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赟
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將學科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在知識的教學中完成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塑造,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階段性教育中,教師應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通過生物教學完成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效疏導。
高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高中生的智力思維已經接近成人,同時開始從個體向社會屬性轉變,身心都在飛速發展,但有時難免不同步,因此部分學生出現身心發展失衡的情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認知的過程中,建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
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見解。對于學生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和有效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敢于發表不一樣的看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綜合看待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科學理性的思考探究。教師可以通過雙邊的互動交流營造開放的教學氛圍,同時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并在交流中加強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在尊重和評價中強化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通過課堂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科學理性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心理。
通過生物教學教授學生科學的兩性知識。進入青春期之后,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征有了明顯的變化,但對戀愛沒有直觀的概念。部分學生對兩性知識的認知較模糊,對與異性的交往處于茫然懵懂狀態,教師可以利用生物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兩性知識教育,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身的發展變化。
通過生命科學教育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物教學中,教師需開展生命科學教育,塑造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例如,在《免疫調節》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視角認知生命,也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提高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教師可以以生活中常見的疫苗注射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講解病毒入侵以及身體免疫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直觀理解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工作機制。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分別扮演“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的活性物質”,在“病毒”入侵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完成相應的工作。教師通過趣味化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直觀地學習知識,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將內容教學延伸到生活之中,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通過科學的知識教學塑造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完成對學生的生命科學教育。
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詳細講解生物歷史中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故事和知識學習有效結合,在故事的講解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知識教學和心理素質教育。部分高中生的心理抗壓能力較弱,情緒波動十分大。教師利用歷史人物的事跡,可以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完成相應的任務。對于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教師可以進行細致的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方法和尋找規律,在點滴的學習進步中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需引導學生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總結失敗的原因,找出問題所在,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學生在進入青春期之后,具有強烈的獨立思想和自尊心。但是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過于強烈,阻礙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有效溝通。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小組成員可以根據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究。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項目實驗,讓小組成員共同對實驗進行多方面的探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不要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中,形成合作意識。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會積極交流分享、互助學習,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應有效結合生物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增強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