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語文成績的整體水平,并且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通過互動,可以讓課堂本身不再那么枯燥,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來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從主觀的角度更好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如何在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完成教學互動,達到科學有效的教學預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互動;實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民眾思想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受到了較高的關注,要求學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互動進行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師生之間對話交流,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閱讀作為語文的中心支撐,教師必須將語文閱讀基于教學的核心素養之上。
一、改善教學觀念
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認識到互動對于語文教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其根本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更親近課堂、更親近學習。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當前的教育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而互動教學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條件。教師應當認可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并積極改善傳統教學觀念。在實踐的過程中,不管是互動的形式,還是互動的內容,教師都應當從學生的根本需求以及認知規律的角度來進行,這樣才可以讓互動更具針對性,保障初中閱讀教學的有效進展。
二、搭建有效的學習平臺
學生才是整個課堂的主體,這一點毋庸置疑,就如同人需要能量,通過進食與飲水等方式就可以解決。教師必須要知道學生到底想要學習一些什么、思考一些什么,學生現階段的自身需要和身心發展應是語文教學導入的突破點,從而進一步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及一些習慣需要被教師重視及保護,特別是學生之間的不同點,使學生能夠勇敢地說出心中所想并完成實操。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雨的四季》這一課的教學時,作者通過自身對春夏秋冬四季的雨進行主觀的描述,但物隨境變,對于北方的學生來說,冬天是基本上不存在雨的,與作者描述的雨并不一致,此時教師不要為了完成教學而否定學生主觀想法,而是引導性地說明作者所處的地理環境,從而完成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就如同一條新聞一樣,福州 8歲的男孩小馮因質疑語文課文《羿射九日》出錯上了熱搜。小馮提出,課文中前一段剛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既然曬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課文出錯了?”對于小馮的質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發出回應,課文是參考《神話故事新編》等書籍改寫。綜合全文來看,“蹚”字的確用得不恰當,教材編寫組決定在下一個版本的教材中更正此問題。結合此事例分析,連人民教育出版社都會對不同的聲音做出反饋,我們教師就更應該聽取學生們不同的聲音,充分信任、尊重學生的認知,不斷豐富我們的教學內涵。萬事萬物連接需要紐帶,學習的過程也是如此,教師要致力于搭建學生學習的有效平臺,在交互師生情感的同時,使學生的情感及精神能夠得到充分釋放,為增進和提高語文閱讀水平提供堅實保障。
三、豐富閱讀教學的互動形式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形式絕不僅停留在“教師對學生”上,更可以是“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等多方面互動。比如說,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教學過程中,該篇文章是具有較為明顯的勵志特征。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從實際教學內容角度出發,通過問題互動,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比如說通過問題互動來讓學生加強對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并通過精讀與細讀來挖掘其中的內涵道理,并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另一方面,為了活躍課堂的氛圍,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搭建舞臺,并挑選積極的同學來到講臺上進行演講,或是直接為學生開展一次口頭作文,讓學生集合閱讀的主題進行即興創作,并將創作結果與同桌相互審閱。這種互動過程新奇又有趣,也讓課堂的互動層次得到有效的提高,不僅實現了學生對學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互動,更讓學生從更為直觀的角度審視課文內容,進而獲得較高的學習成效。
四、鼓勵團隊互動學習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課堂進入到更好的互動狀態。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團隊性質的互動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人,同時也進一步優化閱讀的教學成效。比如說,以《木蘭詩》為例,這首詩用了短短的詞句,勾勒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心路歷程,不僅表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同時也表現了對于抗擊外敵的決心。教師在講解這首詩歌之前,可以讓學生自由搭配,組成語文學習小組,預習了解文章內容,學習詩歌的表現形式、表達手法,共同交流各自對詩歌的理解,記錄小組成員的想法。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表達各小組以及成員的觀點見解,了解學生對這首詩詞的理解程度,再分享自己的想法,糾正學生理解稍有偏差的部分,分析各自觀點的優劣,補充完善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共同完成語文教學活動。
五、結束語
總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效能,教師要秉持“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不管是互動內容還是互動形式都要從學生實際能力的角度出發,并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去進行有效的改善與改進,這樣才能夠讓互動成為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探究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保峰 . 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J]. 學周刊,2014(21).
[2] 楊云聰 .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6(19).
[3] 林志強 . 談初中語文多樣化閱讀教學方法 [J]. 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4] 鄭如娟 . 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微 [J]. 學語文,2010(4).
四川省南部縣王家中學 6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