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梓賀 張愛民
當今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多極化發展時期,恰逢我國發展進入到了關鍵時期,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于未來的各項工作做出了具體的規劃。作為祖國未來的儲備人才,報告中提出我們要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強大的力量來源。而高校作為社會與學校的連接點,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人才的主陣地。學校體育是提高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體育學科在思想政治方面具有的獨特條件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本文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體育課堂中滲透的必要性做出了闡述,對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探索出可實施的具體途徑,以期為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這樣深情寄語年輕一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蔽覈F階段正處在實現全面小康進而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更要堅持黨的領導,把握好發展方向。高校作為學校與社會的連接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迫在眉睫。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與締造者,教育文化建設已經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根深蒂固,也為國家未來提供了相應的人才儲備。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這樣的體制下所培養出來的青年必將在思想政治建設中相對文化教育的深入人心而言有所缺失,這也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設任務更加緊迫。
1 體育課堂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1.1 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準備
1.1.1 現代化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現如今,我國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對于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巨大,加之社會老齡化嚴重。因此,社會的發展想要保持高速高質量就必須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建設,不能單一的要求文化知識的高層次而忽略對應的素質素養的需求,也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1.1.2 為實現強國目標的需要
隨著世界多元化發展,我國逐漸成為當今世界大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成就得益于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高速發展,人才的建設是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動力源泉。大力加強人才的建設不能僅僅以學歷為落腳點,更應該重視思想政治的考察,從而為加快實現2035年的強國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對國外滲透教育的發展與借鑒
在世界大格局大發展的時期下,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用批判的眼光借鑒國外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我國自身的教育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為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發揮更有效的服務功能。
當前,國內的教育管理工作與國外相比相差甚遠,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國外教育中,我國相對來說更注重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等方面的學業評價手段,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限制了學生自我發展的意識,造成部分學生的依賴心理。
在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想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學校就應當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主動參與學校得相關工作中,學生不僅得到鍛煉又受到教育,進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與高尚的道德情操。
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體育課堂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體育課堂滲透中的問題分析
2.1.1 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意識不強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活動開始后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式,在開始部分結束后準備部分開始前學生不能形成有效的課堂準備,主要體現在教師開始授課后組織紀律性相對比較薄弱。在老師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后并沒有充分體會到本次課堂所要表達的內在涵義。一系列的表現表明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導致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形成相應的思維定式。
為了上課而上課,成為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普遍現象,致使開始上課前的課堂氛圍沒有達到一定的目標水準。在教師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過程中有的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主要表現為消極態度,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故而接受教育的質量有所下降。
2.1.2 體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方式單一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多角度,多內容,多方法。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善于因材施教、啟發誘導,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思想品德不僅對于現在更是對于今后自身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但現如今的課堂教學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方法。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感覺厭煩,起不到教學的效果,還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教學方法的單一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主體性的作用,容易造成學生對于相關理論知識欠缺思考,久而久之形成模式化,沒有自己的思維習慣,依賴教師的“教”而忽略自身的“學”。
2.2 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2.2.1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如今,我國的教育體制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轉軌過程中,仍有一些學校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些學校仍以分數,排名作為評價學生優良、好壞的標準,這也導致了學生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養成了唯分數不學習的思想,這也是我們學校教育在思想政治方面亟待加強的體現。
從另一方面來說,學校之間就升學率為評判學校好壞,進而演變成學校間的惡意競爭。單純從成績出發追求高升學率不僅是對學下素質教育的歪曲理解,更是阻礙學生發展思想政治的關鍵所在。
這兩方面的實際情況只是我國應試教育大背景下的縮影,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氛圍下所形成的模式化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所在,這也為發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2.2.2 體育教師認識不到位,過于注重身體素質的發展
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和主導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高尚的品德、廣博的知識、專業的技能等。在體育強國、全名健身思想的大背景下,體育教育工作者盲目跟風,對社會發展與學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出現偏差,很多教師將重點放在了運動技能的教學上,忽視了文化知識的補給。體育教師在教學論、體育教學論、學校體育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儲備不夠,在思想品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掌握不足。
近年來,高校擴招進一步增強,師范類高校作為為基層培養教師的搖籃,相關工作有所欠缺。因此社會上屢次出現教師有失道德規范的行為發生,這些都是高校教育乃至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把好關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個人的要求更是國家的要求。
3 完善體育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途徑
3.1 推動多元化體育課堂建設
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求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僅以教授學生相關的體育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為主,更要兼顧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思想品德的發展與體育課堂教學如何有機的融合是考驗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理論、教學評價等)的有效手段。為教師不斷探索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起到促進作用。
將體育教學論中體育教學方法中比賽法、游戲法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不失為一種高效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例如:把國家相關的思政文件做成小圖片,將跳方格融入到體育游戲當中,演變為跳方格找相關的國家思政方針政策的小游戲,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能達到鍛煉身體還能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謂一舉三得。類似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加強體育課堂的多元化建設,為學生領會思想政治精神提供幫助,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3.2 構建“學校-家庭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加強學校的管理工作,構建與學生家庭之間的有機聯系,對教師在教學結束后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結果有借鑒意義。這里的評價結果不是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校與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內容的同時對身心的發展有所提高,為學生今后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構建學校與家庭一體化,從本質上來說是實現師生互動、校園與家庭、社會互動的有效手段,促進學校體育呈多元化發展態勢,讓學校體育教學成為學生學習持續性的內化行為。
4 結語
綜上所述,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校體育課堂中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工作。我們在工作學習之中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和提升能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并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這一研究工作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理念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深化教師的教學理念,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課堂的關系,找到二者的契合點。同時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堅持科學性與多樣性并重。在不斷地探索創新中,把素質教育和全方位育人理念落實到體育教學中去,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