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慧
摘要:當前,氣象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特別是在農業方面,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天氣情況,以便于調整生產和種植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利因素對農業的影響。氣象部門也進一步優化了有關管理體系,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出氣象服務的價值,不光能讓農業免受災害的侵襲,還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基于此,本文針對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有效運用進行研究,以期為有關工作提供發展方向。
關鍵詞:氣象服務;農業防災減災;應用措施
氣象變化與農業的生產和種植息息相關,雖然在農業的不斷發展中,農業種植技術有所改進,但是農民卻無法合理應對災害的侵襲,如果出現嚴重災害,就會面臨巨大的損失。農業防災減災工作不光能保證作物的安全,還能推動農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因此,針對防災減災工作,管理者要引起重視,進一步引進和研發先進的技術,并且完善相關的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氣象服務效率。
一、氣象服務的功能和作用
(一)功能
氣象服務是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農業單位提供氣象數據和服務等內容,幫助有關部門制定農業發展目標和方案。氣象服務還能為生產和種植提供決策依據,具體服務主體是種植者,針對可能產生的氣象變化進行通報,有利于種植者開展農業活動,實現作物的高產,保證其質量,提高種植者的收入水平。
(二)作用
農業生產和種植區域的氣候與農業活動息息相關,如果氣候比較惡劣,就會嚴重影響種植活動的進行,所以,工作人員要把氣象服務滲透到農業生產和種植當中,農民要按照氣象平臺提供的天氣情況,進一步調節種植活動,優化具體生產措施,防止不利因素阻礙生產活動的進行,以免造成經濟損失。氣象服務為農業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階段,隨著氣象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設施也在優化和更新,能夠提升種植者對不良氣象因素的防控水平,并使其意識到氣象信息的重要性。另方面,氣象服務的應用可以使種植者在實施生產的過程中,按照氣象數據調節作物品種、具體種植基地和農田的保護手段等,防止災害為種植工作帶來影響。
氣象服務滲透到農業種植的各個流程,具體的工作任務是氣象預警和科普等,一方面,氣象預警服務能夠充分發揮出防災減災的作用,通過先進的預警設施,把監控設備和氣象技術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出監測的價值,如果出現風險氣象數據就要馬上匯報,保證了氣象數據的實時性和科學性,也會給種植者留有一定的預防時間。
二、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有效運用
(一)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建設
現階段,我國農業的產業結構在日益變化,種植者在進行農業種植過程中,要借助氣象服務的優勢,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共同構建農業氣象觀測站,成立氣象信息交流中心,使用信息設備取得氣象數據和資訊,再由專業人士進行研究和分析,優化農業種植活動的各個環節。
首先,工作人員要成立網絡監測點,針對特殊農業和農作物要進行局域性網絡管控,借助電子信息的實時性和科學性實現對氣象資訊的有效管理,合理規避災害所產生風險;其次,要優化和完善數據保存系統,充分發揮出氣象服務的功能,收集農業種植數據和地區災情資訊,利用傳回系統,對數據進行研究,也有利于工作人員的數據查找和分析,提升工作的質量;最后,要健全地區自動氣象監測網絡系統,把氣象信息作為農業生產和種植的保障,通過監測設備對氣象數據進行研究,加強部門和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同完成監測工作,工作人員要具有團結協作的意識,將氣象數據庫建立好,通過氣象預報調整農業種植和生產,做好農業的防災減災工作,將農業種植活動的風險系數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為種植者提供災害預警服務,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1]。
(二)災害天氣預測系統的完善
把氣象服務滲透到農業種植活動當中,實際上是為了避免災害對種植產生的影響,提高作物的質量,實現其高產,充分調動種植者勞動的主動性,所以,氣象部門要構建完善的災害應急系統,引進和購入先進的氣象監測設備,提升農業對災害的防控水平,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
首先,有關部門要成立災害組織機構,優化相關網絡設施,構建災害應急管理指揮中心,把信息化技術和監測儀器相融合,全面調配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借助信息技術處理災害數據,增強其災害防控水平,如果出現災害問題,也會把損失降到最低;其次,有關部門和人員要進行溝通和交流,優化氣象預報工作的各個環節,對各部門進行協調,建立健全災害應急系統,具體涵蓋了指揮系統、應急手段和物資儲備等,根據該地的具體情況,對氣象數據實施日常監測,如果出現災害,種植者要合理使用應急系統,這樣就不會造成過多的經濟損失。除此之外,應急系統的員工要和氣象預警人員保持溝通,做好分內的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對氣象信息進行處理和研究,確保氣象資訊的準確性與實時性,為農業的生產活動提供良好的保障[2]。
(三)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系統的構建
當前,一些地區已經成立了相關應急指揮機構,為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氣象災害應急系統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防災減災水平,同時,要借助信息化的監測設施與通訊網絡,合理配置地區內的資源,為人們提供有效的氣象咨詢,這樣才能運用合理的防災減災手段和措施,降低災害所帶來的影響[3]。
總結語:
總的來說,農業種植與氣象工作密不可分。雖然在這年的發展中,很多地區的氣象服務已經有所進步,但是,災害對種植者的影響依舊不小,保證氣象服務的質量,能夠減少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推動農業的健康發展。所以,有關部門要意識到信息處理能力的重要性,要使氣象觀測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不斷提高氣象預警水平和技術能力,提升服務效率,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桂花,蔡霞,朱葉,等. 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研究的思考[J]. 農業災害研究,2020,10(4):157-159.
[2]郭智敏. 淺析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以臨汾市為例[J]. 南方農機,2020,51(17):78-79.
[3]王文君,房志遠,遠紅杰. 氣象為現代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服務現狀及建議[J]. 現代農業科技,2018(3):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