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輝
摘要:紅色文化在課本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語文教育教學中,有效的融入紅色文化可以使新時代的高中生領悟到記錄著寶貴精神財富的“紅色文化”的價值,使孩子真正成為“四有”新人。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中作文
在作文教學中,要將紅色教育與情景作文相融合。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讓他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學生不能只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也需要在課外多鉆研,知道如何將這些知識寫進作文里。通過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情景作文的寫作技巧,同時也讓學生在紅色教育中收獲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充實作文內容。
一、師生共讀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感受革命歲月里的家國情懷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伴隨中華兒女風起云涌的救亡運動,文學領域誕生了大量反映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真實地再現了革命先輩至純至真的精神境界。語文教師要將紅色作品引薦給學生,采取課堂上師生互動、共同講述,課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模式,有效推進。師生共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挖掘,適時開展小組互動活動,以講述革命故事方式讓學生參與社會文化。馮德英的長篇小說《苦菜花》,以抗日戰爭時期的膠東半島為背景,刻畫馮大娘這位英雄母親及其家人善良而又不屈的形象,以及這個革命家庭在對敵斗爭中的成長;李曉明、韓安慶的《平原槍聲》,敘述了在黨的領導下,年輕的八路軍戰士馬英回到家鄉肖家鎮,帶領戰士,依靠群眾,與以中村一伙為首的日寇、漢奸進行者殊死搏斗的經歷……這些都適合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展現。師生共讀要注重學習的深度,比如可以通過撰寫文學短評或研究報告,來“深入體會革命志士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百折不饒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楊沫的《青春之歌》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首部正面描寫知識分子革命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就比較適合采用這種有深度的研究方式——“結合具體作品,選擇兩個角度,撰寫文學短評,組織專題研討會” 來學習。毛澤東、陳毅等革命家的詩詞和艾青的愛國主義詩篇,則比較適合用“開展合作學習,撰寫專題研究報告,組織專題報告會”的方式來學習,以期達到“深入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品質,感受思想和語言的力量”的目標。優秀的紅色經典作品從不同角度飽含深情地謳歌了美好的人性,生動地再現了社會各階層在民族危難面前毫不退縮、一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正是他們用無私無畏的品格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梁,作品激蕩著濃濃的家國情懷。通過語文課堂的有效引導,這些必將浸潤學生的心靈,砥礪他們的德行,增強民族自豪感,喚醒青少年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責任意識。
二、結合情景教學,將紅色精神參透到作文中
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時,不妨結合情景教學,可以帶領學生到革命紀念基地感受英雄的革命情懷。比如,教學毛主席的《七律·長征》,可以帶領學生到長征紀念館去感受革命烈士在缺少衣物、缺少糧食的環境中過雪山、飛奪瀘定橋的英雄氣概。當然在長征的路上,革命烈士所經歷的遠遠不止這些。讓學生親自去長征紀念館參觀,只有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革命烈士的英雄精神,才能在寫作的時候有感而發,流露真情。不僅如此,在紀念館中,還會有講解員給學生講解革命烈士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并且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回顧這段往事。通過情景教學,學生了解了教材中沒有的知識,并且通過實踐的方式,學習到革命先烈的英雄壯舉。同時,在情景教學中融入紅色教育的方式,學生有了親身經歷,寫起來才不會生疏,將所聞所感都寫進作文中,還能為作文增色不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通過實地感受,學生知道了革命時期的艱苦條件,理解了革命烈士的愛國情懷。參觀完,學生會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并且學習革命烈士的愛國精神,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積累素材,積淀紅色基因
結合情景教學,主要是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而言。而積累素材,則要求學生通過平時的學習,將一些可以寫進作文中的紅色素材積累起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學生以后寫作就不會因為缺少素材而發愁了。其實積累素材的方法十分簡單,教材中有許多關于戰爭年代的文章,其中很多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作為紅色教育情景作文的素材。比如,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以讓學生記住這篇文章所講的事例,學生作文的時候,可以將這個事例運用到作文中,能為作文增色不少。當然,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學生還要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多看一些新聞報道,這些都能成為作文素材。通過這樣的方式,作文內容會更加豐富,并且還能體現紅色教育的意義。
四、在語文校本教學中,借助網絡媒體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片
在觀看之前,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相關的資料,掌握影片的時代背景、主要角色以及故事內容。觀看后,讓學生寫出觀后感,利用主題班隊會開展交流、研討。如組織學生觀看《長征》《小兵張嘎》《上甘嶺》《開國大典》等幾十部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影片,把紅色文化的知識通過便捷輕松的方式逐漸積累起來,為寫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必須以人為本,突出人文化,重視個性化。在這方面,語文學科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尤其是語文寫作方面融入紅色文化對于學生進行紅色教育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以此為契機,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光榮歷程和優良傳統,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祖國前途和命運的意識的教學目標。紅色教育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過與情景教學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這類作文的寫作技巧,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并且能夠切實有效地踐行紅色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孟麗君,楊東,陳倩倩.紅色文化在語文課程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12):16-17.
[2]張雨梅.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貫穿紅色文化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5):135-136.
[3]慈吉中學語文課題組.紅色作文——作文精神生成實踐與研究[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07(11):50-51.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唐江中學 34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