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俊莉
全民戰役,再次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這次疫情就是一面鏡子,它迫使我們反思教育的本質,教育方式也說不定因為這次疫情有所突破。體育教學的線上線下,一種新的模式,后疫情時期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創新才能適應新的時代和學生需求。
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我們相聚的腳步,全國師生開啟了網上學習新時代,一時間,微信、QQ、釘釘、課堂派和超星等成了熱門教學軟件,老師搖身一變成了“網紅”、“主播”,原本需要在操場上進行的體育學科也不得步轉戰家中。
結合自己的線上線下體育混合式教學,我的體育教學,主要針對普修田徑類必修課和跆拳道選修課,思考了幾點觀點如下:
1 提出課堂教學注重學生體能恢復
在做好身體評估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提高體育課強度和體育運動負荷。通過低強度的慢跑和充分的準備活動,循序漸進地將同學們身體狀態,調整到適合身體素質練習的狀態中,各種有趣味的素質練習提高了同學們鍛煉身體的興趣。
2 “陽光體育一小時,強健體魄,共同防疫”
i廣科、keep、Hi運動等運動軟件課后鍛煉打卡計劃,旨在運用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建立學生每月每周運動量定額,循序漸進地恢復學生運動技能和運動能力,增強自身免疫力,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鐘南山院士說:“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的活著?!彼?,增強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強健的免疫力是戰勝新冠病毒肺炎的有力保證。
3 在線教育朝新常態發展
在線教學仍會長期存在,但線上線下的融合(OMO)的混合式教學即將興起,并成為未來的常態趨勢。高教司吳巖司長說到,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疫情發生前的教與學狀態,復學后,在線教學將從“新鮮感”走向“新常態”。復學后,理論千萬條,實操第一條,我的體育教學也是計劃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平行,乃至混合式教學,提高自己的在線教學實踐能力水平,像同行優秀教師學習取經。
面授課結合利用微信群、課堂派和中國大學mooc等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視頻觀看、給學生布置任務、話題討論、指導學生學習等,對學生的提問進行解答,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點評。確保學生課前有預習,課上有收獲,課下有提高。
例如:我擔任2020級大一新生的田徑必修課,我會介紹圖書館的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相關書籍,提前查看度娘動作規格和視頻,以布置作業的形式提交。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使學生較系統地了解和基本掌握田徑運動中的跑、跳、投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掌握通過體育運動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并能持之以恒的加以練習,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擔任2019級的跆拳道選修課,提前在微信或者課堂派里面發技術動作視頻、PPT、話題討論等相關資料,提醒學生觀看并學習,推薦廣東省跆拳道跆拳道協會、大滿貫、跆拳道吧、跆拳道白癡、跆拳道小課堂、跆拳道的人等內容豐富,且全面實用性的公眾號,經常在微信群里面分享比賽視頻和跆拳道正能量的人。期望使我的學生掌握跆拳道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戰術,通過實戰提高學生對技術的運用和戰術意識,有效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的進攻和防守的動作質量,培養學生“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意志品質,體驗跆拳道運動帶來的樂趣。
4 技術賦能:做智能時代的好老師
計劃每年自費外出參加1-2次專業技能培訓,學習了解行業內最新動態與知識技能,期望把科學又安全的東西教給學生,把更多的正能量帶給學生,并影響周邊更多的人。老師永遠不會被“取代(Replace)”,但是,老師必須時刻重置(Re-place)自己的角色,調整定位。時代變革的新需求:終身學習。未來已來,重新給教師下定義:春江水暖,做智能教育風向的觀察者;疑則有進,做智能教育問題的深思者;充電蓄能,做智能教育知識的學習者;知行合一,做智能教學行動的踐行者;人機協同,做彌合智能鴻溝的擺渡人;倫理養成,做智能文化創新的引路人;守正立德,培養智慧生存的時代新人。
5 結語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見知識如海,學海無涯,可是學習的途徑,并非只有“苦作舟”這一條道路,體育教育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在知識的海洋里做一名真正的舵手,認準方向,用力前進。我們不斷武裝自己,成長一座燈塔,為一生航海終身體育鍛煉途中的指路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疫情終將過去,夏花盛開,入秋落葉,萬物生長,能留住學生的不是所謂的技術和顏值,而是專業實用的內容,師者的人格、內涵、思考和智慧。未來已來,作為信息時代的體育教師,唯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前行,才能擁有未來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做一個有心的人,做一名有心的教師,為自己加油!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