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甜甜
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腦功能障礙,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極易復發,多發于50歲以上的人群下,且預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而腦卒中患者大約有30%會出現心境障礙性疾病,其中以腦卒中后抑郁癥(Post stroke depression)較為常見,患者常有焦慮、睡眠障礙、抑郁等表現,嚴重影響了患者日后的康復和日常起居。而對于現階段腦卒中后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其一是患者對抑郁癥相關知識的匱乏。據調查,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占腦卒中幸存者31%,但能夠得到治療的卻低于這個數值,患者對抑郁癥相關知識的缺乏使其不能夠及時的識別抑郁癥并就診。抑郁癥通常情況下表現為,情緒低沉、軀體不適、遲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但在實際生活中,患者往往會將抑郁癥帶來的一系列身心不適誤認為軀體障礙所引發的,在求診時也多以軀體功能障礙為主訴。非精神科的醫生由于對抑郁癥了解較少,容易確診為軀體功能障礙引起的情緒低落而使病人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這也是抑郁癥治療率低,難治愈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是社區康復體系建立不完全。康復團隊多由康復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假肢與矯形器師、文體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康復護士和社會工作者等構成。但在現階段,社區康復團隊多以康復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為主,缺少精神專科醫生。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軀體障礙會加劇抑郁情緒,而抑郁情緒又會使患者產生身體不適,不利于功能障礙的恢復。二者相互影響,加快社區康復體系的完善是社區康復不可或缺的一步。
其三是對PSD的防治重視不夠。研究表明 PSD 發病率為 25%~79%。由于腦卒中后殘留的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很容易出現自卑、自棄的心理,把自己當成負擔,對生活持悲觀態度,自我孤立,加上某些社會的偏見,患者很容易出現抑郁情緒。因此,在社區康復的初期對抑郁癥就應該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心理療法對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緒及預防 PSD 的發生療效肯定。抗抑郁藥物也可以預防腦卒中后抑郁。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康復,必要時可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干預。抑郁癥是一種高復發的心理疾病,據跟蹤調查顯示,抑郁癥的復發率可達75%-80%,對于有過抑郁癥病史的患者,進行相應的抑郁癥防治治療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四是社區康復專業人才不足。具有關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4400多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有近3億慢性病人,無論是其病后的功能恢復還是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恢復,社區康復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國康復起步較晚,2000年后康復治療專業納入高等教育的招生范疇,隨后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康復事業來滿足社會對于康復的需求,但現階段還是不夠。社區康復學科跨度較大,對從業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但目前社區康復相關人員整體學歷偏低,專業知識技能儲備不足,這極大限制了社區康復的發展。加上社區工作者的資金待遇較綜合性醫院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對人才的吸引防止人才流失也是社區康復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五是地區發展不平衡。中國抑郁癥的社區康復在不同地區發展程度有較大差異,與經濟水平密切相關。在相當多的欠發達地區和農村沒有針對抑郁癥及其他心理障礙的社區康復,受觀念和經濟水平社區康復面臨不少挑戰。但發達地區已開展的社區康復質量仍待提高,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欠缺,特別是現階段對抑郁癥的重視程度不足,對抑郁癥的宣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
對于腦卒中后抑郁癥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針灸治療和心理治療外,家庭和社區社會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庭和睦,社會包容,有利于緩解PSD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加其對各類環境的適應能力,改善其不良情緒,同時也有助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利于其肢體功能的改善。
腦卒中后抑郁作為一種比較起病比較隱匿的疾病但危害較深且極易復發的疾病,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少PSD患者往往會將抑郁癥同軀體障礙混為一談,在綜合性醫院反復多次求診,造成了醫療和時間上的不必要的浪費。我們應加大向人群普及抑郁癥相關知識的力度,提高大眾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加大對于腦卒中后抑郁癥地預防和治療!
山東中醫藥大學 2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