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慧 王勇 郝儒梁
摘要:近年來,媒體快速發展,政務信息的傳播優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務信息傳播具有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動員廣大群眾、架起政民溝通橋梁、發揮媒介職能打造陽光政府、為黨政機關工作提供建議、促進地區安全穩定發展的意義。
當前政務信息傳播存在傳播渠道單一化、傳播實效性低、傳播形式較為刻板、宣傳色彩明顯、主觀性強等問題。優化政務信息傳播的對策如下:渠道優化,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平臺發展;表達優化,從晦澀難懂的內容到簡單易懂的親民用語;形式優化,從單一傳播變為多元化傳播;角度優化,從宣傳色彩明顯到貼近人民生活。
關鍵詞:政務信息;傳播渠道;社交類平臺;輿論引導;雙向溝通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3-0073-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西南沿邊民族地區的政治傳播與國家安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BXW110;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特別委托項目“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發展的云南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TBWT201803;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云南省政務短視頻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Y121;昆明理工大學2020年度“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項目“自信心教育與訓練對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成果;云南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臺校共建’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JG2018042
政務信息是政府機關在政務活動中反映政務工作及其相關事物的信息。政務信息傳播是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媒體傳播政務活動中的各類信息情報的過程。政務信息傳播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政務信息傳播的意義
近年來,政務信息傳播在社會發展中的意義越來越突出,主要包括六點。
(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需要面向人民群眾進行,需要媒體的傳播和宣傳。在信息爆炸時代,受眾大多通過媒介獲取信息,通過信息了解社會的發展和變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媒介平臺宣傳,可以更好地推動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的執行和落實。2015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政策一出,多個政府網站發布信息,對政策進行傳播。一時間,“二胎政策”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有力地推動了“二胎政策”的落實。
(二)組織動員廣大群眾
在發生重大公共事件時,政府應積極組織動員廣大群眾。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席卷全球、影響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破壞性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和政府通過傳播疫情相關信息和相關抗疫方針來組織動員人民居家隔離。抗疫初期,“村長硬核廣播”成為網紅現象。當時,河南、東北、陜西等地多名村主任向村民喊話,要求大家在家自覺封閉隔離,不扎堆、不聚集,語言生動有趣。主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讓更多網民在“吃瓜”的同時了解到抗疫階段性的積極舉措。與此同時,抗疫實時發展情況也成了鼓舞廣大群眾的強心劑。
(三)架起政民溝通的橋梁
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呈現出單向化的特點,互動性較弱,導致信息“從下向上”的反饋異常艱難。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發布平臺逐漸優化,信息也實現了雙向傳播。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多功能的信息發布網站,網民在瀏覽信息的同時,可以通過評論、轉發、點贊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同時,“市長信箱”等成為地方政務信息傳播網站訪問量最大的專欄。網民通過向政府工作人員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來實現信息反饋和交流,政府工作人員則通過查收回復網民意見來體察民生、進行溝通。政務信息傳播架起的政民溝通的橋梁,不僅體現在信息傳播的互動性上,還體現為政務信息將黨和政府的工作宗旨、狀態呈現在民眾視野中。政民良好的溝通有利于社會的安定進步和發展。
(四)發揮媒介職能,打造陽光政府
1948年,在拉斯韋爾發表的《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施拉姆將媒介的社會職能概括為三個方面:政治功能,包括監視環境、協調、社會遺產傳遞;經濟功能,包括市場信息的傳遞和解釋、開創經濟行為等;一般的社會功能,包括社會規范的傳遞、協調公眾的意愿、娛樂等。政務信息的傳播就是媒介發揮社會監督、調節,規范社會,協調民眾意愿的職能。黨和政府可以通過政務信息將日常工作透明化,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日常工作呈現在民眾面前。民眾可以在輕松獲取時政新聞的同時,對黨和政府進行輿論監督。在政務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媒介實現了對黨和政府工作的社會檢測功能,民眾實現了對信息的獲取和反饋,黨和政府完成了民意調查。黨和政府可以基于民意作出更合理、更具體的決策。
