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睿超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通過在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平臺以“高校”、“體育教學”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中文文獻,使用并集方式,檢索到多篇文獻可為本研究的基礎框架、理論支撐等提供有益的參考。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前人扎實的研究基礎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本研究的完成提供了很多的參考點。
1.2.2 訪談法
本研究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高校體育教師、體育教育研究相關學者和博士生等進行訪談,所有的訪談均采用半結構化提綱。每名訪談對象的訪談時間在30-40分鐘不等,線上訪談使用騰訊會議、釘釘、微信等移動辦公平臺進行。訪談結果結合文獻基礎,為本研究的完成起到了促進作用。
2 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現狀及阻礙性問題
2.1 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缺乏鮮明特色
我國高校在體育課程設置上不同于中小學具有明確的課程設置要求,但大多數高校還是沿用傳統的體育課程設置。陳舊、缺乏新意的課程安排會降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學生角度來看,被動的接受體育課程不僅使得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降低,還會不利于自身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2.2 高校體育教學硬件設施建設不到位
我國現階段的高校除高職院校外,一般將高校分為教育部(部委)部管、省管和市管(包含省市共建)共三個類別。在實際的學校建設和發展中,三類高校在經費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呈現支持力度漸降的問題。部委直屬高校在體育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上具備充足的經費,但地方高校在學校整體建設上都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更不要說體育教學設施上。我國接受備案的高等院校有上千所,但是具有雄厚資金、人才支撐的高校屈指可數,大部分高校都存在體育課程教學硬件設施建設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這勢必影響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2.3 學生不重視參與體育技能學習
大學生都是經歷過12年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后更看重自身專業的學習,忽略體育鍛煉和體育課程。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技能學習的學生中,也有學生僅是為了打卡或通過體質健康測試,基本上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夠堅持的做下去。這也是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下滑,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
3 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因素
3.1 高校體育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前文中提到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硬件設施建設上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除此之外,高校體育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存于其他諸多方面,嚴重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進程。師資分配、教師職稱晉升等也是高校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表象之一,從內部來看,很多高校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國沒有注重對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容易出現高校內部建設過程匯總經費分配不均的情況。由此容易導致學生不能充分的進行體育鍛煉和體育技能學習,極大的降低了課堂學習的質量,限制了高校體育課程的發展。
3.2 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夠
體育教師一般是高校專業教師隊伍中需求感和獲得感最少的一部分群體,大部分高校不能夠根據時代發展給予體育教師相應的職業能力培訓平臺,這勢必會對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產生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專業成績與實踐能力,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性不夠,這減緩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首要工作是教育觀念的提升,體育教師本身不重視學生體育教學工作是專業素養缺失的嚴重問題。除此之外,體育教師缺乏專業的素養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的系統性和合理性。學生無法在有效的指導下對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行掌握,阻礙學生的整體發展。
3.3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理論與實踐上缺乏統一性
我國的高教改革工作一直都在進行,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將高教工作推向了新的階段。雖然我國教育和體育部門對學校體育工作逐步重視起來,但是大多集中在中小學階段,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實質性指導工作并沒有像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在理論與實踐上存在統一性和同一性。在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中,一線的體育教學工作者和高校體育工作的頂層設計者并沒有依據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進行重點整改,這是導致這一工作推進緩慢的重要因素。高校體育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依據一個準確、全面和客觀的理論基礎去進行指導,未能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需要,在理論上缺乏前瞻性,在實踐上缺乏方法性,導致理論與實際的偏差。
4 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路徑
4.1 建立專業化教師團隊
組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優化教師年齡結構。專業化的師資團隊的組建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路徑之一,可以有效的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挖掘和建設優質體育課程。針對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的問題,可以重點引進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課程師資,不斷的優化教師結構。首先,在師資引進階段,要選擇一些學歷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體育人才,重點關注學校當前體育課程發展方向和課程設置內容等,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擇優選擇優質師資是建立專業化教師團隊的前置條件。然后,學校要結合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需要給予體育教師經常性的專業培訓,引導每一位教師能夠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最后,要在學校內部或體育組內部定期展開教學研討會,將教學中的問題與理論相結合,不同的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和借鑒經驗,從而保證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下去。
4.2 更新教學理念
在實際教學中優化教學理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學理念是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和學校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航標,教師會依據教學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然后在此基礎上將核心的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因此,高校體育教師要關注體教學理念的革新。首先,高校體育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以培養完整的人為己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后,高校體育教師在實踐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將教學目標與做人做事結合起來,從而保證教學改革的實踐性和有效性。
4.3 建立全新的體育課程考核機制
傳統的教學模式造就了傳統的考核方式。新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考核應該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針對教師的教學考核,一個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考核。針對教師方面,要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新時代的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范圍上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兩門課程的教授,也不僅僅只局限于理論課或專業課的教授,要具備多元化教學手段和方式。在教師專業能力考核上要緊抓全面性和系統性。針對學生的學業考核要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學習結合起來,注重分段評價和過程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比如有的學生具有某一項目的前置基礎,那么在考核時就應該適當的考慮其水平而基于一個公平于其他不具備基礎的學生的考核成績。
5 結語
大學生是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刻不容緩。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存在課程設置不鮮明、硬件設施建設不到位、學生參與不主動等阻礙性問題;資源分配不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不夠和理論與實際的脫節是阻礙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建立專業的師資團隊、更新教學理念和完善考核機制等發展路徑與對策,旨在提升我國高校體育小學水平,助力學生體質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