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億豪 陳亮李偉楠 王慶偉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 研究背景
學校教育中的體育通識課程,不僅應使學生通過學習,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正確的身體鍛煉方式,還應該通過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的傳授,使學生在人格和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之間,由于師資力量及場地面積等因素差異,開展水平參差不齊,內容上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但是整體難度較低,項目較少。
1.2 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對部分職業院校課程開展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并對部分職業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探討體育教育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精神培養的作用,推進職業院校體育公共課程的發展。
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訪談法,文獻法,統計法,實地調查法等方法進行調查,并以此為依據探討體育公共課在學生精神培育方面的價值。
3 研究結果
3.1 職業院校體育公共課中進行體育精神培育的可行性
近年來,職業院?!罢n程思政”工作的開展受到廣泛重視,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未來大多從事技術崗位,導致學校在授課時忽視對于學生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培育,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相對較低的現象。因此,在職業院校中加強課程思政與立德樹人教育是新時期職業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建設者的必然要求。
3.2 體育公共課對職業院校學生精神培育的途徑
3.2.1 通過實踐課程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體育公共課程不應脫離實踐課程的本質,體育精神蘊含在實踐過程當中,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割裂。要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的教育,就要在不斷的實踐過程進行,使學生在技術學習的過程中,領悟體育精神的價值,使體育精神深入人心。
3.2.2 通過競技對抗的方式進行培育
職業院校開展普遍的體育運動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運動和技巧運動,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球類運動和田徑運動都是典型的競技體育項目,學生要想掌握并運用技術動作,必須在實際的競技過程中進行。
3.2.3 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培育
體育運動中有很多項目是需要兩人以上進行配合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使學生與不同的隊友進行配合來完成任務,建立團隊意識,如足球運動中,不同位置的隊員肩負著不同的責任,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又不能因只顧自己而使隊友甚至整支隊伍身處險境。
3.2.4 利用偶發事件進行培育
利用偶發事件在體育課技術教學和競技的過程中出現各種突發事件,如學生無法在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正確運用技術動作、因技術不合理運用而產生沖突等,如在對抗過程中,學生惡意違反規則,教師就需要立刻停止比賽,并鄭重地講明遵守規則對于體育比賽的重要性。
3.3 體育公共課對職業院校學生精神培育所發揮的作用
3.3.1 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育
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既要克服外在阻力,如天氣,地形,對手的對抗等,還要與內部因素進行對抗,如當運動時體能達到“極點”時,人體產生不適,必須度過該時期,才能繼續發揮運動水平。在工作當中,內容枯燥、專業性強、強度大,需要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和耐力,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人員。
3.3.2 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學生在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都要與他人一起共事,要掌握各種與人配合的技巧和方式。體育運動中的球類運動,強調團隊內的配合能力,學生長期參與團體類體育活動,建立起團隊意識和與人交流的經驗,有助于學生在走上社會后迅速融入到新的集體當中,并為新的集體發展作出貢獻。
3.3.3 對學生規則意識的培育
體育運動有一定的規則,參與體育運動的人在比賽中必須遵守這些規則。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日后有可能參與一些高危行業,如果不按照規定完成,有可能形成安全隱患,造成安全事故,規則意識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利用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規則意識,為職業未來打好基礎。
3.3.4 對學生道德修養的培育
體育精神中包含團結協作、拼搏創新的精神等。這些精神可以感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
3.4 利用體育公共課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精神培育時存在的問題
3.4.1 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師對于體育課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技術教學的層面上,認為只要學生掌握了技術動作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只關注學生規定動作的完成情況,而不關注學生心理和意識方面產生的變化才導致了體育公共課中教學內容的缺失,
3.4.2 可用的成熟素材不足
目前有關利用體育課程對學生進行精神培育的素材不多,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便想進行諸如體育精神方面的教育,也很難開展。
3.4.3 院校間缺乏經驗的溝通和交流
對于學生的精神培育體現在課程的細節部分,職業院校間缺乏相關的經驗交流,老師也得不到經驗的積累,相關部門在這一方面能夠進行的指導有限,導致很多先進的經驗和方法得不到推廣。
4 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4.1.1 發揮體育在精神文化層面的育人作用,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職業精神,可以幫助他們在畢業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
4.1.2 發揮體育的多種育人功能,對于體育立德樹人工作的開展和體育公共課的發展都有著促進作用。
4.2 研究建議
4.2.1 職業院校體育教師應加強提高對于體育育人能力的認識,積極拓展教學內容。
4.2.2 在教材當中加入一些思政元素或體育文化精神元素,使職業院校的體育通識教材更加立體,成為輔助教學的有力工具。
基金項目: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建設——基本科研業務費-北京體育賽事管理與營銷研究基地項目。編號:PXM2020_014206
_000016。
(作者單位:1.首都體育學院;2.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