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必須具備精煉與概括的語言風格以及內容特征。融媒體具有實時性與互動性的明顯特征優勢,目前面臨媒體融合的全新時代背景,廣播早高峰的新聞節目亟待創新轉變原有運行機制,增強節目吸引力以及生動性,增強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互動性。
關鍵詞:媒體融合背景;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3-0071-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項目“融媒體背景下廣播新聞的創新機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Y202041
廣播早高峰的新聞節目屬于關鍵的廣播節目組成部分,主要集中于早高峰的時間段進行播放,其中涉及短小精悍的新聞內容概要。廣播媒體聽眾在早高峰的出行時間里可以運用融媒體手段來快捷收聽廣播新聞內容,有助于節省廣播媒體聽眾的新聞節目收聽時間,增強廣播新聞節目給廣播媒體受眾帶來的情感吸引效應。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如果要獲取最佳運行效益,則不能缺少媒體融合的重要途徑作為保障支撐,廣播節目的編排運行人員需要運用積極的思路方式來轉變節目運行播放模式。
一、媒體融合以及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基本特征
相比于其他廣播新聞節目來講,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播出時間主要為城市居民的出行早高峰特殊時間段[1],因此體現了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特殊性。城市居民在早起上班途中,可以在乘坐公交車輛或者在駕駛私家車的同時收聽早高峰新聞節目,進而節約了城市居民寶貴的通行時間、提高了城市居民對于新聞內容了的解程度、增強了廣播節目情感吸引效應等良好實踐效果。
目前,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日益顯示出全新的節目表現方式特征,原因在于媒體融合平臺已經全面運用于廣播早高峰的節目播出過程。融媒體的基本含義在于充分融合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以及其他媒體平臺,依靠網絡媒體融合的智能化數據傳輸與共享技術手段來提升媒體融合實踐效益,優化利用現有的網絡數據傳播途徑與資源。廣播媒體平臺在融媒體的強烈影響沖擊下,應當能夠深刻認識傳統廣播媒體本身具備的局限性,積極拓展與創新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播出表現形式,健全現有的節目運行保障機制[2]。
在媒體融合的情況下,廣播早高峰的新聞節目依托平臺更為豐富,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等,新聞節目受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手段來獲取更加多元的新聞節目素材。融媒體平臺在根本上突破了單一媒介傳播途徑的局限,運用網絡傳輸,確保各類素材、資源能夠迅速、穩定地傳送到受眾端,縮短了信息數據傳播的時間長度,滿足受眾對信息層次感的需求,也改變了原先廣播單向輸出的傳播模式,轉變為交互性更強的節目形態,極大地增強了受眾的黏性。
二、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的轉變
首先,受眾需求的轉變。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受眾對于廣播新聞傳播的快捷性、準確性及多元化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并且希望參與新聞節目互動過程。
網絡終端用戶在積極參與共享與傳播融媒體信息的基礎上,應當能夠全面促進實現更廣范圍的融媒體數據資源共享目標。融媒體平臺的重要功能與價值就是連接網絡數據傳播者以及數據接收者,確保網絡數據的傳輸共享終端之間能夠達到緊密連接的效果,促進數據信息傳播各個環節中的互動交流。受到以上情況背景的影響,這就客觀上要求了廣播早高峰的新聞節目必須從海量的新聞信息中,選取適合融媒體手段傳播的新聞內容,進行全面的融媒體化信息改造,再選取適合受眾接收的融媒體渠道,全面整合布局好之后,再通過傳統廣播媒體將音頻信息傳遞給受眾,再引導聽眾從各融媒體渠道上接收音頻以外的更多元信息。
其次,播出平臺的轉變。新聞播出平臺的轉變集中體現為網絡媒體平臺,新聞節目受眾在當前階段已經可以做到自主選擇多元化媒體,對于廣播媒體的唯一新聞收聽渠道進行了擴展突破。媒體融合渠道的明顯優勢體現在多元化數據傳輸上。受眾在多元化媒體渠道平臺的支撐下,可以實現快捷收聽與收看早高峰新聞內容的目標。
最后,傳播方式與節目內容的轉變。網絡新媒體不僅表現為多樣化的外在形式,同時還能運用直觀與靈活的途徑方法來實現新聞內容傳輸目標,展示豐富多樣的新聞內容。但是相比來講,傳統廣播媒體并未達到上文所述的靈活性與生動性效果,廣播媒體因此將會受到比較顯著的媒體融合挑戰。但是,傳統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一直以來也具有獨特的優勢,集中體現為權威性、伴隨性、便捷性與互動性。雖然處在融媒體時代,但私家車主們在駕駛機動車時依舊只能使用聽覺伴隨,如果廣播媒體能夠經過精心的策劃,加入融媒體元素,能夠更加全面地突顯自身優勢,在媒體平臺爆炸式增長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實踐運行機制
