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時間的腳步不知不覺間走到了2020年2月,陽春三月的大門也已緩緩地向我們敞開,在這個本該是孩子們回到校園,開啟新學期學習之旅的春天,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孩子們邁向校園的腳步。
1 研究目的
為響應學校“停課不停學,居家健身戰疫情”的號召,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始終,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雙戰雙贏,指導學生科學的、有計劃地、因地制宜的開展新學期的體育課程和緩解師生和家長們的身心壓力,基于此對網絡直播體育課進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數據分析法
直播軟件采用“釘釘直播”,直播過程的數據課后統計分析。上課的考勤,軟件會自動生成考勤結果,我要通過結果來分析學生的參與情況,當然只能是數據上的。根據結果和遲到的、上課時間不足的、早退的及曠課的學生家長聯系,詢問原因,期待改正,效果顯著。
2.2調查問卷法
網絡直播畢竟是新鮮事物,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軟件的使用是否高效、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視頻播放是否流暢、學生運動參與度如何等等問題都需要得到學生及時的反饋,所以設計調查問卷、下發、回收、整理分析。我一共教授5個班,學生總計213人,設計問卷發放填寫。
2.3案例研究法
很多問題存在普遍性,所以要拿出來做案例分析,以便給大家糾錯。例如跪姿俯臥撐的練習,通過視頻打卡,發現了這個動作存在普遍錯誤的情況。在做跪姿俯臥撐的時候,由于學生上肢力量的不足,俯臥時屈髖關節(撅屁股)身體沒有按要求達到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成一條直線,這樣目標肌肉起不到相應的受力,達不到鍛煉效果。我就將這個動作在第二天拿出時間專門再講解、再練習糾錯,課下學生再發視頻打卡,糾錯、反饋,直到都改正為止。
2.4文獻研究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參考文獻,有期刊雜志、有學術論文,汲取了許多營養,例如:梁志勤《對體育教學目標的再思考》,就讓我結合網絡直播課,對傳統的體育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認識,也嘗試著將新認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來檢驗。
3 結果與分析
雖然我平時在操場上“指點江山”“萬馬奔騰”可謂揮灑自如。但得知要利用網絡授課,變身為“主播”時,心里立時忐忑不安起來,因為每一次的授課,不僅展現的是教師個人的風采,更代表的是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每一節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公開課。
3.1提高了網絡直播課相關軟硬件的操作
通過問卷一:家中是否已經測試過直播軟件,流暢度如何。
A、流暢B、偶爾卡頓C、經常卡頓D、無法播放
結果:選A的144人,占總人數67.6%;選B的39人,占總人數18.3%;選C的27人,占總人數12.7%;選D的3人,占總人數1%。
選A的同學家中全部居住在城市,網絡帶寬均在100兆以上,終端選擇面多,有筆記本、手機、平板、臺式電腦等,網絡條件應付直播課綽綽有余。選B的同學家中情況幾乎和選A的相同,只是受限于路由器的功率,不能發揮出網絡的全部效率。
3.2提高了運動參與的興趣
通過問卷二:你參與體育課的態度。
A、全程主動參與B、全程被動參與C、全程間歇參與D、不參與
結果:選A的117人,占總人數54.9%;選B的33人,占總人數15.5%;選C的56人,占總人數26.3%;選D的7人,占總人數3.3%。
此項目鑒于學生上報的水分,由家長上報。結果表明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生超過了半數,這對于居家上課的學生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3.3對教育教學手段的有益擴充
通過問卷三:老師教學方法你喜歡哪種?(學生)
A、全程教師講授B、講授+微課C、微課D、其他
結果:選A的17人,占總人數7.9%;選B的155人,占總人數72.7%;選C的36人,占總人數16.9%;選D的5人,占總人數2.3%。
結果表明:選A的同學延續著操場體育課的模式,老師在屏幕里講授,學生在家里跟著學練,但是只有7.9%的學生,說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在網絡上引起學生的足夠興趣。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試驗研究,三周的網絡直播體育課,形成了20節不同形式的成品課,這其中有純直播的攝像模式課,有攝像模式+微課播放的綜合模式課。這些課均和本教研組的老師一起交流過,也得到了同行們的指導,也給他們很多借鑒,達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
建議:(1)家校密切配合。網絡直播課不同于線下課,必須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很多學生平時沒有網絡終端(電腦、筆記本、手機、平板等),直播課開始后必須有家長提供設備,家長也必須做出讓步和“犧牲”。
(2)豐富直播形式和內容。可以采用攝像模式、屏幕分享模式及專業的綜合模式。內容也可以由單一的教師講解示范到播放微課、連麥互動、作業集錦交流等。
(3)更加科學的運動參與度、運動負荷的監測的手段。
總之,經過最近的研究,還是有信心更好的開展網絡直播體育課教學,學生也會通過這種新的體育課形式在抗擊疫情期間鍛煉身體,緩解壓力,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