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照恩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桑蘭精神”,它代表著面對困難不服輸克服困難的優秀品質,也是初中學生應該從中領悟的體育精神和生活態度。初中階段是培養和樹立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優秀的思想品德能使學生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揚,對學生的一生受益無窮。
1 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滲透途徑
1.1 把握教學細節,滲透德育教學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所以在教學時需要教師能夠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用積極向上的授課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比如說在體育課上經常會出現不守規則的事情,此時就需要教師能夠以身作則,在課前做好授課內容準備,規范課堂紀律,做好準備,其中包括服裝的準備,在課堂上不遲到,不出現早退的情況,親自帶領學生進行熱身活動,而不是將這個工作交由體育委員或班長代勞。體育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的點滴事件中做好帶頭表率作用,才能使學生以教師為學習的榜樣,養成正視紀律、遵守規則的優良品質。
1.2 建立健全的課堂制度,以提高課堂質量。
另外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除了表率作用之外,它還體現在規章制度之上。加強課堂紀律,實現德育教育的意義。例如“800米的熱身活動”,許多學生的懶惰思維促使他們找到各種借口原因減少活動量,在這時就需要嚴格的制度作為規范化的手段,無論漏跑了多少都需要翻倍,此時有人會說規章制度雖然能夠規范學生的行為但是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叛逆階段,太多的規章制度會導致學生固化思維且出現厭煩課堂逃避課堂的情況。所以在運用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是需要科學合理二字作為基礎,過多的“懲罰制度”就會變成“罰”而這并不是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緊以熱身活動來議,教師應該先向學生講明熱身活動的好處,熱身活動能夠使身體機能完全打開,學生不會在開展課堂過程中受傷,除此之外800米和1000米也是體育考試的必考項目之一,所以同學們必須堅持下來。通過溝通讓學生進行了解,隨后再用嚴格的課堂紀律進行約束,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1.3 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培養學生品格
初中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趣味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讓學生在實際課堂中能夠將語文作文中常見常寫的“運動員”精神發揮出來。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更是將不同學科的內容融為一體以用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引體向上、100米加速度,這類體育項目都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體育科目,而這其中最讓學生頭痛的就是男女生的中長跑項目,所以體育教師可以針對中長跑這個項目組織多元化的課堂活動,比如說想一些有意思的口號,筆者曾經見過將夢想融為跑步中“左腳清華,右腳北大,加油加油”,喊口號一方面可以根據口號的節奏調整學生的步伐和氣息,訓練學生的肺活量,另一方面激勵式的口號能夠讓學生充滿動力,另外當代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通過大聲喊口號能夠釋放學生的壓力。引體向上也是學生頭痛的項目,現在的學生缺乏勞動,手臂的力量較差;在練習時會出現手皮疼痛甚至脫皮的情況,教師可告知學生練習引體向上可增強上肢力量,顯現手臂肌肉線條,從而所造健碩的身材,激勵學生加強鍛煉的欲望。
體育課相對于別的課來說,是實現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體育不僅是考驗著學生的身體機能,更是考驗著學生的心理阻礙,能夠讓學生形成不怕困難、直面挑戰、超越自我的勇敢心理,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磨煉學生的意志。
1.4 在體育課中優化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古語曾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告訴我們合作能夠帶來無限的能量,在體育課中優化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表現。
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日常授課來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比如說在課堂中加入接力跑的活動,接力賽本發源于搬運木材,在日常教學中接力跑是學生學會團結合作的重要方式,在這個練習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努力跑完一段距離,為集體的榮譽感而做出自己的貢獻。接力棒是在跑步過程中傳遞一種精神和力量,能夠讓每個人為集體的榮譽感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2 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對事物的初步認知階段,所以教師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途徑進行課堂上的培養。強化學生的遵規守紀意識,言傳身教,提升學生的自身管理約束能力,用頑強拼搏不服輸的體育精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類挑戰,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文中筆者所提到的,體育教師還可以開展有效評價機制,建立學生的積極心態;在體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等等方法。在德育教育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細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演,獎罰分明,優化德育指導。總而言之,教師必須做好引導,將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效結合,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健康育人。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東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