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
體育是鍛煉學生身體基本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能夠磨練學生的意志和信念,在整個素質化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對此,本文也將以高中階段的學生成長為切入點,立足于體育教學的改革,分析高中體育教學發展現狀,列舉出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引導教師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近些年來,素質化教育的貫徹落實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教學理念的更新與調整,身體素質的培養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和認可。而體育作為素質鍛煉的重要基礎,其課堂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體魄,讓學生掌握調節心態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團結和競爭的體育精神,完善學生的人格發展。所以,在新課標普及和推廣之際,教師也應當把握體育訓練和學生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
1 分析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著體育的價值再一次得到了尊重和認可。體育能夠對非產生性的人體活動進行強化,能夠讓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2 分析高中體育教學發展現狀
首先,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從高中體育的教學內容來看,課程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實踐,二是理論,理論課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是相對深奧的,超過了學生的認知范圍。所以,教師也更加側重于對實踐技能的培養,例如籃球,足球,跳遠,田徑跑,隊形整理等等,但這些技能所涵蓋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并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全吸收。而且,許多教師在實踐的時候都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意識,讓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下,只是跟隨教師進行著重復性的動作,這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阻礙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
其次,高中體育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傳統模式的限制和束縛,教師仍舊以傳藝式的方法為主,為學生講解基本的運動技能,只是注重體育運動給學生帶來的短期利益,強調的是突擊性的訓練,但卻并沒有引入現代化的技術,忽略了學生身心發展對體育的基本需要。而且,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都過于單一,只是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練習,卻沒有注重學生的課堂反饋。
3 分析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3.1 調整教學的手段和形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師只是把重點放在身體的鍛煉上,并沒有激發出學生的體育精神,也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體育素質,所以也打擊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好感,讓學生的學習缺少目標和方向。對此,教師應當充分分析新課標的具體要求,根據教學的目標和主題,設計出清晰且具體的教學方案,而且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分析班內的學情,積極改進并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營造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3.2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教師要以教材的主要內容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實踐活動,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要從純競技式的運動項目設置模式中脫離出來,而是要認真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激發出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競技精神,引入一些趣味性較強的運動項目,例如藝術體操或者是健美操,讓學生放松自己的關節,活絡筋骨。并且,教師要打破運動結構的約束,堅持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考慮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條件,結合器材和場地的發展情況,選擇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此,教師可以把班內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對于那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講,應當把重點放在體能的基礎性訓練上,讓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盡可能提高動作的規范性和標準性,讓學生能夠在探索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對于那些身體素質較好,而且掌握了一定技巧的學生來講,教師就需要把重點放在技巧的訓練上,要給學生帶來新的挑戰,突破當下機能的瓶頸期。對于那些體育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講,教師就可以設置出多樣化的趣味性訓練,讓學生以現有的知識為基礎,展開拓展性的學習,發散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3.3 結合趣味性體育游戲
體育課堂上的技巧訓練會消耗大量的體能,如果教師只是把課堂教學時間全部花費在運動上,那么必然會讓學生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會讓學生的身體出現過度勞累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趣味性的體育游戲,來減輕學生的負擔和壓力,讓學生在娛樂中鍛煉自己的技能和技巧。例如,在練習足球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足球場內設置三段不同的障礙物,并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組內的學生運球越過障礙,并按照原路返回,用時最少的小組獲勝。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下高中體育教學中仍舊存在方法單一,模式陳舊的鮮明問題,這些都是阻礙學生技能發展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和創新才顯得更加急迫且必要。本文從教學目標的確認,教學策略的調整,游戲的設計這三個角度,論述了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師生角色的轉化,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