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 房靖淞 賀佳樂
啦啦操側重將音樂與簡單的體育動作結合,令學生根據節奏活動身體。相較于其他身體素質培養活動,啦啦操具備能夠促進學生身心愉悅,幫助其全面活動身體的特點,因此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的形勢下,啦啦操教學地位不斷提升。合作學習模式作為教師提升學生體育活動參與度,促進其體育展示與溝通交流的重要內容,其在啦啦操教學中的應用尤為關鍵。
1 分層設置啦啦操訓練小組
受自身身體協調性等身體素質與學生自身性格特點影響,學生在啦啦操學習中呈現一定的差異性,而在啦啦操動作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教師難以兼顧所有學生學習發展需求,使得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啦啦操學習中的收獲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可通過分層設置啦啦操訓練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降低該差異性對啦啦操教學產生的影響。為確保各身體素質水平以及性格傾向的學生能夠獲得同等學習發展空間,教師應結合學生日常體育活動表現,從協調性、柔韌性、神經反應速度等身體素質條件,以及學生自身性格差異出發,將學生整體劃分為各個啦啦操訓練學習小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針對各個小組設置啦啦操訓練學習梯度。針對基礎小組教師可設置慢倍速曲目訓練任務,側重令此類小組通過組內合作學習掌握基礎動作,逐步跟隨節拍熟悉啦啦操流程。而針對高階小組,教師可側重對其動作銜接流暢度與動作美感進行要求,要求其能夠配合音樂節奏將啦啦操的節奏感與輕快性加以體現。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令小組之間進行啦啦操訓練交流活動,令高階小組在分享交流啦啦操動作訓練心得的過程中,帶動基礎小組進行進階訓練學習,在其已經通過組內合作學習鞏固動作基礎的情況下,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提升啦啦操學習水平,在降低差異性影響的同時,也便于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中能夠與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促進其交際能力發展,實現身心健全發展。
2 鼓勵啦啦操合作探究創新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為促使學生進一步借助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啦啦操訓練認知水平,積極展示自身在啦啦操訓練學習中的風采,教師可在原有小組配置的基礎上,鼓勵各小組在掌握現有動作的基礎上,從音樂曲目與動作設計方面入手,嘗試創新優化啦啦操選用曲目或動作設計。教師可結合整體啦啦操動作訓練學習安排內容,在訓練收尾階段設置自主展示環節,各小組借助教師提供的影響設備將合作探究創新的啦啦操內容展示給教師與其他學生,由教師其他小組共同進行打分,選出最具創意小組。相較于以往的啦啦操訓練活動,該教學機制一方面可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將自己對啦啦操的理解融入動作創新設計或曲目創新當中,進而通過自主編排新的啦啦操內容,加深自身對原有啦啦操的認知理解,并在小組合作探究與展示活動的影響下,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團隊責任感,強化合作學習模式在啦啦操訓練學習中的教學應用效果,一方面可令學生提供觀察欣賞不同小組的啦啦操創新設計,拓寬其思維視野,令其從曲目節奏、整體動作美感、各動作銜接流暢度等角度審視自身設計內容,進而從更專業的層面思考啦啦操訓練學習內容。
3 開展啦啦操學生互評活動
除上述教學設計中的創新設計評價環節外,教師可進一步提升學生互評活動比重,在完善啦啦操訓練教學評價體系的同時,也能令學生在互評活動的影響下,建立一定的團隊榮譽感,促使其從多角度審視本組在啦啦操訓練學習中的行為表現,進而通過提升自我要求標準并監督其他小組成員合理進行訓練學習,在良性活動訓練氣氛中完成訓練學習任務。為確保學生互評采用的評價標準具備足夠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教師應從啦啦操自身活動意義以及其對身心發展的影響入手,向學生闡述專業啦啦操體育研究內容,進而與其共同完善不同階段的啦啦操訓練學習標準,便于學生依照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進行互評,降低主觀因素對啦啦操學生互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令各小組在課時訓練前,先行明確互評標準,明確本組啦啦操課時訓練目標,進而帶有明確訓練目的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規避以往啦啦操合作學習中,因評價標準不一或啦啦操課時訓練目標模糊引發的訓練問題。相較于教師單方面進行評價,學生互評活動的引入與完善,可幫助教師構建“合作學習-合作創新-合作監督”的啦啦操合作學習框架,以此幫助學生在完整的合作學習機制下綜合提升自身啦啦操學習水平,并在良好的合作溝通氛圍中收獲良好的活動體驗,促使自身身心健全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體育教育發展趨勢對啦啦操教學的影響,為促使學生借助啦啦操訓練活動改善心理情緒,通過良好溝通交流維護心理健康,教師應重視合作學習模式在啦啦操教學中的作用,進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啦啦操訓練內容,通過分層設置訓練小組、鼓勵合作探究創新、開展學生互評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學習框架與環境,促使其在合作學習模式影響下綜合提升啦啦操活動水平,為自身身心成長奠定基礎。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一般規劃)課題,課題名稱:合作學習模式啦啦操教學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GH181328。
(作者單位:長春新區北湖英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