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需要一代一代人傳承發揚的。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
引言:
古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掌握賞析古詩詞的方法,是中學生應當具備的語文能力之一。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采用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鑒賞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古詩詞的教學現狀
1.教師對古詩詞的賞析不夠深入
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對古詩詞的賞析往往比較膚淺。基本的教學步驟是讓學生通讀詩歌后,教師帶領著進行字音的糾正以及重要詞匯的解析,通曉詩歌大意后,讓學生進行背誦和默寫。在這一套教學操作完成后,詩歌的學習基本上就結束了。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雖然學生記住了詩歌的大意和內容,卻并沒有深入了解這篇詩歌的深刻內涵、寫作風格、寫作背景及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深意和情感。如果詩詞除去了語言文字的蘊含之美,就徹底變得枯燥無味了。
2.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育。但是現在的教學現象卻是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了被動的角色,教師成為了主導。雖然教學的確是由教師帶領,但是教師所起應該是引導的作用,真正實施“學習”的應該是學生自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教師在主動地、努力地進行知識的講解,而學生卻被動地接受教育。這種被動式學習古詩詞的方法,非但不能鍛煉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且會讓學生在被動接受中產生對古詩詞的厭倦情緒。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1.深入了解古詩詞的寫作背景
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學習之初可以先不要急于對正文進行講解,而是先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性格以及作品的寫作背景,來引導學生進入正文的學習。這樣的好處在于學生不會對新的古詩詞作品產生陌生感,在充分做好鋪墊、了解人物及詩歌背景以后,再進入詩詞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進入狀態,更好地理解詩句。例如,在古詩詞《夜雨寄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介紹作者李商隱,這是一位有著獨特情懷和寫作風格的詩人,他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其創作有著豐富的感情色彩,但是卻空懷熱血,一生郁郁不得志。在寫這首詩詞的時候,正是他做東川節度使幕僚的時期,在此期間其妻亡故,因而,這首帶有濃烈思念和熾熱情感的詩被認為是追思亡妻所著。在介紹了本詩作者和寫作背景及風格后,再讓學生進行正文的深入學習,就能夠達到更好的賞析目的和教學效果。
2.對古詩詞進行詳細解讀和深入探討
要對古詩詞詩歌進行賞析,首先要做的就是逐字逐句地進行學習和品鑒。初中學生自身掌握的古典文學知識不多,學習古詩詞的經驗也較少。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其中起到引導作用。古詩詞中經常會有一些現代很少使用的詞匯,這些字詞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教師可以對這些疑難字詞進行詳細講解,將較難的字詞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然后再將詞義串聯起來,讓學生對整篇詩詞的意思有所掌握。例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學習賞析時,詩詞中有“羅幕”“錦裘”等詞匯,這些詞匯在現代很少被使用,對初中生來講是有一定理解難度的。教師可以通過較生動的實例和解釋來讓學生通曉詞義,例如,羅幕是一種絲質的帳幕,而錦裘是比較華麗的織錦和被褥。將詞義代回原句,即指的是雪花飄入帳幕中落在大衣上,即使是蓋了厚實的被褥也仍舊覺得寒冷。如此生動的話語描繪出冬日寒冷的景象。如此教學有助于學生對古詩詞意思的精準把握,為學生理解詩詞內容奠定基礎。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語文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師可用PPT、Flash、Photoshop等軟件,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蒹葭》時,我就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在水一方》,作為導入的背景音樂導入課文。在舒緩、深情的背景音樂下,我用優美、抒情的語氣作為開場白:“都說我們中國是個詩的國度,而《詩經》就是中國古典詩歌的肇端。它潔凈、優美、豐盈。瞧,那從《詩經》中走出的風姿綽約的女子款款漫步于曉霧朦朧的秋水之畔。看,河岸邊還有一位癡情少年正在尋尋覓覓,似乎在尋找渴望已久的意中人。今天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詩經》中的《蒹葭》,一起來吟誦這些美妙的文字,一起來感受古詩詞永恒的魅力。”之后,我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欣賞《蒹葭》古曲吟唱表演,把學生帶入一種凄美、迷茫、朦朧的意境中。這個情境給學生帶來了視聽、情感多元美的體驗,使其對學習這首詩產生了興趣。
結論:
古詩詞歷經千古,其思想精髓影響一代代中華學子。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既有責任也有使命引導學生學好中華優秀的文化遺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這也是中國詩詞的魅力彰顯,董卿曾經如是評價他。而筆者亦想借此詩以長精神,勉勵學生亦自勉。在古詩詞的浩海中,學而有法可依,思則有章可循,巧用導圖記憶詩歌鑒賞之法,并靈活運用,身在局外,醒觀局勢,準確尋同辨異,以達成古詩鑒賞之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愛詩詞,愛語文,傳承并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史翔.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語文詩歌鑒賞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8):99.
[2]江媛華.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7(01):39-40.
[3]李健鴻.提高初中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3(30):37.
[4]張素平.論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J].課外語文,2012(16):40.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人民路中學 2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