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呂靜
摘要: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是一個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緊迫性的問題。本研究結合高職生實際,以我院近年來的創新與實踐為切入點,分析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并深入探尋如何強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期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
本研究以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研究與實踐”為研究基礎,以我院近年來的創新與實踐為切入點,分析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并深入探尋如何強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以期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創新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對象多為 00后高職生,從他們嘴里聽到最多的就是:“思政課照本宣科,枯燥無味!流于形式,我就是來點個名、刷個分的!”等等,其固有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在對待思政課教學方式方面喜歡形式多樣、切合自身現實生活的教學方式,也特別期待能夠多上一些思政實踐課。但現有的實踐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教學方式單調缺乏創新,加之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改革相對滯后,授課形式往往采取“大班教學模式”,在整個學期的教學安排中,教師只能采取一到兩種形式來開展教學。
(二)實踐教學經費難以保障
實踐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提高思政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檢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必須與其他專業課程一樣,有與自身教育相適應的實踐教學經費,以保證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實踐活動的開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校撥給實踐教學的經費微乎其微甚至沒有,結果直接導致實踐教學活動無法正常保障,實踐育人的功效受到較大影響。以我院高職生為例,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集中于開學初開展的“青春告白祖國”和義務獻血、捐物捐錢等志愿者活動,缺乏紅色基地研學等教育性更為深刻的實踐活動。
(三)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深遠
受長久以來形成的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影響,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純理論灌輸和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再加上實踐教學實施時間短、經費緊張等客觀情況影響,使得高職院校面對新時代、新情況、新問題時對思政課教學不能做到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大膽改革創新,并且對實踐教學的概念認識不清,缺乏系統安排,操作流于形式的現象比較嚴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局限在書本上,課堂上,認為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一些理論知識,并不用記住它們和實踐它們;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沒有進入他們的學習性思維中,無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四)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思政課教學的效果評價,是其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思政課教學的效果評價,可以有效檢驗理論和實踐方案的執行效果,獲得師生的反饋信息,為今后更好地進行思政課教學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和指導。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大都是突擊性和階段性的教學,缺乏實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科學評價機制,使實踐教學變成了可有可無的自主行為,從而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強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路徑
(一)建立健全領導和工作機構,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思政部專門負責的思政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高職院校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領導和工作機構,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思政部專門負責的思政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如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教學的副院長任副組長,黨委宣傳部、學生處、教務處、團委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的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各項工作的協調和落實。如我院成立了“新時代講習所”,主要用于思政課教學的日常辦公、圖書資料、教學改革、學術交流、集體備課以及相關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對思政課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師資培訓、社會考察等工作劃撥相應的專項經費。
(二)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要加大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力度,增加每學期集體備課次數、提高集智備課的水平,制定并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教師進行脫產進修、攻讀研究生學位、參加社會實踐、加強學術交流等,形成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培訓格局,從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針對一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年輕化的現狀,可以實施“師徒結對制”,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青年教師盡快掌握教育教學和科研規律,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對于一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老齡化的現狀,可以通過人才引進和合同聘用制等方式加大對高學歷、年輕教師的引進和聘用,不斷優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結構。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大力度形成一支數量夠用、后備強勁、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思政課教學科研團隊。
(三)創新教學方式,發揮好信息化數字化與高職院校思政課相結合的優勢
為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思政教育實踐實訓效果,輔助學校建設實踐實訓基地、情景化教學中心,學校可引入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為思政實踐實訓量身定制優質資源,為高校提供簡單易行的思政實踐實訓解決方案。基于VR技術應用開展思政實踐教學,可以很好地活化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校里就可以獲得在紅色基地實訓的感受,還可以體會到在真實世界無法體會的歷史情景。此外,“新時代數字思政”建設方案還可以依托名牌高校優勢,聯合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域知名專家,打造權威、豐富的教學資源,精心制作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庫,更好地為一線教師用好講好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提供教學資源服務。我院正加快配齊智慧教室,構建智慧學習支持環境,實施智慧化課堂管理,這將是下一代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點。
(四)結合高職生實際,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實效性
1、理論課堂教學,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綜合運用啟發式、參與式、情景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努力貼近學生實際;運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和智慧化課堂管理,實現教學模式現代化。如我院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上課堂”就應運而生,思政教師們經過反復探索總結和改進,利用學習通,釘釘直播等方式,從集備到線上教學,從答疑到批閱作業,老師們邊實踐邊總結經驗,努力讓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從錄播到直播,老師們對全新的網課技術越發嫻熟,從直播小白變身為直播達人,學生反響良好。再如2021年6月10日,由省委宣傳部統一部署,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直工委主辦,三門峽廣播電視臺和我院承辦的三門峽是“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進校園大型思政課直播活動,采取“情景再現+互動交流+點評總結”創新模式,贏得了現場600名師生及嘉賓的高度贊揚,線上觀看人數高達22萬人,實現了楷模進校園、同上思政課,共話青春夢想、禮贊建黨百年的良好育人效果。
2、校園內的實踐,引導高職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大學校園內的實踐活動,主要有校園文化建設、硬件環境建設、制度環境建設、生活環境建設等。可以借助校園環境這一載體,通過特定的人文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參觀學院展覽館,參加“雙創”大賽、技能大賽、征文活動、藝術節、班團會、領導和專家講座等,不斷熏陶、感染、升華學生的高尚情感,逐漸形成科學的“三觀”和行為規范,從而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3、社會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這種社會實踐教學可以利用周末,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積極引導學生直接走向社會,進行參觀、走訪、考察等實踐活動。一般包括紅色紀念地、創新性企業、新農村、城市社區等地,也可以結合學生寒暑假的社會實踐進行。優點是直接和生動,可以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更有利于他們加深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他們了解國情、民情,直接感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巨大成就;缺點是涉及學生面小、組織難度大、經費投入大、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高職院校尚需要借助相關政府部門的力量建設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
參考文獻:
[1]韓楓,楊春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
[2]胡培愷.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探究[J].湖南農機,2014,(5).
[3]張俊霞,趙興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