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妹

高中新課程改革方案實施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工作的重點。任課教師應踐行新課改理念,立足于信息技術教學現狀,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探索,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根據新課改的方向改革教育手段,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
革新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礎保障。新課改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師踐行立德樹人工作的具體體現,關系著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以及以后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為更好地響應新課改,將立德樹人工作落到實處,教師應做好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內容的認真學習與解讀,充分把握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涵蓋的方方面面,吃透其內涵,把握核心素養外延。在核心素養內容指引下,教師尤其應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認真對待高中信息技術傳授以及核心素養培養兩項重要的工作,結合學生學習實際以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將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滲透至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學生掌握高中信息技術的同時,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如Python程序設計教學中,考慮到該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為防止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制訂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穩扎穩打。當學生切實夯實基礎知識后,再圍繞學生所學設計相關的項目。為使學生順利完成設計的項目,提高學生學習程序知識的自信心,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完成項目,如此既能達到鞏固所學的目的,又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程序知識的熱情,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又能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做好鋪墊。
整合教學資源,進行趣味教學
在信息時代,高中生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計算機,一些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術,但是對于有些不懂的問題,他們可能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答案,尤其不知道如何運用計算思維去分析、思考、解決問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加強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能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和能力發展,還可以凸顯教學的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性和實用性。所以,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學習的趣味性,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培養程序學習的自信。
如在學生完成Python程序知識學習后,教師可對相關教學內容加以整合,設計與制作相關的教學視頻,為學生展示使用Python程序解決數學問題的案例,設計問題后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鼓勵小組之間積極合作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正確編寫出程序,并發放一定的小禮物作為獎勵。如此,教師在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鞏固學生所學、激活信息技術課堂的同時,也啟發了學生運用計算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可用的資源,做好教學資源的整合,不僅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顯著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養成運用計算思維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
開展課堂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就是人類技術創新的產物,人類掌握和應用的信息技術一直在發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的特性,關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用性、發展性,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是新課改所明確強調的。設置問題、解決問題,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教學設計師、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根據學生情況設計學習任務,開展練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課堂上,教師應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尤其對學生積極動腦的行為提出表揚,這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的同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真正掌握信息技術這個有用的工具。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而言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新課改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需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法,以生活化教學和任務為驅動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有效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廣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