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黃蓉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也在迅猛地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為我們帶來了革新與便利。著眼信息技術對于教學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信息技術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許多教師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為研究主題,基于初中科學的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利弊的探討,并提出合理的優化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利弊;優化
前言:
《義務教育階段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自從信息技術誕生以及發展以來,科學教學自身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科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讓科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以及實踐應用等多方面都有了一個空前的發展。所以,基于信息技術對于科學教學的積極作用,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合理地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之中,教師也需要看到科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存在的一些弊端,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規避,提高教學的效益。
一、初中科學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意義
(一)推動公平教育的發展
通過將信息技術這個資源豐富的平臺與初中科學教學相結合,能夠將網絡上的優質教學資源應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這樣就實現了資源的流動與充分利用。在當下這個信息資源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學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很多共享的資源與信息,這就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國家教學資源的獲取和共享途徑,讓一線教師也可以提取到較好的教育資源,逐步提升各個地區以及其他貧困地區的教育水準,漸漸縮小東西部教育的差異,促進公平教育的發展。
(二)培養創新型的優質教師
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之中,會不斷思索如何將知識講授地生動有趣,而信息技術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而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講授的過程制作,教師對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以及操作的了解也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有效地提升。
比如,在學習《我們居住的地球》這一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搜索有關地球的視頻以及圖片,為課堂教學做準備,通過搜索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以及視頻,如此多樣化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在搜尋資源的過程之中,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以及信息技術水平,逐步成長為一名新時代創新型的教師。
二、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利與弊
(一)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利處
在初中科學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形式,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信息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通過視頻、電影以及圖片等形式,讓學生脫離單調的文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將初中科學知識與信息技術結合,對于與許多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新奇的事情,這種好奇心與興趣會推動著學生主動去探究科學世界的奧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弊處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應用信息技術在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弊端。由于信息技術教學的資源過大,有關初中科學的教學內容豐富,很多教師在科學課堂中,為了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往往會講的很快,以至于學生還沒有弄明白知識點,就已經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講習了。大量的知識資源也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一味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對于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不深入思索,這不利于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教學信息量大、節奏快,但知識對大腦皮層刺激不深,致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理解所授知識,不利于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應用減少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很難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三、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優化措施
(一)重視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初中科學教師需要意識到信息技術對于課堂教學的價值,要有目的、有計劃、合理化地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在思想上重視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這樣可以提升教學水平,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拓展學生的眼界。
比如,在學習《動物的行為》這一節的時候,在網上找出《動物世界》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們觀看,在觀看之前,提前為學生們布置任務,讓他們在觀看的時候觀察動物行為的差異以及相同之處。觀看完畢之后,給學生10分鐘思考與討論時間,然后讓學生們舉手發言,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科學知識。
(二)選擇“最優”信息資源進行教學
信息社會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教學資源,教師就需要學會在海量的教學資源之中,尋求“最優”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們提供最佳的信息技術資源。如果不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選擇的話,很容易出現資源過剩的現象,而且會導致學生只接受知識,不對其進行消化吸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土壤中有什么》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能會搜索到有關于土壤成分的很多信息資源,在這個時候教師不可以對所有的信息資源都一股腦地教授給學生,需要選擇與教學內容最為貼切的信息資源,例如,可以選擇某些視頻資源,主要講述土壤中不僅僅包含微生物,而且也有各種植物、動物的存在,讓學生們一改對于土壤的固定認識,拓展學生們四維空間,為學生們的該節課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總結:
總而言之,信息化的時代對于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融合,力求一種最完美的教學方式,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初中科學教學與信息化技術融合不僅僅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與創新水平,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洪杰.基于信息技術環境的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4):123,125.
[2]黃佩佩.基于信息技術下的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1):99.
嵊州市馬寅初初級中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