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煒
摘要:握基本生活技能是培智兒童的切實需求。培智兒童的邏輯思維和探索能力不夠完善,因而直接教學是適合的教學模式,可有效促進培智學生掌握生活技能。本文就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培養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進行探究,并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生活技能;培智兒童;教學模式;生活能力
引言
培智兒童是一群相對特殊的群體,也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但他們同樣是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提高培智兒童的能力,包括學習上、生活上的能力,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針對性的教學,重點幫助培智兒童提高生活上的能力,從而讓其能盡快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并促進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教師應做到用愛了解兒童
教育一定是需要愛的,而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師作為兒童學習與生活的引導者,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人師表,教師首先要做到了解兒童、關愛兒童,讓兒童感受到溫暖與感動,從而提高其學習的整體效果。由此可見,愛是教育的前提與基礎,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更是衡量一位教師教學理念的重要標準。
愛不僅能帶給人溫暖與感動,還能讓人內心變得柔軟,培智學校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培智兒童,這群兒童在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并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內心世界幾乎不會輕易向任何人打開,甚至不會向父母親人打開,為保證教育的效果,提高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教師應當以愛為基礎,用愛去打開兒童的內心世界,讓其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以促進自己更好的發展。
通過愛的教育,師生關系開始變得更為親近,兒童開始將教師作為自己最信任、最值得依賴的朋友,并逐漸學會去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生活,盡量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做完美。因此,教師必須要心里有愛、有責任心,并將這份傳遞給兒童。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兒童自己穿衣服,但由于兒童總會穿錯或者穿反衣服,此時,教師應該耐心地、一遍遍地指導兒童如何穿衣,并及時給予其鼓勵與支持,從而提高兒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又如教師在指導兒童喝水的時候,應當手把手教其怎么握住杯子,怎么仰起頭喝杯子里的水,為避免兒童受傷,教師可將玻璃杯子換為塑料杯子,且杯子中裝的水必須是溫水,以免兒童被燙傷。
培智兒童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與基礎,也是教學主體,培智學校教師的教學工作基本圍繞培智兒童展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兒童有足夠充分的了解,了解每一位兒童存在哪方面的問題,并滿懷激情與愛心投入到工作當中,用愛心去溫暖、感化兒童,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并使得教學目標得以盡快實現。
二、強化生活自理意識
由于培智兒童天生智力不足,家長往往會心存愧疚,不舍得孩子做事情,導致孩子無法親身參與,且形成錯誤的認知,即父母會代勞自己不愿做的事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明確適當放手的重要性,做到不溺愛、不強求,讓兒童能充分認識和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利用學校已有課程開展相關活動,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主動做事,并在做事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體會來自同學和教師的表揚、肯定,進而增強生活自理的意識與能力。
三、教會生活自理技巧
(1)個別化教育。對于培智兒童來說,由于其智力損傷程度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立足這一特點,實施個別化教育,有針對性制定生活自理訓練計劃,確保訓練的內容與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相符。當然教師也要適當降低要求及標準,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鼓勵兒童從簡單的小事做起,以便兒童逐漸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如在教兒童打掃時,針對能力差的兒童,要求其用手撿起大塊垃圾,并將其放到指定的垃圾箱中;針對能力較強的兒童,要求其掌握正確打掃的方法以及打掃的標準。(2)寓教于樂。教師可以從兒童的興趣特點出發,選擇兒童易接受的故事和音樂等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如在游戲、歌曲或兒歌中融入生活自理技巧,使兒童通過學習來掌握這些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加強鞏固。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反復強化和鞏固,積極贊揚和鼓勵兒童,如老師相信你、你真棒等,引導兒童增強自信心,直至兒童將這些轉化為內在的能力。
四、加強家庭與學校的高效互動
培智學校的兒童相對較為特殊,不僅會存在生理上的缺陷,還會存在心理上的缺陷,而兒童的特殊性也會導致家長心理上存在一些難處,學校的教師或管理人員在與家長進行互動時,應采用平和、積極的心態疏導其心中的苦悶,以免激起家校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與此同時,家長應積極參與到兒童的教育中,主動參加培智學校組織的交流會、家長會以及其他活動,以此實現家校之間的無縫溝通,共同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家庭氛圍,從而促進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盡量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不能隨意批評、指責兒童,而應當根據其心理與生理發展特點來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以此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還應當告知家長學校的具體教學計劃,如學校會通過舉行穿衣服比賽的方式提高兒童對穿衣服的興趣,并以此提高其穿衣能力,家長需要配合學校的工作,在家中盡量讓兒童自己穿衣服,并多鼓勵兒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使得其生活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對待特殊兒童則須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家長與教師作為兒童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與教育者,對其未來的成長與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更應當主動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讓兒童感受到溫暖與感動,并將這些溫暖與感動內化為學習的動力,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促進個人的良好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鼓勵培智兒童積極參與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動或勞動,為兒童提供平臺與機會,使其掌握勞動技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如何提高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J].青少年日記,2020.
[2]李世雄.如何提高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J].文學教育,2020.
貴定縣特殊教育學校 5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