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蓉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緊張等作出了重要貢獻。針對當前市場發展現況來看,中小企業的不斷涌現提升了市場環境的競爭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是,目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頸,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融資困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行,也不利于維持市場環境的穩定性。基于此,本文針對中小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下的地位,以及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進行論述,分析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供應鏈存在融資困難等問題出現的原因,明確融資風險,并提出有效對策,促進中小企業突破融資難的困境,在未來得以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并不斷進步,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維持正常運轉,多家銀行開啟了供應鏈金融項目并推出相應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的誕生及其附屬服務在推行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推動了中小企業得以維持正常的生產與運行。但是,針對中小企業所推出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只能做到在短期內緩解企業資金和供應鏈緊張問題,很多中小企業在創業階段和運行初期由于缺乏科學的供應鏈管理意識和管理理念,導致企業在運營和管理過程中缺失合理性。中小企業要想在供應鏈方面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減少企業負擔、降低融資風險,就需要加強對供應鏈管理的關注和重視,合理運用供應鏈融資,針對融資風險進行有效管控,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得以不斷提升。
一、供應鏈金融內涵概述
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促進了經濟社會各生產要素的優化分配和整合。為了滿足企業生產和發展需求,供應鏈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應運而生。隨著企業經營管理內容不斷豐富,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更為多樣,供應鏈管理內容和方式方法也趨于完善。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供應鏈逐漸成為企業和市場之間重要銜接方式之一。而供應鏈金融就是銀行加入其中,銀行作為供應鏈金融項目的提供者,為處在供應鏈鏈條上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引導供應鏈鏈條上的企業能夠重新啟動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在資金支持背景下提升企業,以及企業對應供應鏈的市場競爭能力,保證供應鏈正常運轉[1]。
二、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存在的問題和融資風險
(一)我國供應鏈融資產品發展現況
供應鏈融資從本質上來看就是針對企業資金危機采取對應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等問題,引導企業獲取經濟效益。我國供應鏈融資相比起步較晚,相關金融產品主要由各大銀行提供。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環境和發展形勢不斷變化,各類企業的不斷涌現,供應鏈融資作為企業融資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企業自身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并促進了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更好地引入融資,降低流動資金需求。而對銀行來說,相比傳統金融業務,供應鏈融資項目作為新的金融項目,給銀行自身也帶來了更多利潤,加強了銀行與金融客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中小企業在供應鏈融資環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通道狹窄。企業融資一般分為內源融資渠道和外源融資渠道兩類,如籌集權益資本、債務資本、直接、間接以及政策性融資這幾種渠道。而事實上中小企業在途徑的選擇上更側重于業主之間投資、企業內部匯資和銀行貸款等方法,發行股票和債券、創業投資等渠道雖偶爾用到,但對中小企業的作用十分有限[2]。其次,中小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少。銀行在決定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有很多限制條件。例如,在交易時高額的保證金需要到位,對合作企業的監控也需要高昂的費用,因此,中小企業難以獲得來自銀行的貸款。再次,中小企業經常互相擔保,申請貸款。一旦一個企業突然出現資金問題,合作企業之間可能會臨時互相幫助解決資金。在供應鏈條中,參與其中的一家企業如果因沒有好好經營而導致了損失,會迅速引發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后,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偏低。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以來,部分中小企業的信用觀念淡薄,出現經營問題后,不將重點調整為改變產品結構、另辟市場和加強企業監管力度上,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推遲應到期歸還的貸款以及貸款利息的時間。這類做法導致企業形成不守信的局面,增加了后續申貸難度。
(三)供應鏈融資風險分析
供應鏈融資項目的誕生和相關業務活動的擴大開展,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渠道。供應鏈金融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業銀行擴大業務范圍,促進商業銀行能夠為客戶帶來更好、更全面的服務,這也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結合中小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和發展情況來看,中小企業資產結構中大部分資產都來自于原料、庫存、流動資金等方面,固定資產占中小企業資產比例很小,這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能否成功地申請到銀行貸款。同時,相比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穩定性,企業信息透明度低、管理水平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核心競爭水平低等問題,束縛了中小企業向銀行進一步融資。銀行在考慮與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等業務合作時,對中小企業的風險評估不僅僅局限于信用風險評估,還要對中小企業所處的整個供應鏈交易評估。雖然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面向的客戶群體是中小企業,但由于中小企業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企業規模來看,都無法作為獨立供應鏈存在,只能成為供應鏈中的一環。銀行要評估供應鏈金融風險,就必須要分析中小企業所處的供應鏈條中其他合作企業的經營狀況,來評估整個供應鏈未來發展前景[3]。供應鏈中行業跨度大,涉及行業范圍廣,增加了銀行對其未來前景分析難度。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對策分析
