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祈光
1 小學籃球中體能對于競賽的重要意義
體能訓練存在于各種運動訓練,是各項目運動員備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地進行體能訓練可以提高一個運動員的全面素質。當然,在小學籃球運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小學籃球訓練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能是運動員們能否在賽場上繼續進行比賽的基礎和前提,好的體能儲備能夠幫助運動員在長時間的拉鋸戰中占據優勢,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自身技術和水平。其次,在平時的體能訓練中,把握好強度、時間和方法能夠磨練小運動員不怕苦累,不怕困難的優秀品格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也能幫助其內心成長的更為強大,有助于在賽場上激發對勝利的渴望。最后,良好的體能對于學生生長發育也是很有幫助的,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傷病,并且可以助其在生理方面更健康、更有質量地成長。
2 針對于小學生籃球的體能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尊重客觀規律,制定適合相應年齡和人體運動規律的訓練方案
(1)制定符合運動員年齡和身體生長發育階段的訓練方案
運動員在體能上的強弱是由速度、耐力、協調、靈敏、力量、柔韌這些素質所顯現出來的。而要發展這些素質,就必須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計劃訓練方案,并且能夠根據運動員當時身體狀況和傷病情況作出靈活調整。而小學階段共有三個水平,水平一、二、三;年級低、中、高。如需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就必須針對不同水平,不同年級來找到相應的側重點,在能夠幫助運動員更好地生長發育的前提條件下,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強度來進行訓練。比如針對處在水平一的學生,在其體能訓練的計劃中更側重于發展協調,靈敏和柔韌的素質;而水平三則更強調力量、耐力和速度。
(2)訓練強度應適用于運動員當前年齡和身體素質情況
制定訓練計劃和進行訓練行為應當充分考慮客觀因素,不能好高騖遠,訓練更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力量上,要注意肌肉所能承受的負荷;爆發力訓練要注重練習次數和組數、力量耐力訓練要注重肌肉符合和間隔時間。耐力上,各個年齡段都要注重心肺的負荷和恢復能力。
(3)訓練計劃應充分體現對運動員身體恢復規律的預期和強度的增減
所有運動員在訓練過后都會疲勞,體現在心理和身體。而身體上的疲勞是我們教師在訓練運動員時應該著重考慮的。這樣有利于運動員自身的健康發展和運動傷病的預防。每個年齡段運動員的訓練計劃都應該有周期性。因為有對運動員身體疲勞的預期,所以我們應在訓練計劃中對內容和強度科學的規劃,盡量符合學生身體恢復規律和運動能力增強情況。具體訓練內容和強度也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和改進。使訓練能夠勞逸結合,循序漸進,科學有序。
2.2 體能與技戰術并重,緊密結合,協調發展
籃球運動有自己的規則,技術和戰術都隨著籃球規則應運而生。體能訓練是籃球訓練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但必須結合相應規則的技戰術才能完全發揮出優秀體能的優勢,才能更好地完成比賽。因此,在注重體能訓練的同時,不能忽視技戰術訓練的積累和養成,更要注重體能、技術、戰術、專項訓練的科學統一。
3 小學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法
3.1 靈敏訓練
靈敏素質包含預判決策能力、變換動作和快速變相能力三個方面。訓練當然從這三方面展開,但是不同的年齡段有相應的側重點。預判決策能力多展現于比賽中的戰術和傳球,所以高年級應當做重點來訓練;變換動作和快速變向能力則由于生長發育的規律和限制,應該按照年齡和身體素質強弱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訓練,這是需要貫穿始終的。
預判決策能力的訓練通常采用傳球與搶球類的合作訓練方式,對于小學生,一般都在游戲中得以體現。而變換動作和快速變向的能力訓練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采用訓練效率高的敏捷梯,反復八字步移動,折返跑,聽令變向,蛇形跑,折線跑等。
通過靈敏素質的強化訓練,在球場上運動員處理球的能力和對比賽節奏的把控能力的提升是會有明顯反饋的。
3.2 速度訓練
速度包括快速通過某一距離的能力,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的能力,快速完成需要動作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位移速度、反應速度、動作速度。
籃球中位移速度的訓練主要抓動作頻率和動作速度,重點就在于步頻和步幅。比如在進行快攻時,參與快攻的隊員需要傳接球并且能夠快速地從后場移動到前場;對此訓練就可以從有球移動、無球移動、傳接球移動三個方面來進行。一般采取計時運球快速跑動,無球快速跑動,全場移動傳球等方式。
反應速度訓練要與專項技術動作結構相一致,主要進行提高專項技術熟練度,如傳球;提高人體感知能力,如貼身防守;縮短反應時的潛伏期,如搶籃板訓練等。
動作速度訓練要抓住關鍵的技術環節,主要訓練方法:多次重復練習單個技術動作關鍵環節和組合動作的銜接速度,如接球后傳球、投籃或者運球,提高完成技術動作的速度,如傳球速度,投籃出手速度;提高完成技術動作的速率,可進行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次數或者最大次數技術動作的練習,或者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一定次數,如運球次數,傳球次數。
3.3 力量訓練
力量素質是指人體肌肉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籃球運動中,無論運動方向如何,運動方式如何,都必須依靠肌肉力量克服自身重量和外部因素才能實現。例如跑動主要依靠腿生理部力量,長傳更需要全身發力。
而對小學籃球運動員而言,要遵循該年齡段生理發展規律,力量訓練絕不是首位的,所以一定要采取合適學生的強度和負荷來進行專項的力量訓練,在肌肉的爆發力和耐力方面都要有要求。以提高跑動能力為目的可以采取大腿肌肉針對性訓練,例如半深蹲,蛙跳等,擁有比對手更強的爆發力和肌耐力才能比對手更從容地進行比賽。同理于腿部力量,投籃能力、控球能力、籃板能力都能夠通過適量的專項的核心力量、上肢力量訓練來提升。
3.4 協調性訓練
身體協調能力是指身體不同系統、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之間協同配合完成技術動作的能力。提高身體的協調性有助于運動員更好地發揮技術動作和更好地完成戰術要求。
關于協調性的訓練小學籃球運動員主要的訓練重點在于最基本的運球,投籃,傳球等。針對運球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運球,如左右手運球,高低運球,前后拉球等,也可以結合敏捷梯進行行進間步伐變換的運球。投籃上,教師應經常糾正動作,增加訓練次數,力求做到熟能生巧,并且可以結合動作速度的訓練來練習。傳球也可以結合運動速度和速率來提高動作水準和熟練度、準度。
3.5 耐力訓練
耐力素質是指有機體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者動作質量的能力,是人體基本的運動素質之一。所以在籃球運動中,耐力越好,就越能夠在長時間的比賽中減少失誤次數,保持得分效率和防守強度。球隊整體擁有了好的耐力無疑是擁有了球賽制勝法寶之一。在小學籃球隊員的耐力訓練上,側重于有氧耐力的訓練,以提高他們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機能來保持更長時間較高運動效率的目的來訓練。
耐力訓練一定要注意訓練的強度和頻率,避免造成運動員過度疲勞從而影響之后的訓練效果和計劃。訓練方式可以結合協調性的專項訓練,如運球長跑,全場跑籃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籃球訓練中,體能是不可或缺也是必須重視的一環。因為體能是隊員是否能夠完成籃球競賽的前提和基礎,好的體能可以提高進攻和防守效率,更能夠增加球隊在比賽中的信心,所以教師在對單個運動員和球隊整體的訓練中要把體能訓練放在重要位置。在注重體能訓練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尊重科學規律并能夠科學地制定訓練計劃,在提高學生運動水平的同時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作者單位:無錫市東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