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
【摘要】通過對學生的自律教育會促進學生認識真善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自律教育會在無聲中給學生帶來力量,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使學生形成優秀的性格。本文主要探究了在自律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關注的五方面的建設,促進自律教育更快更好地實現。
【關鍵詞】五個建設;自律;品格
新課程改革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掌握德育知識,端正學生的態度,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此,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要只是進行知識的傳授,當課標和教材的傳聲筒,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識,人生經理和情感體驗,通過無形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滲透德育知識,使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形成自己的感受,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認識,提高綜合素質。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自律教育,教師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一、自律課程建設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律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重自律課程建設。只有恰當的學習內容才能夠促進學生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自律課程,使學生可以產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律認識和自律品質,不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變得更加自律、主動。教師的課程安排中要關注形式的豐富,歌唱、演講、繪畫、講座等等,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不同形式中優美的音樂、精致的畫面、考究的解說,讓學生感覺快樂與愉悅,產生學習的欲望和主動性,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感悟中提高學生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自律品質。教師的課堂內容要注意內容的豐富,對學生自律教育中要承載一定的文化背景,使學生不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促進學生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傳說、親情等。教師有具體的授課內容,會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性,感受到教師教育的藝術性,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
二、自律隊伍建設
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自律教育,教師要關注自律隊伍的建設,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地進行自律知識的學習。只有教師的素質達到了高水平,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自律教育,促進學生提高認識,主動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品行。學校要關注自律隊伍的建設,使學生可以有最好的師資。教師能夠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變得自律,學生就會主動模仿和學習,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約束自己,改變自己,變得更加自律、自強。教師在對學生的自律教育過程中要秉承“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理念,關心學生的發展,促進教師可以適應自己的角色,更好地指導學生。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學習,通過閱讀的方式來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并且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分享學習心得,總結有效的對學生進行自律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通過教師的溝通,會形成全員學習,共同進步的氛圍,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促進師生共同的進步。教師率先垂范、親力親為會促進學生以教師為榜樣,不斷地模仿和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素質。
三、自律制度建設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律水平,使學生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教師要給學生制定一定的制度,用制度來約束和限制學生,促進學生可以不斷進步,用更高的要求來約束自己,變得自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就是學生約束和規范自己行為的標準,學生會在制度的要求下有的方式,不斷地對自己提出高要求。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違紀學生處分條例》《學生守則》《班級常規工作指導》等規章制度,同時還可以通過《班主任工作手冊》《學生成長記錄冊》來使學生在校的行為有章可循,使一切工作都可以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制度豐富了教師的管理依據,也使學生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提高自主約束意識,變得自律。
四、自律環境建設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律教育過程中要注意通過環境來影響學生,使學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自律教育。教師可以通過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來影響學生。在物質環境中主要就是對學校的物質環境建設,使學生可以在一個充滿自律教育的環境中學習和提高,讓學生可以享受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上一些能夠激勵學生和鼓舞學生的字畫,使學生可以產生興趣愿意走進教室,樂于坐在那兒聽課,用規范的行為和言行來約束自己,主動學習,在不經意間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識。學校的宣傳欄或者是道路兩邊都是進行自律教育和自律宣傳的好地方,教師要充分地挖掘這些地方,通過張貼標語或者是懸掛名人字畫等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使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自律教育,提高學生的品質和認識。名人往往都具有很強的自律,可以主動約束和限制自己,通過對他們故事的學習,學生會變得更加自律,更加主動。
五、自律活動建設
教師要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進行多樣的活動,在活動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無形中就可以感受到自律教育的魅力和影響。豐富的活動會使學生產生興趣,興趣讓學生獲得滿足,智慧得到增長,情趣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可以從中發現理想,堅持夢想,追求美好。教師要關注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欲望,在親歷活動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認識,接受自律教育,完善自身素質。教師可以在升國旗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學生規范站立和排隊的行為,提高學生的自律性;在團體操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和班級榮譽感的教育,引導每一個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通過自律的方式為團隊增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拾金不昧、尊老愛幼的教育,鼓勵學生用自律的方式來要求自己……不同的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使學生可以在無形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律教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多方面,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可以在無形中深化認識,提高理解,形成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項海蕓.淺談如何開展初中生德育的實效性研究[J].知音勵志.2017,(03):104.
[2]多杰歐珠.初中生德育開展的實效性研究[J].新課程(中).2015,(1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