽,2020(11):54-55+58.
[3]王鵬祥,陶旭蕾.地方高校卓越法治人才的培養目標及實現路徑[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19(02):49-52.
[4]湯瑜.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N].民主與法制時報,2020-02-06(05).
[5]劉雪梅.我國高校刑法學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5):165-166.
[6]韓玲.刑法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01):248-250.
(薦稿人:秦浩,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教授)(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