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濱
摘要:現代醫學在研究對象的層次上開始上升到整個群體水平和生態環境水平,把人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對生命活動和致病因素進行宏觀綜合研究,由此形成一門新學科—環境醫學。同樣,動物醫學在研究對象的層次上也會上升到整個生態環境水平。例如現在報道比較多的大象北遷事件,15頭亞洲象群體離開了保護區,一路逛吃,光臨人類居住的村莊與城鎮。研究和應用生態環境與動物醫學之間的關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生態環境;動物醫學;保護;環境
引言: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在含義上十分相近,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動物的生態環境與動物的生命活動及致病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互為一個整體。因此研究生態環境與動物醫學之間的關系在實際生產及疫病防控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和作用。
一、生態環境與動物醫學的概念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動物醫學,課程設置有生理學、遺傳學、動物病理學、動物藥理學、動物內科學、動物外科學等。可以應用到對患病寵物的治療以及農業生產中所使用動物的免疫及治療。
動物醫學外科手術學主要是應用手術的方法診治家畜疾病的一門科學,也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改變動物機體的代謝,從而提高畜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對役用家畜則能增強使用能力和繁殖優良品種。動物醫學內科學是關于動物內科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一門科學,從大的方面來講,包括動物醫學內科和手術學,動物醫學內科學總論,動物醫學內科學各論的內科預防學。
二、生態環境對動物致病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刻地選擇了動物的進化方向和動物的種群結構。如牦牛和麋鹿的飼養就體現了這種選擇的影響。同一品種在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下其內部畜群結構存在著顯著的不同。人們的生產方式直接干預品種內部的公母比例、配種過程、妊娠過程、分娩孵化過程及畜禽產品的生產過程,因此直接影響了動物的品種結構及內部畜群結構。
動物致病因素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就可以看出直接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季節、氣候、溫度、濕度等影響較為明顯。人們的生產活動對動物疾病的發生、傳播等影響很大。快捷的交通運輸使動物快速頻繁地流動,導致傳染病在傳播時間、傳播范圍等方面發生了相應改變,我國幾次全國性大規模傳染病的爆發主要是這一因素的影響結果。因此,對動物疫病在防疫時間、防疫程序上就應該相應地調整才能更好地防控疫病。
三、研究生態環境與動物醫學的意義
生態的平衡是依靠動植物等生物群體共同組成的,而生物的多樣性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城市生態建設是在綠色城市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加關注并強調城市生態系統的構架和功能,多樣活躍的動物生態系統是彰顯城市生態健康運行的重要表現,可以為更長遠的城市生態規劃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據。在畜牧業生產活動中的指導意義與作用。利用生態環境對動物致病因素的影響作用,在畜牧業生產活動中,充分考慮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從畜禽圈舍的選址、水源的凈化、排污設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生產管理過程上都要充分考慮動物生命活動規律及需要,使畜牧業經濟建設取得既能保證生態環境的持續平衡又能取得較好的生產效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和存量的最大化,從而達到畜牧業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
現階段來看,我國開設動物醫學專業的高等院校約有七十所左右,通常以農業院校為主,培養畜牧業、飼料行業的專業性人才,同時也培養動物養殖、疾病控制預防方面的一線工作人員,但是其培養目標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舉個例子來說,在海關機構中有專門負責動物進出口的部門,該部門的工作不僅僅包括動物檢驗檢疫,還包括動物制品的檢驗和核查,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對野生動物制品也有深刻的了解,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擁有這種能力的動物醫學人才非常少,一旦需要進行動物鑒定就需要與林業部門進行溝通請求協助,整體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我國目前動物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實際需求不相符。
結束語:
傳統動物醫學的目的是控制并治療好疾病,而研究和利用動物環境醫學的目的是怎樣不讓動物及其群體生病或盡可能少地生病,因此研究和利用動物環境醫學具有深遠的作用和意義。所以動物醫學在研究對象上應該從宏觀角度把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才能準確地把握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流行方式,才能綜合采取措施,做到既能防控病癥,又能保證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畜牧業健康持續科學地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畜牧經濟存量及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震乙.家畜育種學(第一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11
[2]張存根,王曉霞.畜牧業生產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北京農學院學報,2005
[3]劉雪蘭,孫 偉,孫 裴.素質養成教育在動物醫學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OL].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01)
[4]王文龍,王瑞,宏強,周偉光,包福祥,劉大程.動物醫學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應用[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39(05):89-92.
[5]王宏娟,饒家輝.開放式創新創業動物醫學人才培養探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5):116-117.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生物科技系動物醫學C 2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