早高峰新聞的節目運行機制正在不斷發生改變,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堅守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全面融合的當下,廣播媒體受到各種網絡新媒體的沖擊。早高峰新聞節目本身具備較好的節目收聽率,但是現階段的廣播媒體受眾已經逐步接受了多元化的媒體融合平臺,不再僅限于依靠廣播媒體來獲取早高峰新聞信息。在轉變與創新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運行機制過程中,關鍵在于重視四個方面的機制創新路徑。
(一)更新廣播早高峰的節目內容
廣播新聞聽眾在當前階段日益重視多樣化的廣播新聞內容展現形式,處于早高峰時間段的重要廣播新聞節目亟待更新現有節目內容,運用更加新穎與豐富的廣播節目內容來增強早高峰節目的吸引效應,帶給廣播新聞聽眾全新的新聞節目收聽體驗[3]。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競爭實力,那么最關鍵的改進創新途徑在于全面更新廣播新聞內容,促進廣播媒體的綜合競爭實力提升,加快多種媒體緊密結合的進程速度。
(二)完善廣播早高峰節目現有的編排體系
早高峰節目制作人員必須對收聽群體有較準確的“人物畫像”,也就是要明確收聽群體的收聽習慣和收聽需求。據筆者經驗分析,收聽廣播早高峰節目的群體,大多處于送孩子上學、前往工作地或在外奔波的路途中,處于心態相對急躁的狀態,此時的聽眾對新聞信息并不需要深入、透徹的分析和解讀,更注重的是新聞的趣味性和“標題化”,必須讓受眾時刻保有收聽興趣,否則很容易出現聽眾流失的情況[4]。
在廣播新聞內容進行具體創新編排的環節中,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要靈活控制新聞編排節奏,確保達到趣味性更高、凝練性更強的新聞內容編排處理效果。新聞編輯人員應當將各個新聞單元播出時間長度控制在十分鐘左右,確保達到編排節奏緊湊的良好效果。這就要求新聞編輯人員對于如何選擇不同的網絡媒體渠道、如何在編排中合理植入新媒體渠道,具有較強的敏感度和設計意識,從而優化設計廣播早高峰新聞的頭條內容形式,突顯新聞節目本身的重要實踐價值。
(三)靈活轉變廣播早高峰節目的播出方式與思路
廣播早高峰新聞只有在突出新穎節目形式的前提下,才能讓廣播節目聽眾感覺到生動鮮活,調動廣播節目聽眾的熱情興趣。相比電視媒體以及網絡信息化媒體來講,廣播傳輸媒體占據相對劣勢的地位,根源在于廣播媒體無法運用形象化的視覺效應來吸引受眾。然而,廣播媒體本身也具備實時性強、兼容性強、伴隨性強等獨特的媒體傳播優勢。因此,廣播媒體在錄制與播出早高峰新聞內容的全過程中必須要致力于創新現有形式,運用靈活調整的途徑思路來探索廣播媒體全新發展機遇。
首先對于廣播早高峰新聞的主持人員而言,節目主持人員應當善于靈活調整早高峰新聞的表述方式,選擇容易引發廣播節目聽眾人文情感共鳴的全新方式來增強廣播新聞感染力,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早高峰新聞播出氣氛。節目主持人員必須深刻理解節目收聽對象的情緒心理狀態,致力于緩解早高峰出行人群的焦慮緊張情緒。
其次就是播出方式的多樣化選擇,微信公眾平臺、微博、抖音、視頻號等,都可以成為廣播節目輸出的新配套形式,多元并舉,為廣播節目聽眾帶來全新的節目收聽體驗。
(四)緊密結合受眾真實需求
在健全廣播新聞運行機制的具體實踐中,新聞采編人員對于基層社會公眾的日常真實生活情境應當進行精準的了解與把控,并據此給出合理、完善與創新的廣播早高峰新聞播出模式的路徑對策。民生需求應當成為新聞節目在媒體融合模式下的重要著眼點,節目錄制人員以及節目編排人員都應當充分關注民生基本需求,提升早高峰新聞節目本身蘊含的價值。
目前,廣播節目的制作編輯人員已經能夠結合微博平臺、快手、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渠道來獲取聽眾反饋,加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溝通,切實體現了民生需求在廣播早高峰新聞中占據的核心地位。新聞采編人員必須要善于選擇與民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廣播新聞原始素材資料,強化與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然后通過實施精心的整合編排,為廣播聽眾呈現最佳的新聞節目播出效果。
四、結語
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節目的信息容納總量明顯增加,新聞節目收聽途徑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為了健全廣播早高峰新聞節目的運行機制,最關鍵的路徑舉措應當是更新廣播早高峰的節目內容,完善廣播早高峰節目現有的運行保障體系,靈活轉變廣播早高峰節目的播出方式與思路,同時還應當緊密結合廣播媒體的受眾真實需求。早高峰新聞節目應當強化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增強新聞節目內容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 金赟.淺談廣播新聞早高峰節目的編排與主持——以《天天向上》為例[J].采寫編,2019(06):93-94.
[2] 唐曉霞.試論早高峰廣播新聞節目的編排[J].新聞研究導刊,2018,09(02):197,222.
[3] 賈愫.交通廣播新聞節目突圍之道——以中國交通廣播《速度早高峰》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36-37.
[4] 林良瓊.談早高峰廣播新聞節目編排[J].新聞研究導刊,2019,07(02):98-99.
作者簡介:江亮(1987—),男,福建福州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