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容


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學生和教材聯系的紐帶,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打造生動的數學課堂。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實效性,讓恰到好處的提問成就精彩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 追問;促進發展;課堂教學
有效的課堂提問需要講究技巧。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學生和教材聯系的紐帶,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打造生動的數學課堂。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更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課堂上適時恰當的提問,可以催化課堂教學,增添課堂教學魅力,帶來勃勃的課堂教學生機,成就精彩的數學課堂。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實效性,讓恰到好處的提問成為課堂教學的“催化劑”,成就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呢?現談談個人的一些認識與實踐。
一、精問,明確思維方向
研究表明,指向性不明確的問題,會讓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回答出現偏差,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提問變成無效提問,影響課堂教學,降低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提問時我們應該設計指向性和引導性明確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引發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精確有效的提問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具有針對性的提問,才能為學生指明正確解題思路。提問既有指向性,又具有核心性,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在數學課堂上,經常聽到不少教師提這樣的一些問題,如“你們從圖畫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高年級的學生可能還可以揣測老師的意思,說出老師想要的答案。但是低年級學生卻像語文看圖說話課似的,他們不僅看到了美麗的花朵,可愛的小鳥,還看到白云在跳舞,兔子在捉迷藏……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天馬行空地發揮著他們的想象力,老師卻焦頭爛額,束手無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數學問題。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老師設計的問題沒有明確的方向,問題中的數學信息更是針對性不強。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數學特有的信息,表達他們的想法。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我們就可以這樣針對性地提問:圖中有幾種花?它們各是幾盤在一起的?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2盤2盤、3盤3盤、4盤4盤地數,突出“幾個幾”,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它們各是多少。這樣定位準確的提問,讓學生可以靜下心來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老師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想要的數學問題,這樣的效果當然比簡單地提問:“你從圖中得到什么信息”要理想得多。
在教學中有,也常常有老師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36-8”,教師提問:“8是什么數?”于是“8是個小于10的數。”“8是個偶數。”“8是個一位數。”等等答案就出現了。像這種出現多種不同答案但又不是教師想要的答案的原因就在于提問不精確,指向性不明確。如果教師問:“8在減法算式中,是什么數?”相信學生很快就能說出正確的答案。
精確有效的課堂提問,既為學生指明思維方向,又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能打造生動精彩的數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煥發課堂生命力,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二、巧問,促進認知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內容巧妙地設置在問題中,科學巧妙地提問,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也是打造精彩課堂的重要因素。問題是課堂思維含量的體現、是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輔助手段。在問題的設計上我們要關注核心問題、啟發性問題、連續性問題等的設計,真正讓學生在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中,認知水平得到提高,課堂實效也隨之得到提升。
三、追問,直面問題本質
一節精彩的數學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我們在進行問題預設時既要關注“文本”,更要關注“生本”。 在對問題的預設中,學生可能會有哪些反饋的信息,教師該怎么處理等等,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通過精心的預設,巧妙的追問,以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追問是指在學生解答了教師預設的問題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問,補充和深化前一次的提問,引發學生反思,促進學生深入探究。追問,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上,教師適時有效的追問讓課堂化平淡為神奇,更讓學生進一步探索問題的深度,直面數學的本質。
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在練習環節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幫三角形找到回家的線路。(連一連)
匯報交流時,有學生說圖1可以和等腰三角形連,還可以和銳角三角形連。這時我馬上追問:“一個三角形為什么有兩個名字呢?”學生愣了,面面相覷,都不知所以。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這個三角形既符合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也符合銳角三角形的特征。通過老師的追問,學生再一次直面數學的本質,使學生明確分類的標準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的多樣性。
在一次聽課活動中,聽一位老師執教 《可能性》一課,教學中老師出示了一個轉盤,并問學生:轉盤轉了80次,請你猜猜可能有幾次出現紅色,幾次出現黃色,幾次出現綠色?老師提問了幾個學生,他們都認為紅色出現30次,黃色出現20次,綠色出現30次。老師接著提問有沒有不同看法。課堂上學生都對這個想法表示贊同,沒有異議,有些學生還堅定地點點頭。這時,老師以“一定是這樣的結果嗎?” 這個問題繼續追問。在課堂安靜了片刻后,有學生反應過來: 不一定,有可能是30,20,30,但也有可能不是。這時老師繼續追問:“為什么?”此時的課堂熱鬧了起來,學生似乎有所感悟,紛紛舉手, 可能是10,30,40,可能是20,30,30。
這位老師的不斷追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理解概率的好時機,更是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直面數學本質。這樣不露痕跡的追問,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樣恰到好處的追問成為課堂教學的“催化劑”,讓課堂更生動。
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總能抓住課堂的靈魂,讓課堂生動起來。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在一節課中也一定會有幾個恰到好處的提問,能“催化”課堂教學,成就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幾個問題思考.千里馬論文網
[2] 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
[3] 吳正憲.武維民.范存麗.聽吳正憲老師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振興小學 5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