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昌菊
摘要: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已經到了課改的關鍵時期,尤其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背景下,更需要在傳授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有效培養。做好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學科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學科成績,還可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做到“學會學習”,從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本文簡要對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培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意識;核心素養;培養
引言:
問題意識是現代初中生必須要具備的學習能力,更是學生實現高水平學習的關鍵元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基礎知識方面教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課堂知識,并未可以對學生問題意識進行針對性培養,課堂自主學習效果并不突出,很多學生的學習技巧和學習能力也不夠豐富,這也導致學生很難可以從更深層次角度完成問題的剖析和解答,在降低教學深度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與建立受到較大影響。
一、構建問題探究情境,引導學生課堂學習提出問題
初中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文化課,在初中歷史中可以走進古今中外的歷史長河中,讓學生感受歷史、感悟歷史。為了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建立起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帶領學生走進歷史,一方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在體會歷史知識的同時,能夠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這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百利無一害。為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創建合適的問題探究情境[1]。
例如,教師在進行《明朝的滅亡》一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明朝政治腐敗情況,以及明朝滅亡的必然性”,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探究性問題情境。比如,教師為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農民起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先讓學生對這個問題展開針對性學習,讓學生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完成該問題的解答與處理。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嘗試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然后選擇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全班范圍內展開針對性討論與分析。比如,有的學生會提出:“農民起義為什么成功推翻了明朝?又為什么在與清軍對抗中失利?明末的農民起義在歷史中有著什么突出作用?是否對以后的農民起義帶來了積極影響”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讓學生對歷史學科基礎知識實現了深層學習,還實現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良好培養,讓學生能夠有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在學習新知中勇于質疑問題
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來說,小組討論教學法是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高效課堂的構建,也能夠與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教學目標產生比較理想的“化學反應”。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給學生充足的課堂互動討論時間,讓學生可以一邊學習新知,一邊在合作學習和討論中,對相關知識和問題提出質疑,從而實現對學生質疑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對外開放》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本節課核心知識點展開小組討論學習。比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經濟特區的建立;上海浦東建設與開放;以及我國改革開放思想提出帶來的積極影響等問題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合作討論學習。然后教師再對學生提出新的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嘗試一下圍繞改革開放政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和分析,會提出質疑性問題:“改革開放雖然給我國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但同時也給我國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比如,面臨的經濟風險變得更多”。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做到了自主完成新知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積極有效的培養,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長,在豐富歷史學科教學資源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探究性問題:“法西斯走向滅亡,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最終勝利有哪些原因?”要讓學生積極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完成問題的解答,對本章節重點知識有更深層次的學習和了解。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找到一些課本上沒有體現出來的新知,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實現了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培養。
結語:
強化學生問題意識的建立與培養,符合當前歷史學科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應當根據當前的教學形勢和實際教學需求,制定出更為科學、詳盡的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突出“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與提升,幫助學生將歷史課堂學習氛圍打造的更加輕松、高效、有深度,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科理論知識能力基礎上,讓學生問題意識得到強化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慧珍.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4):134-135.
[2]旦知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63-64.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化樂鎮化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