(一)考察供應鏈風險,嚴格選擇供應鏈上下游關聯企業
整個供應鏈中各企業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供應鏈融資環境下,需要針對企業進行綜合考量。需要針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未來發展前景、經營管理水平、財務管理能力等進行有效評估和深入調研。償債能力較強,未曾出現不良記錄,業內形象良好。其次,在分析供應鏈中中小企業情況的時候,企業應具備科學的遴選制度,比如準入和退出制度,可以選擇出資信條件和信用條件都比較好的企業,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再次,在選擇核心企業的時候,還應該注重核心企業的主導特性,核心企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并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提升中小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如果加入核心企業和各個環節的中小企業,建立相對穩定、持久的相互促進關系,商業銀行就有可能通過信貸捆綁的方式進行出資,這樣商業銀行貸款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二)搭建信息共享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促進供應鏈融資技術不斷革新
供應鏈融資的物流、企業、金融之間數據需要相互連通,交易和融資的操作應該以標準流程為基礎。促進信息管理技術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進行信息之間的共享可以使處在供應鏈各個環節上的企業的經營決策變得更加的靈活,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其價值達到最大。然而,我國供應鏈企業一般為獨自發展,缺乏統一的信息標準。要破解供應鏈融資的關鍵問題,構建起科學合理的數據流轉平臺,需要各個相關方面共同的努力。供應鏈進行融資的服務平臺一方面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和各個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該平臺實現對資信進行評級、對信息進行查找、對業務進行操作等功能[4]。
(三)建立并完善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創建良好信用評價
供應鏈融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危機,但無法實現消除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為了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難度,需要中小企業關注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保證企業獲得良好信用評價。一方面,信用體系的建立可以讓中小企業在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交流時能夠更好地了解其他企業的發展信息,提高市場交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信用評價上升也會增加企業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企業擁有良好的信用評價,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完成融資服務過程中的信用評估環節,盡快的拿到企業迫切需要的資金。商業銀行在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時也應當將相關標準進行調整,結合整個中小企業行業發展現況來制定出符合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指標。與此同時,要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的便利性,對相關貸款流程進行優化,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貸款模式。
(四)拓展供應鏈融資產品業務渠道,促進供應鏈金融更好發展
我們國家當下所采用的供應鏈進行融資的方案是把商業銀行作為中介來進行間接融資的,缺乏供應鏈直接融資,因此,供應鏈直接融資在我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由間接融資變為直接融資是發展趨勢。只有發展好了價值鏈的直接的融資,才能破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使供應鏈得到飛速發展。在直接投資上,金融市場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各個層次的金融市場相互連接起來,才能使我國供應鏈融資獲得較好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經濟危機之后的時代對供應鏈的直接融資進行探討,才能夠吸取國外的經驗和教訓,促進我國供應鏈融資的不斷向前發展。
(五)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引導中小企業規避供應鏈融資相關的信貸風險
處于第三方的物流企業對于商業銀行進行供應鏈融資服務,能夠起到很大的融資作用。處于第三方的物流企業要驗收融資質押物,對其價值進行控制和評估。銀行將按照物流企業的實際能力給予物流企業合適的貸款額度,促進企業貸款的不斷發展。對這樣的流程進行簡化之后,可以提高企業的運作速度,同時也會降低銀行的風險。因此,實施好供應鏈融資服務,一方面要依靠物流企業的不斷成熟和不斷發展,另一方面要依靠物流企業的信用狀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況和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情況來看,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仍處在初期發展階段,面臨的各種風險較多。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就要深入探索中小企業所處供應鏈中所存在的風險,引導中小企業建立良好的信用信息,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云.供應鏈金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優勢及風險管理[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8):65-68.
[2]許歡.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及其風險管控探究[J].消費導刊,2018 (20):186-187.
[3]徐森峰,許志龍.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及風險管理措施[J].中國商論,2019(03):28-29.
[4]趙雪.淺析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0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