(五)為黨政機關工作提供建議
隨著信息內涵的不斷拓展,當前,政務信息包括社情民意信息、應急信息、輿情信息、市長公開電話的信息、媒體網絡信息、外地的經驗信息[1]。政務信息覆蓋面廣,可以從多個方面展現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還可以為黨政機關的工作提供建議。近年來,微博成為社會熱點新聞爆發的主陣地。大量的社會新聞首先在微博發出,并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民網等官方媒體屢次呼吁制定防止未成年性侵案發生的措施,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2020年11月11日,福建檢察司法救助部門啟動三級檢察院積極聯動,致力于溫情救助未成年人性侵案的受害家庭。福建檢察司法系統形成了司法救助工作專項體系,對南平光澤一起性侵案件的被害人家庭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
(六)促進各地區的安全穩定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后,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文化需求,對新聞信息的獲取欲望不斷提高。人們比較關心的信息是貼合自己生活的新聞,而政務信息就是其中一項。
政務信息發布于官方平臺,信息源真實性較高,可以為人民提供真實、實用的信息。在疫情發展初期,網絡流言紛飛,引發了人民群眾的恐慌。當官方渠道發布了關于疫情的真實情況,告訴受眾疫情可控可治,同時告訴人民群眾國家對疫情采取了有效措施,才讓民心得以安定下來。
二、當前政務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不僅為社會帶來了發展動力,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主要依靠傳統媒體進行傳播的政務信息存在四個問題。
(一)傳播渠道單一化
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主要依靠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完成。主流媒體一直是政務信息的主要發布平臺。政務信息在電視和廣播等媒介上通常以節目的形式出現,節目大多在固定時間,以固定模式播出,時長較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審美需求逐漸發生變化,大模塊的節目播出形式已經不符合受眾快節奏的信息獲取習慣。此時依靠傳統媒體發布的政務信息,傳播渠道呈現出單一化的特征,單一化的傳播渠道大大削弱了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新媒體時代,各類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務信息應該一改傳播渠道單一化現狀,有意識地開拓更豐富的傳播渠道。
(二)傳播時效性低
時效性是新聞信息的主要價值。“人人都是記者”的新媒體時代,為信息市場帶來了豐富的信息源,提高了對傳播者、傳播速度的要求。時間是搶占市場先機、獲取流量的決勝法寶。自媒體平臺的出現,大大加快了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使依賴傳統媒體的政務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處于劣勢。2020年7月末,微博熱搜榜出現“南京失蹤女子遇害”相關話題。相關地區政務部門并沒有第一時間發布官方信息,網民開始主觀臆斷猜想現實情況。8月4日,勐海縣公安局在微博平臺發布案情通報,就案件調查情況向公眾作了詳細匯報。在網絡信息出現到官方政務信息通報之間,存在著一段“空白期”,這為網絡謠言的發酵和恐慌情緒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機。
(三)傳播形式較為刻板
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不再采用單一的文字、圖片、聲音形式,而是結合語言表達、影音圖像、聽覺共鳴等,提供集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嗅覺為一體的全方位傳播效果。但政務信息的傳播形式較為刻板,仍然停留在最簡單的傳播形式上。瀏覽人民網網站,占據信息傳播主要形式的報道仍然是文字加圖片的傳統報道模式。文章寫作也依據記敘性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不符合快節奏社會下受眾形成的第一時間看到重點的快速閱讀模式習慣。政務信息傳播雖然應該秉承真實、客觀的傳播理念,但是這種理念更應該體現在傳播內容上,而不應該成為束縛政務信息傳播與時俱進、變得活潑有趣的阻礙。近年來,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類媒體的成功發展,為政務信息傳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四)宣傳色彩明顯,主觀性強
政務信息雖然承載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府工作計劃等政治任務,但是回歸信息市場,政務信息不僅應該保留自身宣傳色彩,還應該探求受眾的喜好和需求,提供更加貼近受眾生活的信息,以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但是現在不少政務信息傳播平臺都刻板地轉載規章制度、決策文件,沒有進一步思考受眾的接受度,宣傳色彩明顯、主觀性較強造成的后果就是被受眾忽視。可見單純轉載、傳播政治文件、政策條款冷冰冰的文字,并不能真正達到宣傳的目的,反而會降低受眾的好奇心和接受效果。
近年來,已經有一部分政務信息平臺尋求改變,瀏覽政務微博“四川觀察”可以看到,該微博賬號的運營者在傳播政務信息時,不忘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改變了傳統政務信息宣傳色彩過強的特點。
三、優化政務信息傳播的對策
