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 李明甫 呂秋實 呂海霞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學校有300多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占到80%左右,而且,留守兒童中絕大多數都在學習方面、心理方面、與人交往方面、情感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此,我們就留守兒童存在問題做了研究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留守兒童問題產生根源
1、農村家長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
很多家長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總認為只要給他們創造好的物質條件就夠了。家長抱著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是老師的事,與家長沒有多大關系。父母一門心思掙錢,覺得多掙錢就是為孩子好。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的孩子不一定要上那么多的學,認識兩字,會算賬,不被人騙就可以了。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學習料,導致孩子不思進出,得過且過。
2、監護人監管不到位,沒有方法,過分溺愛
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監護人多為爺爺奶奶。對孩子過分溺愛,認為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犯錯舍也不得批評教育,為了彌補父愛母愛的缺失,更是有求必應,在物質上盡可能的去滿足孩子。導致一部分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節儉,更有孩子覺得父母給他們花錢是理所應當的,毫無感恩之心。監護人除了管孩子吃喝,好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忙于家務,沒有時間精力去管孩子,對孩子的管理也僅限于不愁吃穿。另外監護人文化程度低,對孩子的管理沒有方法。教育方式單一,忽略了對兒童的心里健康,行為習慣,思想品行教育。導致很多孩子任性、放縱、冷漠,偏激。很多學生出現曠課、不寫作業、不思進取,抽煙喝酒,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
3、學校對留守兒童缺乏系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很多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愛護也僅僅是體現在給留守兒童發放一些學習用品,孩子出現問題時才去關注。沒有系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4、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注還不夠
今年來國家已經發現了留守兒童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還是不夠。
二、留守兒童產生的問題
在親情長期缺失的狀態里,我覺得留守兒童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心理問題
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及時溝通,學生放學回家面對的是年紀大的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輩的隔代教育,要么產生極度溺愛現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見底的代溝。孩子們就感到寂寞,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甚至對周圍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緒。遇到失敗挫折,沒有人在第一時間給予及時的引導,孩子們要么繼續享受外婆的溺愛,要么就把心靈之門緊緊閉合,自信心逐漸消磨殆盡。
2、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不但無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關愛,而且缺乏正常完整的家庭教育。在學習方面,大部分農村人教育觀念落后,留守兒童的學習長時間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如果是祖父輩撫養,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偏低,無法給孩子做學習上的輔導或對孩子的成績進行咨詢和分析。如果孩子是由單親或有叔叔等親戚撫養,監護人除了照看孩子外,還要進行大量的工作,根本抽不出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的功課,撫養僅僅停留在溫飽層面上。而父母遠在外打工,要么根本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每次打電話回來只是教育他們要好好聽話,注意身體,即使關心孩子的成績,也由于不了解孩子學習具體情況不能及時給予學習指導。
3、安全問題
在留守兒童中,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三、我們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我校教師以師德建設為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班級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4、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退休老師以及相關社會力量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持,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5、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家校聯系制度
我們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家校聯系制度的建立,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6、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班會上給留守兒童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兒童位于最前面,組織“心連心”活動也讓留守兒童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致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后,由結對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課外閱讀、學習指導、體育活動等。
7、定期安排免費體檢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校將定期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情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排除他們因病失學、因病至貧的隱患。
8、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將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選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9、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治理水平。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對家庭、學校而且對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目前各項教育遠未善,學校教育還沒有條件深入到留守兒童學校生活之外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問題任重而道遠。
盧氏縣橫澗鄉第一初級中學 河南 三門峽 4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