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
摘要:近年來,全媒體傳播路徑被5G、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生態群進行外部賦能,提升了信息傳播的傳播力、交互力和服務力,展現出信息傳播路徑的“互融”與“跨界”對媒體發展的深刻影響。當前及未來,在全媒體時代、智能化視域和新信息技術持續影響的傳播生態中,只有順應信息技術跨越式發展的潮流,才能進一步做好輿情引導、宣傳教育、回應關切、凝聚力量等工作。
關鍵詞:新科技;全媒體;傳播
一、全媒體概述
全媒體即“四全”媒體,“四全”是指全程、全息、全員、全效。“四全”媒體是我國現階段媒體行業的發展方向,更是未來發展趨勢和融合戰略向縱深推進的必經之路。
全媒體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于電視、廣播等媒體的融合具有推動和發展作用?!叭襟w”這一概念最早在傳媒行業提出,它不僅在功能以及內容層面對媒體進行了有效改革,還科學地整合了資訊以及運營方面的內容。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全”媒體的論述。這一論述主要指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以及全效媒體。
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著我國傳統媒體及新興媒體達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其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也順應了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趨勢。
二、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優勢分析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促進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能夠在內容及形式多樣性的基礎上,對新媒體項目的內容宣傳缺陷進行有效彌補,能夠使新媒體的宣傳主題、內容更加深刻。這是因為廣播電視媒體在節目制作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對節目策劃、編排、信息采集、后期剪輯制作進行精細化處理加工,這對提高新媒體節目的傳播效果具有積極影響。
另外,新媒體在與廣播電視媒體的融合中可以提供更多宣傳渠道與平臺。在兩者的雙向融合中,可以使新媒體更加規范,同時,新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新媒體不僅拓寬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宣傳渠道,對節目進行了二次包裝,提高了節目的品牌效應,而且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播出節目的形式,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點擊率。
三、“5G+全媒體”加速信息傳播力
5G帶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與應用落地,以5G為代表的新技術驅動了新的媒體形態——慢直播的發展,并在信息傳播中發揮出獨特作用。2020年年初,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期間,央視頻新聞客戶端聯合中國電信推出不間斷高清慢直播,訪問量達1.1億人次,“中國速度”引發海內外社交平臺持續討論。慢直播使上線僅兩個多月的央視頻APP日瀏覽量達到數千萬次,極大地增強了媒體傳播力。
5G在實踐中日趨成熟的運用,催生出媒體傳播更加豐富、高效的傳播形態,豐富受眾的視覺體驗。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對事件的極度關注和遠程的客觀限制,使人們對屏幕使用時間,尤其是對移動虛擬空間投入的時間大大增加。真實、公開、透明的慢直播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呈現的客觀事實更利于輿論導向的引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社交屬性的輿論場,參與者在留言與評論中延伸了傳播的觸角,使信息在互動和評論中形成了傳播的輻射效應。在5G技術的支持下,慢直播在全媒體宣傳的陣營中脫穎而出,成為受眾參與度、討論度最高的形式之一。
5G的超高流量密度、超高連接數密度和超高移動性是未來全媒體融合發展的信息化基石??梢灶A見,一張更加高速、移動、開放的信息傳播網絡正在公眾面前徐徐展開,它將持續有力地推進媒體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合。
四、“大數據技術+全媒體”提升信息服務力
以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為代表的“兩微一端”作為新媒體代表,在全媒體陣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與大數據技術結合后,極大提升了信息傳播效能、拓展了媒體服務平臺,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服務力,可以說,大數據技術與信息傳播路徑有效融合后,將極大加速智媒體時代的發展進程。
以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和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為例,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借助大數據技術支撐,人民日報公眾號搭建了“疫情防控中央平臺”,搭載辟謠、公益援助等不同服務功能的板塊,可實現監測分析、實時數據等功能,極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服務能力。
在大數據技術的有力支撐下,全媒體平臺通過與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的合作共建,拓寬信息收集與發布的直接渠道,進一步擴大信息服務的覆蓋面,極大地提高了對新聞事件的響應能力,延展了全媒體平臺的服務功能。通過多來源、多層面、多角度的數據分析和整合,可實現信息傳播的更強針對性、更高可靠性和更優服務力。
“大數據+全媒體”平臺的應用遠不止于此,還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新聞熱點事件的傳播強度、趨勢、效果等,以實現對輿論的精準引導、對輿情的準確判斷。根據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臺的跟蹤收集和統計分析,網絡熱詞隨著新聞事件形勢的變化呈現聯動變化的明顯趨勢,代表受眾的心聲,也展現事態的演變,由此可分析出在事件進展中悄然間不斷改變的輿論場。
全媒體時代具有豐富的大數據應用場景。在內容采集環節,大數據可用于海量內容采集、數據交換、全媒體內容匯聚、數據挖掘等領域;在內容制作環節,可用于數據新聞、內容知識庫、融媒體新聞協同指揮等方面;在用戶服務方面,大數據是支撐媒體生產運營的重要基礎性技術,通過大數據對收視綜合評價、輿情監測、事件分析等方面的支持輔助運營決策,使媒體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大數據在全媒體時代大有用武之地。
在媒體發展歷程中,信息技術的迭代和演進,始終對整個信息傳播生態和傳媒產業發生著重要影響。5G、3D數字技術、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媒體的形態和傳播方式,為受眾帶來了全媒體、短視頻、慢直播、互動新聞、信息服務平臺等豐富的媒介體驗。科技賦能將進一步催生媒體變革,催生智媒體時代的加速到來。
參考文獻:
[1]曾祥敏,方雪悅.新聞游戲:概念、意義、功能和交互敘事規律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01).
[2]張瓊心.新聞游戲:虛擬空間中新聞的重塑[D].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2019.
[3] 姜群.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分析研究[J].科技傳播,2019,11(23):19-20.
[4] 梁國典.媒體融合轉型與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研究[J].傳媒,2019(13):66-70.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融媒體中心 6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