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華
摘要:隨著改革教育的不斷發展,語文老師要嚴格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融合進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去。老師要在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方法在小于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新課改的教育思想,讓學生能夠在自由開放的課堂教學之中吸收知識,為學生建立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素質教育教學活動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育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知識的拓展,更主要的是教學理念的改變,就像春天新長出的嫩芽,讓學習的世界變清新有生命力。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跟上時代的進步,讓自己的語文教學方法更上一層樓,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老師要認真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現,設定具有針對性的,符合本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知識與進步,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創建學習小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改革的新目標要求我們在課堂之中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夠使得學習的效率得到提升。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只把知識進行講授就結束了課堂教學,期間沒有一點交流,不僅不利于學生思考問題,也不能感受到語文的魅力,甚至會對于語文學習產生乏味的感覺。所以老師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之中要讓學生能夠有思考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
例如在學習到《窮人》這篇課文時,我就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學習討論閱讀完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在小組中共同閱讀文章進行分析后,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也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觀點也敘述出來,最終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學生得出結論:“感受到了主人公雖然家境很窮可以依然愿意幫助別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善良。”接著我會進行提問你們在閱讀過程中從哪里看出了他們很窮呢?學生思考后回答通過文章中描述的屋中的擺設發現的。可是我卻一點都不覺的他們很窮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讓學生在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思考,學生在交流互動中認識到了雖然他們的物質很貧窮可是他們的精神是非常富有的,即使在貧寒的小屋中也能夠感受到溫暖的光。同學生之間的學習探究讓他們對于知識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了,有效的提升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通過情境創設和傳統文化的融入,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是有著無限魅力和情感的教學科目,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人為本,雖然老師能夠教給學生知識和精神文化,但是語文的表達能力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日積月累慢慢擁有的,是在老師不斷的授課過程中形成的,所以老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很好的去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其次小學語文的教材里包含了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深挖教材中的精髓,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就可以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通過詩歌的押韻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我還會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詩歌中畫面的景色,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到凄涼的景色,從而理解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和漂泊在外的愁苦,對于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課堂的結尾可以讓學生模仿這首詩詞進行創作,讓學生自由發揮,體驗古代詩歌創作的過程,更深刻的學習到古詩的寫作手法,課堂結束后學生都把這首古詩記住了,有效的提升了語文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也很好的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從而使得學生產生對于祖國的喜愛之情。再比如講到《伯牙鼓琴》時,由于文章中有許多的古代詞匯與現在的詞組意思大不相同,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比較難以理解,我就會運用多媒體通過動畫的形式把這個故事播放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了解到故事的來龍去脈,然后在進行講課會更加的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加容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學習之中獲得知識與進步。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就是理念的更新,老師要跟上時代的進步去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富有童心,老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之中,讓語文的魅力感染學生,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俊清.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7):62.
[2]賈斯童.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9(08):171.
仙游縣楓亭鎮錦湖小學 福建 莆田 3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