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波
摘要: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稀缺資源。為提升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程度,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全面總結當前土地資源盡管形勢及利用現狀,深刻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合理化意見、建議,推進土地資源“寸土寸金”預期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土地 ?集約 ?高效 ?利用
一、土地資源利用形勢
土地利用是指人類采用一定的生物、技術手段 有目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將土地自然生態系統轉 變為人工生態系統的活動,包括自然和人文過程[1]。縱觀當前土地利用形勢,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土地監管形勢從嚴從緊,用地保障壓力很大。
1.1土地執法監察形勢嚴峻。土地是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再生資源,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社稷民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土地問題。2009年以來,中央、國務院多管齊下,綜合采取落實耕地保護責任,開展土地執法檢查、土地例行督察、違建別墅清理、“大棚房”專項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集中整治、耕地突出問題綜合整治等措施,始終對違法違規用地保持高壓態勢,很多重大違法用地被掛牌督辦、公開曝光,相當一批政府部門被約談問責,土地監管形勢越來越嚴。
1.2耕地保護要求越來越嚴。2020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出臺《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4號)和《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號),明確要求“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嚴禁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要求把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系,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
2.當前土地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2.1保障發展用地的壓力仍然很大。當前,地方政府高質量、快速度發展的總基調沒有變。堅持“項目為王”,實行“要素跟著項目走”成為地方保障用地的主要措施。很多地區重點項目需占用大量土地資源,有的地方資源“天花板”制約凸顯,表現在建設用地規模嚴重不足,且轄區未利用地資源稀缺零星分布,不易開發利用,耕地占補平衡壓力也逐日加大。以山東省為例:[2]山東省仍然是以耕地為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省份,耕地面積占比超60%,但總體面積在減少。但2005—2013年間建設用地大量擴張、耕地資 源不斷減少,耕地減少后主要轉變為建設用地,林 地、草地等地類也被建設用地占用,建設用地面積占比超過10%。有的地方未利用地資源稀缺,可供開墾的園地、坑塘、林地復墾難度大,成本高,特別是坑塘缺乏回填土方來源,難以復墾利用。用地保障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保障發展的突出問題。
2.2資源開發利用比較粗放。主要是經濟欠發展,歷史欠賬多,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尚未落實到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等問題依然存在。
二、工作建議
1.精準做好項目調研。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由地方政府組織發改、自然資源等部門做好項目調研,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制定年度項目清單,建立專門臺賬,優先確保民生項目及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保安全的工業項目用地需求。
2.加大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力度。
2.1降低工業用地成本。選取縣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稅收貢獻大、能帶動和推動縣區域經濟發展的工業項目作為降低工業用地成本的適用企業,探索推行“彈性出讓”、“先租后讓”等土地供應措施,降低用地成本,緩解了企業資金短缺這一難題,加快土地盤活進度。
2.2強化機制建設及組織保障。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宣傳、督查、法制、法院、財政、經信、審計、國土、住建、規劃、國稅、地稅、各鎮(辦)等責任部門任成員的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行動范圍、盤活方式、時間要求、整改比例和責任分工,并制定激勵約束措施和工作要求,對工作取得的成果及時調度、督查和通報。
2.3狠抓工作督導落實。制定周調度、月通報制度,由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通報工作開展總體情況。由鎮(辦)及相關責任部門負責人匯報項目盤活情況,介紹經驗做法,組織對盤活項目進行觀摩。
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初將各鎮(辦)及相關責任部門盤活情況進行督查通報,并將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工作列入日常專項督查和年度考核。
2.4、建立約談問責制度。約談問責每半年一次,縣委縣政府對盤活工作組織不力、工作推進緩慢、半年內完成任務達不到要求的鎮(辦)及各責任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并限期整改,到期整改不到位的,按有關規定組織處理。
2.5完善激勵機制。對閑置低效用地企業未整改到位前,縣委縣政府不予安排新的土地指標,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再接受其新的用地申請。開展以稅節地工作,由稅務部門對照閑置低效用地清單,對用地單位土地使用稅繳納情況進行清查,并研究提高土地使用稅標準辦法,以經濟手段提高企業節地意識。
3.加大土地執法監管及土地批后監管力度。
3.1從嚴落實田長制。堅持屬地管理,建立縣鄉鎮村四級田長制度,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到具體鎮(街道)及村,明確各級職責,從嚴抓好責任落實。
3.2加大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力度。建立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制度,及時發下違法用地及時制止查處。
3.3從嚴查處違法違規用地。結合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大棚房專項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等專項治理工作,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用地從嚴從快處理,該拆除的拆除,該處罰的處罰,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違法違規用地發生,不斷提升政府部門從嚴執法的震懾力和威信。
3.4強化土地批后監管。加大土地批后監管巡查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出讓合同(劃撥決定書)約定,閑置滿一年的,按《閑置土地處置辦法》有關規定收取土地閑置費,閑置滿兩年的,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4.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等多途徑宣傳節約集約用地政策,把節約集約用地作為各地黨委政府及部門工作重點常抓不懈,對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案例進行廣泛宣傳,使全縣形成一種節約集約用地的氛圍,切實保護土地資源。同時對一些影響惡劣的違法用地案件進行公開曝光,上下同心,營造依法集約用地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王夏琰.甘肅省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及其驅動力分析[D].甘肅:甘肅農業大學,2007:1 70.
[2]方士源,王萍 . 山東省土地利用時空變化與驅動力分析。[J].山東國土資源,201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