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出現了新型教學方式——線上教學,它是高職院校革新教學方式、重組教育資源的重要渠道。而線上教學生態質量的保證離不開教學質量評價,唯有構建起全面、有效的評價體系,才能夠讓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效果。文章在概述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明確了現代視域下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的現存問題,并且進一步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線上教學生態質量 評價方式 優化路徑
在網絡信息技術與社會各領域不斷交互滲透的今天,人們愈加重視網絡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高職院校線上教學模式的出現,以其覆蓋面廣、溝通性強、資源豐富等優勢,成為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線上教學以網絡平臺為中介,促使異時、異地的師生之間實現教學溝通,為高職院校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開辟了有利渠道。在此基礎上,為了強化網絡教學監管,促使線上教學活動達成既定目標,需要對現行線上教學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展開評判,促使線上教學具有優良的生態質量。
一、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概述
(一)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的定義
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指的是高職院校在教育評價理論的根基之上,借助科學、有效的評估技術實現對線上教學生態及效果的準確分析,并最終得出相應的價值判斷。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主要運用線性評價模型,它給出具體的評價項目及其各自的權重,由評價人員給不同項目打分,根據權重進行結算,從而得出終極評價結果[1]。
(二)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的環節及內容
不同高職院校所運用的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方式存在差異,但綜合而言,都包含下列環節:準備環節—落實環節—處理環節—反饋環節。從內容角度來看,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主要涉及下列方面:教師、學生、線上教學系統、線上教學資源、學習支持與線上服務系統等。而這些大指標之下又包含各自的具體子項。
目前,對學生的評價涵蓋下列各子項: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線上資源使用度、線上交互情況、線上作業完成度、線上考試成績等。對教師的評價涵蓋下列各子項:線上資料提供、線上教學組織情況、線上答疑情況、線上作業反饋情況等。對線上教學系統的評價主要側重于其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支持程度、支持效果及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對線上教學資源的評價具體集中在對教學的支持程度、結構的合理程度、內容的交互性等方面。對學習支持與線上服務系統的評價集中在對師生的管理培訓、對線上平臺的維護管理、電子圖書館效用等方面。
(三)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應解決的矛盾
首先,高職院校應處理好評價主體與評價客體的矛盾。在評價工作中,受到目的、內容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無論是教師、學生、網絡平臺、校方領導,還是第三方評價機構,都既扮演著評價者的角色,又要在一定條件下接受其他方面的評價。也就是說,評價主體和客體的身份并非固定不變,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出現轉化,在線上教學評價體系是彼此關聯的整體。其次,高職院校應處理好評價內容及評價形式的矛盾。二者彼此滲透、彼此依賴、彼此約束,但總體來說評價內容決定著評價形式,形式服務于內容。再次,高職院校要處理好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矛盾。定性評價指的是借助邏輯分析方法從“質”的層面對所收集的資料展開分析。定量評價指的是對那些用數學方法收集起來的數據資料展開定量結果的分析評判。通常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拓展,二者的結合更有利于得出最佳評價結果。因此,高職院校應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徑地收集相關信息,爭取實現兩種評價方式的有機耦合,從而得出更科學、準確的結果。最后,高職院校要處理好評價結果與評價反饋的矛盾。從評價開端到最終的反饋,其間存在著大量環節,經歷了較長時間,有時教師在教授完整門課程后仍未獲得反饋信息,反饋信息的時效性較差致使評價結果未發揮出預期效用。為此,高職院校應當增加反饋方式,縮短反饋時間,建立高效率的反饋改進機制,促使被評價者及時獲得評價信息并做出針對性的改變。另外,高職院校還要善于對線上教學模式及學生的優秀學習案例進行總結和推廣,為其他師生樹立榜樣[2]。
二、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現狀
(一)頂層制度建設落實虛化
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制度是制約和規范評價行動落實的重要頂層設計。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對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制度加以制定及細化,其中涵蓋了線上領導聽課制度、線上學生評教制度、線上教學檢查制度、線上督導制度等。但在制度踐行方面存在虛化問題,即制度落實不到位,存在反饋不足現象,正反饋多于負面反饋,且在獲得反饋信息后不公開、不及時處理,處理方法也較為主觀隨意,不利于線上教學生態質量的優化。
(二)評價指標體系涵蓋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尚未涵蓋教育所有環節,且其針對性弱,無法將線上教學的本質特征凸顯出來。對于線上教學的重點影響因素也并未進行針對性考察,而是用泛泛的指標帶過,如教學管理、教學過程等方面。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評價區分不明顯,各專業和年級在教學手段、既定目標等方面的不同未能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呈現出來。可以說,目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還存在著針對性弱、科學性不足等問題,這對線上教學生態質量的提升無疑是一大阻礙。
(三)線上評價內容質性缺乏
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時,更傾向于采用領導聽課、發放學生調查問卷等形式獲取結果,此種評價方式具有突出的單一性,將評價重點置于數據分析層面,這種直接鑒定無法將線上教學生態完整、客觀、全面地反映出來。評價體系中有關學生線上學習體驗感、教師線上教學情感等的內容極為匱乏,故而最終的反饋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若在評價內容中缺少了學生互動情況、學生興趣、在線交流引導情況等,那么最終的評價結果就不會將學生主觀因素納入其中,從而影響評價的精準度。另外,現行評價內容不利于個體的縱向對比評價以及個體的多側面的平行評價[3]。
