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雄
摘要:在教育領域中,師德向來是一個熱議的話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和學校對師德的養成有所忽視。師德師風建設不僅是教師為人師表的職責,更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文章分析了影響教師師風建設、師德養成的原因,并從不同層面提出推動教師師風建設的策略,以更好地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關鍵詞:師風建設;教師;素質
一、教師師風建設的必要性
(一)加強師風建設是國家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從國家層面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019年,在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講話中,他提出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可見黨和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師德師風建設再次成為“高頻詞”。2020年教師節,習主席寄語廣大教師要時刻不忘立德樹人之初心,牢記為黨育才、為國育人之使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革教師評價,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全面落實新時代教師行為準則?!秉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十四五”規劃關于教育的藍圖,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要求。
(二)教師隊伍現實情況決定必須大力開展師風建設
從當前小學教師隊伍實踐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隊伍中仍然有不少違背師德、不利于良好師風形成的現象。首先,不少教師會在私下開辦培訓班、托管班,希望通過兼職的方式多一份收入。其次,在部分家長的作用下,不少教師會在節慶日收到家長送來的不菲禮金,這一現象仍然在不少教師隊伍中廣泛存在。最后,結合這幾年的案例來看,例如,就在前不久,天津某一教師在批評學生時,直接辱罵學生,并言辭中涉及家長收入問題,事后得到教育部嚴肅處置。結合這些現狀來看,當前教師隊伍中仍然有不少教師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違背師德師風的問題,需要學校予以重視。
(三)小學教師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才能真正推動小學教育的開展
小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要想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擁有一批優越的師資上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加強師風建設,確保教師擁有良好師德,教師才會進一步尊重自己的職業,有一定的職業道德觀,在教學中才會努力盡到自己的義務,做到負責、盡職,這樣的教師才會確保教學成效,不斷優化教學,提升教學水平。此外,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面對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有一定的師德,才能保持耐心、愛心,真正關愛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對于當代小學教育而言意義重大。
二、影響教師群體形成良好師風師德的因素
(一)學校方面
教師是學校機制下的教學主體,教師作為個體“依附于”就職的學校,也直接作用于學校的發展,而學校的整體運作模式,包括管理模式、領導作風以及教師之間的人際交往情況,都會對教師個體的思想與行為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的師德師風包括其教學態度、教學積極性以及對職業的認知情況,一般來說,學校本身的教學風氣越良好,領導自身的作風越廉正,教師之間的關系越和諧,無形之中會對教師產生正面積極的作用。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會對自身職業有更加積極和正確的認知態度,會對任職學校有更深刻的歸屬感,這些情感認知會轉化為無形的推動力,推動教師良好師風的形成。反過來,學校整體教學風氣不佳,教師也在無形中受到嚴重的阻礙。
(二)教師個人方面
教師師德師風與教師個人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首先,從教師自身對該職業的認知程度來看,一般對該職業有著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教師往往會對師德師風起促進作用,反之只將該職業作為謀生糊口工具的教師,對良好師德師風養成有負面效應。其次,從教師的教學素養、教學技能、專業能力來看,教師專業基礎較強,在教學上更能輕松應對,往往會有利于師德師風養成,會間接帶動教師熱愛職業、忠于職業。最后,從教師綜合能力來看,教師自身的性格等也會對師德師風產業影響,教師自身性格消極、受挫能力差等問題,都不利于師德師風的建設。
三、加強小學教師師風建設的策略
(一)發揮優秀黨員教師帶頭與示范作用,樹立正面榜樣
教師在學校群體中,極容易受到其他教師的影響,換句話說,學校整體風尚良好,必能從環境氛圍背景下對教師個體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因此,學校要對優秀教師進行宣傳表揚,引導其他教師向其看齊,在全校建立良好的師風建設氛圍。其中,要尤其發揮優秀黨員教師的示范作用,同時,注重樹立正面榜樣。如可以深入開展豐富多樣的優秀教師宣傳活動。逐步形成校校有典型、人人皆可學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宣傳“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國家教學名師、最美教師等師德典型,結合崗位工作實際,開展師德宣講活動。鼓勵各學校采取反思實踐、情景教學等多種形式,把優秀教師請進學校和課堂,以身邊的平凡人和平凡事折射師德的光輝。
(二)加強對教師尤其是新入職教師師德的培訓,形成良好機制
對新入職教師要開展系統培訓。一方面是職前培訓,職前培訓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和流程方面,要切實開展有針對性、有成效的培訓。另一方面是在新入職教師一年內,對這部分教師制定培養計劃,可以給每一位新入職教師配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作為“帶教師傅”,不僅要細致地幫助新入職教師適應教學和工作,也要幫助教師注重師德養成,包括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態度、教育方法等。此外,要定期對新入職教師進行訪問,關注新入職教師的心理狀況,對新入職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文關懷。同時,對老教師也要定期開展培訓,鼓勵教師不斷提升教學素養,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鼓勵教師通過評職稱、提升學歷等方式,不斷取得教學方面的進步和專業知識的增長。
(三)多元化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拉近師生距離
傳統教師考核評價機制主要集中考核教師的教學成果,包括班級建設成果、學生成績以及學術成果等,但這些考核標準更多注重在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察上,為了更好地考察教師的師德水平,應該在學校建立一套完善且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以全方位考核教師師德師風。傳統考核主體主要是學校領導、年級學科帶頭人等,在新建立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中,應該把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個體都加入到考核主體中,在每個學期期中、期末分別讓家長和學生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教師自評和學科教師之間匿名互評。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不斷完善自我。
四、結語
學校開展師風建設的關鍵在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和道德素養,師風建設不僅能夠提升教師個人素養,更能正面影響學生,推動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當前,影響教師師風師德建設的因素有社會大環境因素、學校因素和教師個人因素等,學校應該肩負培養教師師風師德的職責,將師風師德與教師薪資獎勵掛鉤,并匹配完善的培養機制,引導教師不斷提升個人素質。
參考文獻:
[1]許慧.新時代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南華大學,2020.
[2]馬玉秀.如何有效推進小學師德師風建設[J].天津教育,2020(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