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楠
1 研究背景
我國對全民健身的關注度一直在持續上漲,因而也頒布了很多相關的政策,在大力倡導健康中國背景下的社區體育發展相比之前如何?由于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我們很多產業都暫時停工了,我們也都宅在了家中無法繼續參與體育鍛煉,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躺著,疫情的發生不僅對體育產業形成了很大的影響,也讓人們的鍛煉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疫情之下,社區體育應該怎么讓居民繼續動起來?如何引領居民更合理的參與體育鍛煉?
2 文獻綜述
郭嘉星在《新時代下社區體育的發展和趨勢研究》一文中提到了社區體育是指以社區人員為主要參與者,在社區范圍內利用社區體育設施,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從而實現加強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提倡社區體育的原因在于其可以促進城市體育發展;可以建立科學社區管理制度;可以推動人口老齡化;可以發展大眾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弊端,其中政策措施得不到更新,時常與時代脫軌;組織單一,一直以來社區體育以舊社區為主體,吸收不到更多的資源。
楊柳、高名洋寫的“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研究,這篇文獻更傾向于描述性研究,全篇圍繞著社區文化區開展,作者認為推動社區體育文化發展可以加強人們對社區的歸屬感,激發群眾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也能更好的響應國家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齊海濤寫的農村社區體育發展研究主要是依據《多維視角下的農村體育研究》這本書進行的分析,這篇期刊更有針對性,對農村社區體育較細地做了研究,文中說到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農村社區體育的工作也在一步步完善,農村體育也是社區體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現在農村社區體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相關組織部門對體育建設不夠重視,認為社區體育可有可無;很多村的社區體育相關工作都是村干部一手操辦,分工上不明確也有很大影響;農村居民對社區體育的意識比較低,需求度不高,這也需要相關社區工作人員對居民進行宣傳與指導,利用村里的廣播、宣傳欄等大力宣傳,改變他們的體育意識。
黃永天寫的社區體育推廣毽球運動的可行性研究,我當時被這篇文獻吸引是因為毽球這個項目,在我周圍的社區當中,體育項目更多的集中在了廣場舞上,對于不熱愛廣場舞的居民在選擇上就相對很少,該文獻作者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以及邏輯分析法對當地的健身愛好者進行走訪,了解毽球這個項目在當地的開展狀況。毽球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有著濃郁民族色彩的運動,毽球參與的人比較少,這也反映出我們對一些優良體育項目的宣傳不到位,傳承工作沒盡職。
張元功寫的“非典”疫情下的體育鍛煉,其實2003年的非典與如今的新冠狀病毒都比較嚴重。疫情期間又是對每一個人免疫力的考驗,免疫力的增強可以讓身體阻止很多病毒的接近,所以即使疫情無法出門,我們在家中也要有規律地安排運動,可以選擇一些個人運動,如跳繩、瑜伽、太極拳等。在疫情不嚴重期間,但是又不提倡聚集在人群較多中,則可以選擇一些人數不多,人與人之間距離較大的隔網對抗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無論是家中還是場館運動都要保持空氣流通,運動后要適當放松調整,及時補充水分,講究個人衛生。
高亮寫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體育事業的影響中說到這次疫情不僅對公眾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整個社會運行造成了巨大挑戰,因此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體育產業、全民健身、體育賽事等方面的正常開展深受影響,當然社區體育也無一例外。
沈克印寫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體育產業對的發展趨勢與應對中研究認為疫情過后,體育產業發展趨勢會呈現健身理念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多元化的體育需求不斷增加、線上線下融合明顯、產業供給方式發生變化、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深、產業發展質量得到提升。
3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比較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
4 結論與討論
自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康中國”政策,我們的社區體育也在一步步發展,相比之前,居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加強了,居民對自己的健康問題關注度提高了,居民對社區體育更加重視了。雖然社區體育在這些年進步很大,但是發展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例如社區體育項目的單一性,大部分都是聚集在廣場舞,以婦女為主要群體,像太極拳、毽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方面的宣傳度相對更弱,很多居民對其了解度少之又少,所以要豐富社區體育文化,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到體育當中來。
疫情的爆發,也讓更多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為了讓身體有一個好的免疫力,那么最直接的辦法便是運動,很多資料中也說到疫情結束后,將會迎來一次體育熱潮,更多的人對于體育鍛煉會更規律更主動,并且也會為相關體育產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