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當前高職院校招生體制的改革和招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學生綜合素質差異增大,為構建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體系帶來新的難題。為準確了解該校學生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學習能力,筆者設計了針對大一新生的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學生問卷724份,結合問卷調查數據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在思想狀態上存在的問題并以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展現高職院校對三全育人”路徑的探索。
一、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狀態上存在較多問題。
1.取向多元,政治信念不夠明確。從調查問卷顯示,部分高職學生存在著政治信仰不清晰、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問題。部分學生在入學之初,入黨動機選擇了“父母要求”“方便找工作”“大家都想加入我也想”,顯示出他們在政治思想上的不穩定不成熟。
2.個性彰顯,缺乏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當代高職學生更注重彰顯自我個性,問卷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班級集體活動缺乏興趣,更愿意將時間花在網絡游戲和兼職打工上。社會生活中,參與感不強,不關注時事,重個人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感。
3.能力參差不齊,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控能力差。在問卷調查中,60.23%的學生對于在校期間的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學習能力的判斷僅有47.13%的學生自認良好。大部分學生顯示出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控能力欠缺的特點。
二、高職院校實現“三全育人”需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課堂體系。
為適應當下學生特點,通過教育使學生達到“思想引領、素質立身、全面發展”的培養要求,該校按照將學生素質教育分為思想政治素質、學習創新素質、職業發展素質、審美修養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等五個模塊內容進行培養,形成了專題教育、精品活動、素質課堂三位一體的素質教育培養體系,并培育和開發“習課堂”、“創課堂”、“勤課堂”、“雅課堂”、“悅課堂”等五個素質課堂。目前“習課堂”的主要專題教育為形勢政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團校教育、黨校教育、“青馬工程”,精品活動為“早日站在黨旗下”,在活動和課堂內容的豐富性上亟待進一步探索完善。
三、探尋高職院校素質教育新解法——時政“360”主題教育
1.作為“習課堂”的重要載體,是實現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該校“時政360”主題學習的前身是該校自80年代起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的定期政治教育。自2009年起,正式更名為“時政360”,固定于每周四晚自習開展。由校黨委學工部指導、校團委牽頭實施。自2009年至今,時政“360”在該校具有十余年的項目培育施行經驗。從2017年7月23日起,累計參與學習人次達504000,共開展時政360主題團日活動69期,其中線下活動67期,線上活動2期。內容覆蓋國情、黨情/黨史、社情、校情/校史;貫穿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教育方針。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協同全校育人資源,縱向貫穿學生成長全階段,打造從“學生帶著學生學”到最終實現“自我教育全覆蓋”的育人新模式。
2.思政大課堂“時政360”的原義與“三全育人”理念不謀而合。一是在內容上,“全方位”謀篇布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全面涉及黨情、國情、社情、校情;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廣泛納入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主題教育。二是主講人團隊上,“全員”協同培育。由學校管理隊伍(行政單位如校辦、后勤、保衛;黨委學工部、團委)+教師隊伍(專業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團委、學生會學生干部)共同培育優秀主講人團隊,強化了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協同關系。三是課堂周期“全過程”,覆蓋學生三年在校成長期,內容上做到縱向全貫穿:從入學的校史校情教育、重大時間節點如五四、國慶主題思政教育、總書記關于青年的系列講話精神、黨的重要會議精神,至離校前的就業擇業觀念教育、國家形勢與政策解讀等。緊扣高職學生在校三年學習生活的現實需求。
3.聚焦內容生產,探索“時政360工作室”建設、打造學生思政理論“小專家團隊”。目前該項目內容生產過程簡單,方式單一,與黨情、國情、社情、校情的結合還不夠深入。“時政360工作室”聘請思政領域教師、學校黨團組織負責人作為導師,學生作為制作團隊,下設工作組對各類思政素材進行內容研究、采編、組稿、設計、制作。借鑒內容生產“中央廚房”的概念,利用工作室制度,以學生為主體,對素材進行快速加工“烹飪”:用青年視角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史國情、社會熱點、身邊小事。形成學生自我教育研究的“專家化”團隊。強化學生自我教育與服務效果。
4.構建學生“時政360主講人團隊”,形成三級培育機制。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團隊內生動力,形成正向循環。在目前的“校-院-班”培育的基礎上,整合學校思政教學資源,將學校行政管理、學生管理、專業建設、后勤保障、學生組織納入到主講人培育團隊中,發揮高職院校各級、各類組織協同育人功能。
培育“班級主講人”、“校級主講人”、“省級主講人”的三級團隊,經過前期探索,主講人團隊除在“時政360”課堂上實踐,還被推薦至各大賽事(湖北省百生講壇等)。
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既是對當下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整合,更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重新建構。
高職院校面對著擴招壓力、學生特點迅速變化的新形勢,迫切需要找到一條育人新路徑,如“時政360”主題教育一樣,利用素質教育“第二課堂”的學習,挖掘學生學習自生動力,構建長效培育機制,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季.在敘事中育人在敘事中成長——論敘事德育與敘事德育研究的統一[J].小學教育,2009,7.
[2]于欣欣.“故事育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0.
[3]宋雨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形勢及新途徑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
[4]潘晴雯.從說理走向敘事:思政話語的轉換及其意義[J].探索與爭鳴,2012,(8).
[5]陳艷飛,張潤枝.論故事敘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4,(11
作者簡介:鄭莎莎(1991.6),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藝術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