(四)線上評價主體身份不全
目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主體已經開始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評價體系將教師、學生、領導的評價觀點納入其中,也運用了不同身份主體自評、互評的方式。然而,當前線上評價主體仍舊存在不全面的問題,例如未將社會企業評價、同行院校評價等納入其中,從而縮小了評價視角,令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存在著主觀、片面傾向。
三、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優化路徑
(一)完善評價標準,從嚴予以落實
在開展線上教學時,依照教學平臺、教學方法等的不同會生成各異的教學模式,這就決定了在不同的線上課程中師生態度不同、效果各異。高職院校應當在目前制定的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指標,并且以具體的課程類型、課程安排為依據合理分配不同指標權重,提升評價的客觀性、精準性。詳細而言就是在網絡環境下,從線上教學特點出發,構建起多樣化的教學生態評價標準,合理分配結果式評價和過程式評價的比重。
另外,高職院校要嚴格監督評價標準的落實。針對評價過程中的故意疏漏、惡意交易及配合等問題,高職院校應當加強監管,一經發現從嚴處理。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要制定詳細的教學生態質量評價原則,以嚴正態度消除在質量評價方面的歪斜風氣,令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更加有效及準確。
(二)評價貫穿全程,實現以評促教
僅僅通過結果評價方法來實現線上教學評價,無法準確地將線上教學生態質量呈現出來。在泛在網絡背景下,線上教學有其突出的特殊性、復雜性,原本的單向評價顯然不再適用。高職院校應當立足線上教學特殊規律,革新評價方法,令其貫穿整個線上教學過程,實現對質量的全程追蹤與綜合評判。在評價時,高職院校切忌沿用原本的靜態結果式評價方法,而是要實現即時評價、階段評價、結果評價等的有機融合,以全局眼光對待整個教學質量的評價工作,消除以往靜態評價的弊端,切實做到以評促教,將評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4]。
(三)強調教學效果,找準評價導向
實施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的目的在于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找準評價導向,切實將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為開展評價工作的終極旨歸,盡量清除當前評價體系中干擾教育效果提升的因素。高職院校應當明確線上教學評價旨歸,以教學效果為重要根據,明確教學反饋調節原則,制定出全面的評價指標,并將對教學效果的預期及要求通過評價指標呈現出來,促使教學評價結果真正成為線上課程優化的風向標。
網絡給線上“教”“學”的實時監測提供了便利條件。為切實提升教學效果,高職院校也可以借助網絡載體及相關工具實現對課程教學的實時監測,并對學生簽到次數、課堂參與程度、教師線上教學運行情況等教學相關數據加以記錄和統計,將其作為重要的客觀評價依據[5]。
(四)完善反饋機制,落實整改措施
在教學生態質量評價之中,評價結果反饋機制及整改措施的落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線上教學評價所收集的諸多過程性信息,有利于教師透徹了解線上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找出在線上教學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地對教學策略加以調整;另外,這些過程性信息是得出最終評價結論的重要參考依據,是線上教學生態質量監控的關鍵支持信息。綜合而言,相較于傳統線下評價而言,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評價結果可以更便捷地進行統計、收集、匯總及分析,從而便于相關部門及人員對評價結果進行查看,有利于在此基礎上建立高效的反饋及整改機制,促使線上教學生態質量得以改善。
(五)多元評價主體,增強評價權威
目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主體并不十分全面和多元,主要涵蓋了學生、教師、領導等方面,實際上高職院校還應邀請教學同行、教育專家等參與到評價活動之中。因為學生雖在線上教學中居于主體地位,但其評價水平及能力尚待提升。從評價功能實現和長期評價機制構建的層面來說,高職院校要力邀教學同行及專家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將同行評價、專家評價添加至線上教學質量評價端口,讓經驗豐富、評價精準、質量管控嚴格的先進人士加入評價活動,切實增強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的權威性、專業性[6]。
四、結語
線上教學評價是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評價有機耦合的基礎上,立足于網絡教學載體特點及線上教學優勢而在線上環境中展開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教學評價活動。它與線上教學活動相伴相生,共同推動線上教學生態質量的優化。當前高職院校在線上教學生態質量評價方面存在著下列不足:頂層制度建設落實虛化、評價指標體系涵蓋不足、線上評價內容質性缺乏、線上評價主體身份不全。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落實下列舉措予以完善:完善評價標準,從嚴予以落實;評價貫穿全程,實現以評促教;強調教學效果,找準評價導向;完善反饋機制,落實整改措施;多元評價主體,增強評價權威。唯有如此,高職院校線上人才培養機制才能變得愈加完善和健全,從而培育出更多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崔紅志. 基于大數據的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模式構建及優化策略[J]. 數字印刷,2020(03):125-132.
[2]肖云,王驥. 高校在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價值取向與建設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10):141-144.
[3]來陽,韓璐.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9(13):164-169.
[4]楊秀平,張華,李亞兵. 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平臺的構建與保障機制探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02):231-234.
[5]張瑋. 網絡教學質量監控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經濟師,2021(02):193+195.
[6]高璟. 新時代地方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探索[J]. 科技風,2021(08):42-43.
作者簡介:趙勍(1983— ),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職業教育。
2021年度長沙社科規劃一般項目:課題名稱:長沙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績效評價模型構建研究與實踐 課題編號:2021csskkt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