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雪梅 陳穎驗
【摘要】在我國教育教學體制深化、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初中階段各學科的教學目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對語文學科來說,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好基礎字詞外,還應當主動引入德育知識,保證學生的品德素養可以得到提升。在具體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名著的內容和德育知識進行結合,課堂上引導學生去品讀,并認同民主中所包含的德育知識。
【關鍵詞】名著閱讀;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教師在組織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質”和“量”。量方面,要求教師根據每學年的學習進度給學生推薦名著讀本,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完成閱讀任務。而質的方面,則要求學生在讀完一本名著后可以形成自己的見解,而不僅僅是完成了一項任務。
但是就我國大部分城市組織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并未有效開展德育滲透教育。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改變初中生名著閱讀的堪憂局面,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針對學生實際,圍繞德育目標制定名著閱讀計劃。
為了達到預期的德育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品讀出名著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并在生活實際中加以實踐,教師應當深入分析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名著閱讀計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意識到在名著閱讀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想要促使學生能夠掌握名著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是需要時間的,應當構思一個長期計劃,每個學期的名著閱讀任務要具備一定的連續性。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名著閱讀研討會,實施德育滲透。
1.讀書筆記研討會。每一部名著都有許多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一個獨立的故事,為了加強學生對名著的印象,我在現有教學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閱讀感悟,相互之間交流自己對每個章節的看法,又從中品悟到了哪些德育知識。讓學生自己去討論,而不是由我去講解,可以對學生形成更好的啟發,并且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都可以保持在一個活躍的狀態,思想也默默地發生著變化。
2.名著專題研討會。就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名錄中,有一些較難理解,需要有一定生活閱歷才能讀懂的內容,這些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顯然無法調動起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基于這一問題,我選擇邀請一些文學功底扎實的老教師來和學生解讀,結合名著創作的歷史背景和作者個人等角度,讓學生可以形成一定印象,再引入德育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
3.名著專題辯論會。組織開展基于一本名著的專題辯論會,同樣也是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的形式之一。教師可以圍繞一本名著,提出一個論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進行辯論,促使學生可以積極的思考,并為了證明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而辯論。作為教師,除了維持好課堂秩序外還要及時進行總結,引出相應的德育知識,促使學生可以善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養成虛懷若谷的美德,與大家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
三、抒寫心得感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基于這一教學標準,在實際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品讀名著,形成自己特有的見解。如讀《朝花夕拾》,布置學生寫一寫《我的那些童年軼事》;讀《愛的教育》,寫一寫《點一盞愛的心燈》等。學生在創作表達中,自然對作品多了幾分認識感悟,升華了對名著的閱讀體驗。同時通過寫作表達,對學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積極、重大的作用。
四、巧用影視資源,輔助德育滲透
1.課內導學激興趣
對于初中學段的學生而言,傳統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激發其學習興趣,而諸如影視、音頻等教學資源,則可以充分調動起其積極性。有效利用相關動態資源,可以調動起學生們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再引入德育知識,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課外延伸來助威
優秀影視資源由于呈現了真實的歷史場景,給予學生強烈的代入感,塑造了生動而親切的人物形象,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共情,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鼓舞和激勵,真正得到心靈的洗禮、思想的熏陶,進而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為了讓學生喜歡《三國演義》,由課內剛學的“楊修之死”延伸到拓展課堂,可以播放一些中央臺錄制的節目,讓學生可以聽一聽專家是如何品讀歷史事件的。當學生在聽取了專家對楊修,以及楊修之死這一歷史事件的解讀之后,也會形成自己的見解,同時對品讀《三國演義》形成更大的閱讀興趣。
3.名著改編繹精彩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品讀名著,且掌握其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我主要借助表演活動來進行,基于一部名著,要求學生自己根據名著的內容編寫劇本,再上講臺表演。為了能更好地體現原著,表演活動主要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我會對每個小組進行指導,不過分干預,只根據每個小組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指導性意見。而每個小組在討論具體表演方案的時候,難免會遇到意見分歧,我鼓勵學生在遇到不同意見時,就去查資料,時間緊張,在學校完不成,拓展到課外進行交流。而在每個小組的學生表演結束后,我也會根據學生所展示的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考察學生對名著的掌握情況。而在所有小組的表演都結束后,還要再對每個小組的亮點進行表演,而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還組織了學生進行投票,評選出表演最好的小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路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在組織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德育素養的根本目標,我認為應當基于教學現狀,制定出適合、恰當的教學方案,以引導為主,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理解名著中所包含的德育知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李強《名著閱讀教學的調查與指導》(《中學語文教與學》2002年第五期)
[3]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2016.11
[4]王俊平《正確引導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新疆社會科學信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