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義
摘要:在當前的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很多地區的教育不均衡的問題開始進一步凸顯出來,尤其是在當前的農村教育發展中,經濟的發展差距導致很多的農村地區教育與城市地區教育之間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針對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習慣方面的培養上,很多農村地區的學生逃學、厭學情緒較為嚴重,成為當前農村地區初中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從農村地區的初中生逃學、厭學的情緒角度出發,就如何展開對學生的行為約束與心理指導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引言
農村地區初中生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發展的重要難題。本文就以這一主體為對象,在當前的鄉村振興發展環境之下,就如何解決當前農村初中生逃學、厭學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為當前農村教育發展這一難題提供一定的解決思路,進一步推動城鄉初中教育的均衡化發展機制。
一、研究方法
農村地區初中生的教育發展面臨的學生逃課、厭學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從教師與家長、學生這三個角度出發,同時對不同群體的代表展開談心談話的方式進行研究,對學生在初中階段逃學的原因、厭學的原因等內容進行研究,就如何在進一步的發展中不斷創新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為解決學生的逃學、厭學問題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二、當前農村地區初中生出現逃學、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乏
從當前的農村地區的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很多的農村家庭都是父母外出打工,隔代的長輩負責帶孩子的發展模式。這樣的模式之下,很多農村地區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屬于“留守”,到初中階段時,這一現狀還未能得到轉變。但是與小學階段不同,這一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發展導致很多的隔代長輩在教育中出現較大的“代溝”,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發展,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與血虛需求、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整體的家庭教育科學性不強。
2.學生群體的叛逆情緒較為嚴重
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相比,初中階段的孩子在自身的心理上有一定的發展,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在心理上與學習上都應該有自主的選擇權。但是從實際的發展角度來看,初中生的生理不夠成熟,心理上缺乏科學的發展,但是在情緒上、自我認知上、被尊重與被肯定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也就是說,初中階段學生在感情需求與實際接受的反饋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導致很多的孩子出現叛逆情緒,而表現在學習上主要就是厭學情緒、逃課甚至是更加惡劣的情形,這都是因為學生心理上與性格上的不成熟導致的。
3.學習需求與教師教育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大
在當前的初中生群體中,在信息的獲取、學習途徑方面與之前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的。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喜歡通過某一更加新穎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有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希望通過在某一知識點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拓展性學習,追求知識的“廣”度,而互聯網就成為他們不斷提升自我與學習知識的主要領域。但是互聯網中的信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導致很多的家長在以“學習”為初衷的購機心態逐漸被不良的手機使用習慣擠占,很多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希望接收課本之外的知識,而教師在教育中以課本為主要模式的教育導致很多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課堂教育內容關注度不高,加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整體的學習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反而成為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導致初中生逃學成為一種“社會狀況”。
4.課堂教學的方式缺乏創新
受整體的城鄉教育發展現狀的影響,當前的農村地區的初中教育發展中,課堂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還是較為明顯的。城市地區的教師在教育的時候通過智慧課堂、白板教學等多種方式展開教學,讓課堂更加生活化、更加活躍,而農村地區的教學條件不夠完善,很多的學校在多媒體教學設備覆蓋率上還存在較大的缺陷,教師在教育的時候只能夠按照課本與學校的要求展開傳統的教育,既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難以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導致學生在較大的學習壓力與自我的發展需求影響下開始出現厭學情緒,進一步發展成為在學習中的叛逆、甚至逃學,整體的農村地區中學教育管理成為一大難題。
三、如何通過多主體參與緩解農村初中生逃學、厭學情緒等問題
1.從家庭的角度出發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農村初中學生的逃學行為與厭學情緒與日常的家庭教育之間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在教育的時候,不僅要求教師群體展開日常的教育,還要要求家長群體對當前的學生進行指導。首先是在日常的教育上,家長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既要關注到孩子在心理發展中存在的缺陷,也要關注到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導,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通過主動交流溝通、換位思考來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減少孩子在學習中的厭學情緒與逃學行為。
2.從心理教育的軟環境出發關注學生需求
心理指導在初中階段的學生群體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教育的時候,教師要從科學性的角度出發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現狀。比如在針對剛入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或者英語學習的時候,很多的學生在較大的學習壓力之下會出現學習方式與學習心理上的不適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群體可以通過科學的引導,讓學生逐漸樹立基于自己學習基礎的自主學習模式,從而緩解厭學情緒,提升整體的學習成效。在科學的心理輔導之下,學生更樂意將時間放在日常的學習教育中去,因此也會減少學習行為上的逃學等問題。
3.從課堂角度出發推動教學創新
學生厭學情緒的出現會導致學生有進一步的不恰當學習行為,比如逃學等問題。這寫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是心理發展叛逆時期的主要表現,但是其中有很明顯的教育因素,那就是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農村地區的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從課堂的角度出發,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互聯網教學等方式創新教學方式,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接觸知識,從而合理利用學習時間,進一步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方式緩解學生心理上的無聊與壓力感,進一步減少逃學及厭學情緒的出現。
4.從社會的角度出發保障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為了避免因為留守問題導致的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厭學情緒甚至逃學行為,政府可以通過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產業升級的方式,對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進行深度發掘,通過產業鏈的科學化建設,為更多的農村勞動力人口提供回鄉就業的機會,從而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孩子進行更加科學的家庭教育,從本質上減少農村地區初中生的厭學情緒與逃學行為。
四、結論
農村地區初中生因為自身的學習壓力與成長環境較為特殊,很多孩子在較大的學習壓力與較為寬松、不夠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出現逃學行為與厭學情緒。針對這一問題,教師群體要從自身教學方式創新教學行為,從而吸引青春期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家庭中,通過合理的家庭教育來保證青春期孩子的發展需求,從而緩解農村初中生在學習與發展中的學習壓力,減少“問題學生”的出現。
參考文獻:
[1]覃天強,農村初中學生厭學心理成因及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
[2]牛平德,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厭學的成因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
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中學 55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