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融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戰場轉移到了信息網絡上,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是高校建設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方向。加強高校在融媒體時代的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不僅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在不良價值觀念對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又能讓高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加強對高校對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主導作用,豐富高校對網絡意識建設的語言方式,建設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高校網絡平臺,都能夠有效加強高校網絡意識話語權的建設。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
根據我國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數據,可以了解到,截止到2020年6月份,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9.4億人,這個數量占據了全世界網民數量的約五分之一。這個數據告訴意味著中國已經一躍成為了網絡大國,但同時也在提醒著人們對于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必須加快進程,我國牢牢抓住網絡這塊陣地,才可以讓國家更具有主動性。在中國9.4億的網民中,深度使用互聯網的人很多都是擁有高學歷的年輕人以及學生,因此加強高校在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強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性
(一)防止消極思想對價值觀的影響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西方國家依然想要通過國家立場和社交言論,壟斷網絡意識話語權,通過發表不實報道和言論,對我國進行惡意抹黑。并且在當今時代,思想言論傳播更加便捷,很多思潮的涌來,例如普世價值觀、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使得網絡輿論形式變得更加復雜[1]。作為高校,應該是培養我國青年人建成良好意識形態的重要場合,肩負著為我國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決不可失守的網絡意識形態要地,同時高校也是各種思想潮流碰撞最激烈、交流最頻繁的場所。
當前,網絡上的不良意識形態正在加大力度侵蝕我國傳統意識形態,有些西方國家通過對網絡空間的環境進行控制,滲透言論,利用多元化的網絡文化產品,催生出拜金、享樂等錯誤的價值取向,這些錯誤的價值取向會嚴重威脅青少年的思想,扭曲青少年的判斷力,也會讓整個社會的氣氛變得浮躁。這種現象無疑會對我國網民帶來很不利的影響,尤其會為大學生帶來不正確的思維導向。青少年的價值觀將會決定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如果青年們都被錯誤的觀念侵染,被盛行的消費主義洗腦,那么帶給青少年的必然是焦慮和浮躁,必然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意識形態問題關乎大學生成長,更和國家命脈緊密相連,如果出現了問題,后果難以估量[2]。因此,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非常重要。
(二)有利于高校踐行教育使命
我國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我國的高校也是在共產黨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在教育方面,我國高校應始終堅持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思想方針,將我黨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事業上體現出來。這就要求了我國高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把培養合格的、優秀的、可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為我國培養出源源不斷的能夠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的擁有足夠知識和技能的人才而努力。
在如今這個網絡發展迅猛的時代里,如果網絡安全沒法得到保證,那么國家安全就會被威脅。高校應該更加重視建設馬列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不給任何非主流意識形態和反馬列主義的意識任何鉆空子的機會,始終堅定站隊,高舉馬列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武裝學生們的頭腦,讓學生們在網絡的洪流中可以保護好自己,不受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
(三)幫助深化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
在大學階段,受過基礎教育的學生們基本上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是這些觀念還不夠穩固,在離開熟悉環境進入高校進行集體生活的時候,很容易因為新鮮的見聞而改變了原有質樸的思想觀念。因此,高校應該及時的對學生思想進行整理和收束,讓學生四處發散的思想向著統一的大方向看起,鞏固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于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偏頗的學生及時的進行教育和溝通,及時將他們拉回隊伍。青年人的思想觀念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干擾,這就容易對馬列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懷疑,使信念動搖,從而作出對社會不利,擾亂社會秩序的非理性行為。高校唯有牢牢抓緊網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借助學校主流媒體,不斷地宣傳馬列主義理論的精神,通過網絡教育和思想教育相互結合的方式,才能讓學生的思想堅定,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3]。
二、影響高校網絡意識話語權建設的因素
(一)我國的傳統思想意識形態被滲透
隨著世界形式的不斷發展,中國國有實力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就成為了中西兩方勢力相互爭奪的戰場。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國外勢力一支在干擾我國高校宣揚馬列主義意識形態,企圖用不良意識形態入侵的方式破壞我國大學生社會主義信念。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有一些不良價值觀和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觀念在網絡環境下充斥,部分高校的老師和學生就會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就會對馬列主義意識形態產生動搖,削弱了他們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二)網絡負面輿論危及高校意識形態的安全
網絡中的信息有真有假,輿論也有正面的和負面的。網絡是一個包容度較高的環境,可以讓廣大網民都參與到互聯網的討論中來,隨著參加互動熱人數增多,信息傳遞的速度就會更快,然而在快速傳遞過程中,由于主觀或是客觀因素的影響,經常會使信息缺乏真實性和完整性,甚至有些信息就帶有詐騙性。作為使用互聯網深度最深的群體,大學生必然受到網絡負面輿論的影響,有些負面影響會削弱學生對于馬列主流思想形態意識熱認同感,造成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懷疑甚至排斥心理,尤其在一些輿論中,發表看法的人別有用心,受到利益驅使,作出混淆大學生視聽的事情,引導大學生懷疑馬列主義,喪失對中國社會的認同感。
(三)西方形色思潮的崛起削弱了馬列主義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步加深,形形色色的西方社會思潮不斷涌入我國。有些別有用心的思潮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口號,污蔑我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國民族英雄進行否定,甚至否定中國文明和民族歷史,利用我國出現的某些錯誤和弊端,將觀點無限發達,企圖搞亂我國青年人思想,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4]。有些思潮話語極具有干擾性,讓我國青年人認為這些思想非常多元化,對我國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注意到西方國家的政治企圖,通過多元化的假象削弱高校馬列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趁機搶占話語空間。
三、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可行路徑分析
(一)加強高校對于網絡形態意識建設工作的主導權
我國高校應該時刻銘記自己的任務,切實履行黨委責任制,深刻意識到掌握思想領導的重要性。黨委應該確保高校辦學方向的正確,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是為社會主義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實陣地。對于高校黨委來說應該積極學習黨中央關于意識形態方面的決策和指示,結合本校情況,積極開展活動,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把握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能力,落實好高校的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
(二)用與時俱進的語言方式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
在高校建設網絡意識話語權的時候要注意話語方式應該是與時俱進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體現出不斷完善和改進的規律。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嘉慶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的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加強對高校網絡平臺的建設工作
高校的網絡平臺是馬列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具有無可替代性。高校應該加強對網絡空間平臺的建設,積極運用微博、公眾號、官方網站等等平臺,建設出有自己獨特特色的充滿陽光的平臺,這樣的平臺更吸引老師和學生們的關注,更容易讓老師和學生們在平臺上進行互動,有利于整體把握師生的思想。同時平臺上可以對時下最火爆的輿論和思潮作出回應,通過客觀公正的報道,有效的讓師生了解到事情的全貌,用客觀的正能量的輿論導向引導師生們的認知。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網絡意識話語權的建設,高度重視其對馬列主義主流思想觀念的加強作用,遇到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有影響的問題,應該積極思考對策,盡快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牢牢抓緊高校網絡陣地,為我國培養優秀可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胡曉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背景下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淺析[J].青年與社會,2020(27):69-70.
[2]陳鵬聯,張春霞.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9(01):75-80.
[3]余雯.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吳寶善(1981-),男,漢族,天津市靜海區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思政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益陽市社科立項課題“融媒體融合背景下益陽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創新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工藝美院為例”(2020YS200)階段性成果、2020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四化兩線,一改雙融:基于立德樹人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體系研究與實踐”(ZJGB202025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