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明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生長發育的階段,跳繩可以促進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對于兒童的肌肉、關節、韌帶等的生長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協調能力,在手臂搖繩和身體的配合過程中,兒童的彈跳力、靈敏程度、手腦協調能力等基本身體素質能夠得以顯著提升。
1 跳繩運動的好處
跳繩是中國民間流傳的一種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廣大人民群眾都喜歡的一種體育運動,它相較于其他的體育項目受眾更廣,大多數人都對這項體育運動有一定的了解,男女老少皆宜。跳繩運動所需要的器材和場地也不受太大限制,只需要有一根繩和一塊較為寬敞的空地即可進行鍛煉。
在跳繩的過程中搖繩能夠有效鍛煉臂力,跳繩能夠鍛煉彈跳力,身體協作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長期的鍛煉過程中,對兒童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的成長也有很大幫助,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鍛煉身體、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在娛樂的活動中,也可以借助花式跳繩和跳長繩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娛樂身心,感受團隊合作的魅力所在。
2 跳繩運動的教學準備
2.1 跳繩運動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跳繩運動的掌握程度,跳繩運動在初次接觸時,學生通常手腳協調能力不足,導致跳繩運動難以得到訓練,而且容易被繩子絆倒,這時要注意訓練場地,盡量在操場的草地上對初次接觸跳繩運動的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避免學生在初次學習跳繩時出現各種意外情況。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技能不足,在設置教學和訓練時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過度訓練不僅無法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還會使學生過度疲勞,要注意勞逸結合。最后還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自主地參與到跳繩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感受運動的快樂,積極利用花式跳繩、跳繩比賽和集體跳長繩的方式使學生充滿興趣,培養學生課后持續鍛煉的習慣。
2.2 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
首先要設置一定的熱身運動環節,通過有趣的熱身操讓學生提前做好進行體育訓練的準備,使學生進入體育運動的熱身狀態,各個關節得以靈活放松,避免學生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韌帶受到拉傷。
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意愿設置教學內容,跳繩運動要由易到難設置教學難度,首先要使學生對基本的動作進行學習和掌握,等到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基礎跳繩動作時鼓勵學生加快跳繩速度,并為學生傳授花式跳繩的技巧,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多樣化的跳繩方式,增加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學生們通常對跳長繩這種集體活動更為感興趣,要在課堂中設置一部分時間用于學生進行自主訓練和集體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學、練、賽”一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學習和訓練,三者相互融合引導學生感受競技的魅力,利用小學生較強的好勝心激發學生學習和訓練的興趣,并在這些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體育精神,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
3 課堂教學對照
3.1 跳繩運動的教學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跳繩運動教學和訓練后,學生們整體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其中最為顯著的地方便是手腳協調能力、肺活量和大腿與小臂的肌肉,學生在這些地方都得到了不錯的生長和發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學生在學習跳繩運動之后明顯對這一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活動以其便捷和競技性質較強的特點使學生加大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很多學生都會在課后時間找一片空地進行跳繩訓練或伙伴間的比賽,使班級內呈現出積極的體育氛圍。
事實證明,跳繩運動對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一方面跳繩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不是很高,學習跳繩對身體的要求較低,這使得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跳繩運動過程中,學生也不會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產生畏難心理。另一方面跳繩運動對于場景的要求很低,學生可以在各種場合下進行跳繩運動,這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跳繩運動中,學生們也更愿意在休閑時間進行跳繩運動,在小學階段培養出良好的運動習慣,幫助學生身體更加健康地成長。
3.2 其他運動的教學效果
相較于跳繩運動而言,其他運動的教學效果明顯不如跳繩運動。首先場地和器材受一定的限制,例如學生們無法在課后時間進行跑步訓練和籃球比賽,也無法在課后時間酣暢淋漓地進行一場乒乓球比賽,通常是剛去往乒乓球室開始一局乒乓球比賽就得回教室準備下一節文化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觀在進行跳繩運動的班級,他們通常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到教室外的空地進行跳繩比賽。在校內一度還出現了進行其他教學內容的班級自發進行跳繩訓練的現象,而且在整體身體素質的提升方面也不如跳繩運動的效果,尤其是肺活量和手腳協調能力,跳繩運動對于學生在這兩項身體機能的提升幫助很大。
總的來說,跳繩運動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和身體素質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能夠提升學生的多項身體機能,跳繩中的花式跳繩和跳長繩的形式充滿趣味性,學生也更加喜歡這一項體育活動,學生參加跳繩運動也不再受場景的限制,幫助學生培養長期的運動習慣,提升小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