政務信息傳播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當前政務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四個方面優化政務信息傳播。
(一)渠道優化: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單向性的傳播模式、固定的傳播時間,都不符合新媒體時代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新媒體時代對傳統的政務信息傳播提出了挑戰,這要求發布政務信息的渠道有所改變。近年來,以微博、微信、抖音為代表的社交類媒體平臺已經具備了承擔起傳播政務信息的作用。微博、微信中,有很多政府部門實名認證的賬號,其中人民網的微博粉絲數多達7731萬。
政務“雙微”平臺的創建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回應了公眾的需求,已成為最具活力的政務傳播新載體,是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新渠道[2]。《2020—2026年中國互聯網政務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數據顯示,與抖音同為字節跳動公司的今日頭條,也吸引了各省政府。截至2019年12月,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開通了政務頭條號。其中,山東省是開通數量最多的省份,共開通8325個政務頭條號。短視頻媒體號“人民日報”2020年12月的粉絲量達到1.2億人次。由此可看出,短視頻平臺也具備成為政務信息傳播新平臺的潛力。
(二)表達優化:從晦澀難懂到簡單易懂
政務信息的主要作用是傳達方針政策,所以語言大多由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專業術語組成。但是想要擴大傳播范圍,覆蓋廣大群眾,就要在科學嚴謹的基礎上,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
央視節目主持人朱廣權在2019年可謂“紅”了一把。在央視新聞節目中,他風趣的解說風格、幽默的押韻段子,使原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略顯枯燥的新聞顯得活潑有生氣。2019年1月21日春運開啟之日,播報廣東第一趟春運列車實況時,朱廣權說:“當火車轟鳴著掠過大地,駛向每個人急切盼望的目的地,孩子的笑臉也透露出回家團圓的喜悅甜蜜,行囊里承載的心意有成百上千個G。”同年11月25日,寒潮來襲,朱廣權又將播報語言與當時大火的《野狼disco》相結合,風趣幽默地將新聞信息成功傳達給受眾,語言風格從晦澀難懂轉變成簡單易懂,大大增強了傳播效果,為政務信息表達優化提供了成功案例。
(三)形式優化:從單一傳播到多元化傳播
在信息更新速度快的今天,傳播形式的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立足新媒體時代,實現全媒體傳播,首先要利用好各類媒體平臺的優勢和特點。基于各類媒體消費群體的劃分,以及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媒介消費習慣,可知不同題材不同內容的政務信息應該投放在不同的媒體平臺。
傳統篇幅較長的政務信息文字資料應該結合背景音樂、精美排版和現場圖片,制作成帶有地方特色的政務推文,投放在微信公眾號平臺,如人民日報的推文,雖然采用的傳播形式是傳統政務信息的傳播形式,但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受眾多為已經工作的中年群體,所以傳播效果較好;較短篇幅的政務信息文本應該帶上相關話題投放在微博平臺,如“福州發布”;需要快速大量傳播的短視頻應該投放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如四平市公安局官方認證抖音號“四平警事”。
(四)角度優化:從宣傳色彩明顯到貼近群眾生活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自媒體迅速發展,在多個信息領域都占據了較為中心的位置。這是因為大多數自媒體可以準確地抓住受眾的興趣點,發布的信息和受眾需求的吻合度高。政務信息傳播要兼顧自身目的和社會利益,更要從受眾角度出發。
基于政務信息傳播宣傳方針政策、實現政民溝通的目的,政務信息確實應該有側重地選擇黨的方針政策進行傳播,但也要認識到,基于受眾對政務信息的關注遵循時效性、貼近性、真實性的特征,政務信息傳播平臺應該適當減少宣傳色彩,發布和報道貼近人民生活的“小事”“趣事”,以獲得受眾的關注和認可。所以,政務信息傳播應調整角色定位,必須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
四、結語
我國政務信息發展之路道阻且長,需要面對傳播渠道單項化、傳播實效性低、傳播形式較為刻板、宣傳色彩明顯、目的性強等現實問題,應該著手從渠道、表達、形式、角度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改變。只有抓住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機遇,主動適應社會潮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強政務信息傳播效果,助力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南關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政務信息工作的幾點建議[EB/OL].百度文庫,https://wenku. baidu.com/view/cd54dec09b89680203d825f1.html,2013-10-07.
[2] 馬桂萍.“雙微”: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新渠道[J].法法制與社會,2016(09)146-147.
作者簡介:張志慧(1997—),女,內蒙古錫林浩特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與傳播理論。
王勇(1968—),男,湖南邵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新聞傳播、政治傳播、影視藝術。
郝儒梁(1982—),男,安徽合肥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