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攀君 武麗紅 張萌
摘要:提高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水平的措施,需要教師或家長努力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營造科學環境,提供充足材料,指導幼兒進行動手操作,利用一日生活對幼兒滲透科學教育,實施家幼結合,讓幼兒更多接觸或觀察大自然。
關鍵詞:幼兒園;提高幼兒科學教育水平;措施
幼兒具有好奇、好動和好問等特點,他們容易對周圍不斷變化的大千世界,都充滿相應的興趣。同時,幼兒所處的年齡段,又是他們一生中智力發展的相對顯著階段,也是他們對問題提出的最多階段。所以,需要幼兒園和家長高度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并培養他們從小學科性或熱愛科學的習慣。相對幼兒園而言,同樣需要將奠定幼兒良好科學素養基礎,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幼兒實施必要的科學啟蒙教育。那么,這就需要幼兒園制定相應的提高幼兒科學教育水平措施。
一、努力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一)需要正確對待幼兒的每一個發問
培養幼兒科學興趣,就需要激發幼兒心中的那種好奇心,當幼兒向教師或家長提出相應的問題時,教師或家長既要給予認真的聆聽,又要進行必要的因勢利導,通過謹慎思考,盡可能做到周密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并且還要順勢鼓勵或表揚幼兒喜歡提問的行為。只要幼兒敢于進行大膽質疑,教師或家長再根據他們提出的質疑,引導幼兒去進行觀察與發現,幫助幼兒探索大自然中蘊藏的奧秘。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幼兒熱愛科學興趣。
(二)共同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相對幼兒而言,教師或家長就是他們心目中的一種權威性象征,同樣也是他們崇拜的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在幼兒面前,扮演一種崇尚科學的角色形象,因為教師或家長崇尚科學的興趣,能直接影響幼兒從事科學探索的興趣。教師要與幼兒,在幼兒園一起參與相關的科學探索活動。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家長在家庭中或戶外活動中,也要盡可能與幼兒一同參與他們的科學探索活動,能利于幼兒保持相對長久的科學探索興趣。
二、幼兒園提高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水平的措施
(一)營造科學環境,提供充足材料,指導幼兒進行動手操作
幼兒的天性是好奇心強,思維十分活躍,只要為他們能夠營造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針對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或內容,提供足夠的材料,再加上教師循循善誘的耐心指導,就能促進幼兒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的極大興趣。
在班級內,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自然角”,并在自然角內,飼養一個耐養的小動物,如小貓等,交由幼兒去親自飼養,并讓幼兒在飼養過程中,觀察動物的基本特征,體會它們的生活習性,觀察它們跟隨季節變化而進行變化的情況;也可以栽植一些植物,由幼兒親自進行養護,并觀察植物在不同季節出現的不同變化,了解植物的大致生長過程。
布置科學壁畫。教師可以選取幼兒相對喜歡的素材,如神奇的海底世界、美麗的春天或夏天的公園等,嘗試設置壁畫,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接受科學意識的熏陶。
進行簡單的科學小實驗。比如,讓幼兒各自準備一杯水、糖或鹽,進行一些物質溶于水的小實驗,體會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激發他們探求事物秘密的興趣。
(二)利用一日生活對幼兒滲透科學教育
幼兒接觸的日常生活,有許多事物或現象,都蘊含相應豐富的科學知識。比如幼兒在幼兒園操場上玩兒滑梯,可以引導幼兒簡單了解慣性與速度概念;他們在玩兒風車或吹氣球時,讓幼兒知道空氣是無處不在。教師要學會善于利用所有機會,隨時隨地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科學教育。
幼兒在參與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隨機滲透科學教育。課堂學習掌握知識,是其他學習或教育方式都無法比擬的。比如,在光線相對教暗的情況下,大家在脫毛衣的時候,就會看見一些“小閃光”。對出現的這種現象,就需要教師向幼兒說明,這是因為摩擦而產生的起電現象。由此,幫助幼兒解惑了這一問題,并使幼兒知道,這同樣是一種科學現象。
在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當中,也要滲透科學教育,讓幼兒在玩兒中學科性或用科學。比如,讓幼兒通過玩兒天平,促使他們初步感知事物的平衡現象;在進行相應的角色游戲活動時,引導幼兒善于動腦或動手,或手腦并用,由他們自己發明創造一些相關的游戲材料,例如像以塑料管制作成一個聽診器,或用可口可樂易拉罐制作成一個小鍋或茶壺等。同時,教師還要動態吸收或發現一些新的科學技術信息或者是新動態,隨時捕捉出現的各種科學現象,抓住或利用每一個可以被利用的機會,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強化構建幼兒是啟蒙科學意識。
(三)實施家幼結合,讓幼兒更多接觸或觀察大自然
大自然蘊含無數科學現象。盡管幼兒年齡尚小,但他們同樣喜歡喜歡戶外大自然風光,并特別喜歡接觸大自然。因為大自然蘊藏的各種事物,相對幼兒而言,每每都是一種新奇。這就需要幼兒園根據園邊周圍大自然環境狀況,適當組織幼兒在圓邊的近距離“郊游”活動,讓他們熟悉幼兒園周邊環境,并對幼兒園周邊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更多的細心觀察,體會大自然各種事物的新奇變化情況,增加他們喜歡大自然的興趣。
幼兒家長,也要學會利用節假日時間,更多帶領幼兒深入大自然,感知大自然。尤其要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植物,它們都是怎么樣跟隨季節的變化而出現的變化。比如,可以將幼兒帶到一顆桃樹下,看看這顆桃樹,要在春天開什么顏色的花,又會在夏天結多少桃果,它又會在什么季節開始落葉等。
通過幼兒對大自然的更多接觸,讓他們初步懂得他們相對熟悉的植物,是有怎么樣的長葉、開花、結果或落葉的規律,從而感知植物生長的大致規律。從大自然中,悟性相應的科學知識。
結束語
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時,需要圍繞提高幼兒科學教育水平措施的構建,開展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教師或家長要當好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引路人,為他們營造相對良好的學科學的環境,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同時,要鼓勵幼兒學會自主選擇和自主思考,面對自己所接觸的事物,敢于進行大膽質疑,激勵他們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索意識,喜歡學習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翟自芳.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科學素養教育活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9(8).
[2]華玉鑫.淺談如何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8(7).
[3]蔡玥.淺談如何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活動[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6).
[4]翁璐.淺談幼兒科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求知導刊,2020(8).
[5]盧艷會.淺析幼師的科學素養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J].中華少年,2018(4).
滎陽市第三幼兒園 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