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傳播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及世界影響力的重要方式,而漢語國際教育中的人才培養,則為漢文化的傳播奠定了良好基礎。而為了漢文化的長遠發展,文章將以漢語國際教育為例,試析其對漢文化傳播的意義,并就其傳播問題進行探究,望對推動漢語國際教育發展及漢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漢文化;傳播
引言
悠久的歷史,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孕育、發展的基礎,如戲劇、詩歌、舞蹈、茶藝等等,而這些文化的傳承,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例如儒家教育思想,成為了延續千年的主要治國思想,推動我國的前行,讓我國成為了東方大國。由此可見文化的重要作用,故下文中將對漢語國際教育下的漢文化的傳播進行探究。
一、漢文化國際化傳播的意義
文化時國家發展的根基,沒有文化的支撐,這個國家必然會在歷史的潮流中逐漸衰退,走向消亡,而我國則擁有絢爛的文化歷史,且眾多優秀文化均延續至今,并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各國紛紛將目光轉向經濟發展,以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但在此之中,文化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無論是學術交流、還是經濟合作,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持,故以漢語國際教育為傳播工具,實現漢文化的國際化發展,十分重要,且意義深遠。
二、漢語國際教育與漢文化傳播的關系
1、漢語國際教育是漢文化國際化傳播的途徑
漢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物質文化、飲食文化、藝術文化等多種不同形式,且這些文化共同構成了我國漢文化的基本框架,對我國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如此龐大的文化體系,必須依靠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式,才能有效傳播,而漢語國際教育則是以培養漢文化人才、宣傳漢文化為己任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實際的漢文化國際化發展當中,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漢文化愛好者求學的搖籃,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漢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而致力于未來,通過其培養的漢文化學者,也會成為我國與他國之間良好互動的溝通橋梁,由此可見,漢語國際教育已然成為了我國漢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2、漢文化國際化傳播是漢語國際教育的任務與目標
漢文化國際傳播是新時期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性的國家戰略任務,在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漢文化國際傳播已經成為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必然舉措,這就奠定了漢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地位,這也是漢語國際教育開展的國家任務與工作目標。只有在漢文化國際傳播這一歷史性國家任務的引導下,才能夠保證漢語國際教育的科學化開展,提升漢語國際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的必然途徑。
三、漢語國際教育中漢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建議
1、漢語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合
漢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不僅蘊含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內涵,更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與漢文化國際傳播中,就要充分注重漢語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合,使漢語文化傳播有民族精神支撐,也使民族精神的傳播有漢語文化載體。例如,以“中秋”為例,不僅代表了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體現了中國人民對闔家團圓的向往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人民由古至今的念家精神,只有將中國人民的這種民族精神融入“中秋”二字中,才能全面體現漢語文化的魅力,為漢語國際教育與漢文化國際傳播奠定基礎。
2、漢語文化與文化傳承的結合
文化是經過歷史沉淀、傳承而繼承下來的,尤其是漢字文化,是經過中華民族上千年來的不斷傳承而最終形成的中華民生特有的文化體系。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與漢文化國際傳播中,就要注重漢語文化與文化傳承的結合,使國際漢文化愛好者明白漢語文化的由來與發展,提升其對漢文化的熱愛,這對于提升漢語國際教育與漢文化國際傳播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例如,“論語”就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體現,只有在漢語國際教育中滲透孔子的儒家傳承思想,才能夠使受教育的國際人民進一步明確漢文化的傳承魅力,推動漢文化國際傳播發展。
3、漢語文化與時代創新的結合
文化是動態發展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一點在漢語國際教育與漢文化國際傳播中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的新時代,必須在漢語國際教育中與時代創新相結合,才能夠為漢文化國際傳播提供文化創新的保障。例如,漢字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轉變,毛筆字由漢字文化發展成為文化藝術,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字的書寫方式以及文字的寫法都發生了改變,這是漢語文化與時代創新的最明顯體現,在漢語國際教育中更要注重對時代創新的融合,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提供時代推動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從微觀還是宏觀角度而言,漢文化的國際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應繼續加強對漢語國際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其成為漢文化國際化傳播的“使者”,將優秀的漢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進而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我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邊昱竹.漢語國際教育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J].科技資訊,2020(17)
[2]武志怡.漢語國際教育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
作者姓名:羅志超,出生日期:1999.12.8,性別:男,籍貫:江西省南昌市,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學校:遼東學院
遼東學院 遼寧 丹東 1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