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一、案例描述
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個階段如果沒有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指點,學生很容易造成強烈的挫折感和厭學情緒,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方面。
就拿我們班的三年級的辰辰同學來說,他平時在學校里總是低著頭,話也不多,學習成績也不太好,上課聽講時,不愿意做筆記,學不進,各科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數學不會,語文英語是不愿意讀和寫。在班上,同學們都不愿意跟他玩,他極度缺乏自信,當老師跟他講話時,他總是點頭,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情緒總是郁郁寡歡,喜歡獨自一個人呆在角落里。
二、成因分析
1.個人因素
就個人因素來說,辰辰有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面對他人時,自卑心理讓他處處提防,以防別人傷害自己,所以對老師的批評有抵抗情緒和行為,導致他一言不發。
2.家庭因素
從家庭方面來說,母親由于智力有障礙,無力管教他。父親種田補貼家用,平時沒有時間來管教孩子,辰辰從小是由爺爺帶大的。母親的醫藥費導致家里的開銷巨大,家里僅靠父親一人打工補貼家用,生活拮據。爺爺喜歡打麻將,沒有給辰辰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 缸乏溫馨的家庭,導致其出現自卑膽怯的心理。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辰辰總是感覺自已低人一等,下課也不與其他同學玩。由于家庭經濟的拮據,平時看到好吃的和好玩的,他平時也不敢問家長要。家庭的不幸因素給他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陰影,爺爺奶奶由于文化知識的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辰辰沒有明確的學習動力,這樣時間一長,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辰辰也漸漸有了厭學的情緒和心理,他也更加不愿意學習了。
3.學校因素
辰辰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沒有恒心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在學校里,辰辰經常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習慣差、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原因,而受到老師的批評,進而產生了想要逃避的心理。在負面因素的影響下,時間一長,辰辰的自卑和膽怯心理變得越來越嚴重。
三、輔導方法
1.尋找“根源”,用愛傳遞信息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應該時刻“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和愛每一位學生。教育是一門精湛的藝術,教育是一門資深的學問,教育是一座愛的橋梁。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時,同時,他也會反饋積極的信息和積極的情緒。積極的情緒能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力量,讓他愿意學,也樂于學,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時時關心和愛護學生,針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多利用贊美的語言,鼓勵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他們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教師要多鼓勵、多贊美,這樣他們不僅能感受到愛的而力量,也會感受到原來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激發學生的巨大潛能。
2.加強家校聯系,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惑
我一次次地用課后時間對學生家里進行了家訪,幫助做好他父親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認現實,面對現實,并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越是不幸的家庭環境,越要積極和努力改變現狀。在我的幫助下,辰辰的父親更加關注辰辰的變化和學習了,他經常鼓勵辰辰學習,幫助他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斷的努力下,當家校合作發生作用時,辰辰的心理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選擇逃避了,漸漸地,他變得愿意跟同學們交往了,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3.及時溝通,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
在辰辰這樣缺乏愛的家庭里,教師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在生活上,多關心,在學習上,多鼓勵。作為教師,我們要給學生有改正的機會和余地,針對辰辰的這種情況,課下我會主動像朋友一樣與他談談心。
在生活上和學習上,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關心幫助有心理困境的學生。要對每一個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心理素質不好、單親家庭的學生,也要能做到一視同仁,這是幫助學生學會成長的關鍵。當他能后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關心時,那么,他也會朝著我們期望的目標前進。
4.利用集體教育,消除內心膽怯
在課下,我組織開展一些主題班隊教育活動,利用集體力量,讓辰辰感受的到集體的關愛。比如,在課后,我讓辰辰的同桌在課下多陪辰辰聊聊天,多開導開導他,同齡人之間的話語更好溝通一些。慢慢地,我發現辰辰的表情有了變化,竟然沒有以前那么木訥了,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向往。
體驗過成功的喜悅后,這樣不僅能增加良性刺激,也使辰辰擺脫自卑心理,從而激發起對學習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四、評估反思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后,我發現辰辰自卑膽怯的心理障礙逐漸有了好轉:他現在對自己的學習也越來越有信心了。辰辰不僅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了,而且他的自卑膽怯心理逐漸有了改善。家長也反映他不再自卑膽怯了,能主動和父母溝通了。
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師不能僅僅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疏導,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湖北省荊門市京山市坪壩鎮晏店中心小學 43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