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暢
摘要:“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經歷幾千年的代代傳承,留下了數不清的美德,深深印刻在我們的民族精神之中。而如何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結合,傳承不息,發揮育人功能,是小學思政課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小學思政課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注意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階段是立德樹人的關鍵階段,學生們正處于塑造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階段。近年來,隨著習總書記提出思政課的重要作用以及對素質教育的更高要求,思政課對于育人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思政課在小學階段規定統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從課本標題可以看出,“道德”被擺在首位。“道德”是社會生活中適用于大眾的規范要素,是應該滲透于教育的每個時刻,每個細節中的。但是,如何讓學生更系統地接受道德教育,正是小學思政課的重要任務。
而要上好道德這堂課,不能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我們留下的巨大寶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被有效地傳承。所以,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想從日常教學工作出發,以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為例,談一談小學思政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育人功能。
一、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
這是本冊課本的第一單元,進入五年級,很多學生開始有了前青春期的躁動和不安。在學校的日常學習和交往中,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本單元有一課時名為“學會溝通交流”,提出要“正確對待不同看法”,“真誠坦率很重要”,“與人溝通講方法”。
在從古至今的文獻中,我們其實早已看過與這些要求類似的字眼,例如“和而不同”,“親師友,習禮儀”等等。所以可以看出,小學思政課在編排時,既是從學生實實在在的生活實例出發,也一直與傳統文化的道德要求緊密相連。
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教學時,單單依賴課本內容進行教學,難免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并且也難以進行深入的浸潤和升華。如果教師能先理解育人目標,然后融入相關傳統文化的內容,會有更好的效果。
其實,如果讀透了課本,可以直接與本冊課文的第四單元“驕人祖先 燦爛文化”進行關聯教學。本單元的“傳統美德 源遠流長”一課直接列舉了有關“寬容”“仁愛”等傳統美德的歷史故事等。小學時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可以讓他們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結合班級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傳承這些傳統美德的意義。
二、我們是班級的主人
“教育即生活”,在課堂中,尤其是思政課堂中,教師應該把課堂的主人還給學生。本單元可以說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選舉產生班委會”“協商決定班級事務”,都是在反復提醒學生要“公平”“平等”“協商”處理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愛精神要推己及人,不僅要尊重愛戴家人,也要尊重愛戴同學和其他與我們相關的人。
在學習本單元時,除了可以繼續用經典故事導入和引起思考外,還可以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去實踐,并在實踐中思考,我們要怎樣換位思考?要怎樣尊重他人?在尊重他人的過程中,我們自身是否也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升華?
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孩子積極思考,正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孜孜不倦去完成的工作。
三、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
愛國,可以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核心,最神圣的精神。華夏民族生生不息,正是因為我們的先祖們始終如一地為了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所以本冊第三單元的編排,可以說是一次升華,引導學生去感悟,去深度思考。課本的第四單元依然與本單元進行了呼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專題給出了許多精彩的例子。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都秉持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前赴后繼,保衛祖國,關懷民生。正是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
在學習本單元時,要引導學生明白一個重點,那就是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無論是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祖國的歷史,還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捍衛國家的利益,都是愛國的表現。在國家危難時,有英雄子弟兵英勇戰斗,他們愛國。在安定之時,我們奉公守法,我們也愛國。
四、驕人祖先 燦爛文化
本單元既是一個獨立的單元,也可以看作是與前幾個單元呼應的總結單元。它囊括了從古至今寶貴的文化資源,彰顯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壯麗畫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單元不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歷史,而是要理解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做人,做事的人生哲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實現多方面的和諧。這正是我們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育人功能的初衷。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思政課不是相互獨立的個體,而是相互包容,共同促進的。二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內容上也有同一指向性,即引導學生具有人際交往的能力,有愛國精神,創新精神等等。小學階段正是人格養成的關鍵節點,研究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思政課的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但在目前的教學中,難免存在照搬照抄,教學途徑單一等誤區。我們應該積極思考,思政課作為育人樹徳的科目,不應該獨立于其他學科之外,而是應該與各學科緊密關聯,滲透到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的融合可以多樣化,例如辯論賽,調查訪問等等。還可以結合新技術多媒體,讓教學形式豐富多彩。
小學思政課應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助力培養堅守中華民族之根,永葆中華民族之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茂義,李敏.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課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1) : 89—91.
[2]李拾金. 談小學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的途徑[J].管理德育,2020,06 : 32—34.
[3]王林,蔣紅娟. 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誤區與實踐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1,05: 102—104.
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 廣東 廣州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