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超
摘要: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對于學生來說,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以及道德準則。如果在學校與家長之間搭建起互相溝通的橋梁,取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將不無裨益。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不只需要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指引,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健康美好的成長。本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就如何進行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為核心內容,對其建設的措施展開分析及探討。
關鍵詞:學校;家長;家長學校建設;學校特色建設
一、家長學校建設的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幸福指數的不斷增長,社會對孩子的教育也越發重視。為了滿足孩子的教育需求,教育部門開始大力推行家長學校建設理論——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為了實現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有效合作,需要家長學校之間進行構建,從而使得家長與學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達成和諧統一的友好關系,讓學生有著更快更好的發展。這一理論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不斷的創新、改進。然而家長學校的構建過程并不容易,有數據指出“全國6000萬對父母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并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感到困惑”,這就明確表示我國家庭教育的水平并不高,而且很難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由于家長存在著錯誤的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方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進程。
二、家長學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缺乏對家長學校建設的重視及支持
就目前情況來看,家長學校建設主要在于當學校在進行教育活動時,家長能夠給予相應的配合與支持,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活動過程中家長能夠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更加合理規范學校教育模式。然而學校教育的本質屬于社會性服務工作,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相當程度的支持以及關注,因此只有政府認可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家長學校工作的開展與建設。根據調查分析,國家相關部門對于家長學校建設所下達的一些意見和綱要內容太過寬泛,缺乏明確指導。因此,很多政府并沒有認識到家長學校建設的重要性,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從而導致家校合作工作難以開展推廣。除此之外,很多校園在構建家長學校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社區沒有響應其號召,對家校合作方式沒有進行普及,僅僅只限制于推進親子類型的活動構建,這其實嚴重阻礙了家長學校建設的構建,直接影響了家長學校教育模式的構建。
(二)家長學校建設實施方式過于單一
之所以大力推行家長學校建設,主要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是教育過程的基礎。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只有學校與家長緊密聯系起來,對孩子共同實施正確的家庭以及學校教育,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以及行為修養,從而大幅度的提升教育效果。但是在進行家長學校建設的過程中,部分學校由于某些方面資源的欠缺;缺少相關部門的支持;且學校觀念沒有及時轉變更新,導致在實施方式過于單一,從而直接影響了其建設效果,沒有形成學校特色。正因為其實施方式單一化,所以經常出現建設理論正確,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并不符合每個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這呈現出其家長學校建設理論的不實用性,直接影響了特色建設的整體效果。
(三)在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過程中缺少專業性教師的指導
在構建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過程中,大部分學校會選擇讓校內教師來承擔學校教育的工作任務,但是學校的教師還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因此如果再去召集校內教師對其家長進行家長學校理論的指導,在無形之中給指導教師增加了更多的工作任務,這不僅增大了教師的工作壓力,還可能因為任務的繁重使得教師無法勝任家長學校的特色建設工作。除此之外,雖然很多校園已經認識到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在開展過程中,由于校園資源或者資金等問題只是聘用臨時的教師或專家對其家長學校特色建設進行定期的講座講解,這可能就導致家長認為學校不重視,讓家長認為沒有時間就可以自由性的選擇參與或者不參與,從而導致在家長學校的構建過程中,家長因缺少專業性教師的正確指導而對家庭教育缺乏經驗,使得構建效果沒有明顯提高。
三、家長學校特色建設措施
(一)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投入力度
在進行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保證其建設的正確實施,就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以及支持,擴大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才有助于其建設的有效推廣和實行。應社會需求,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一定要認識到小學家長學校特色建設在整個教育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相關的制度政策以及資金支持,鼓勵父母通過家庭教育的方式強化學生學習責任,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大力推廣以及實施家長學校特色建設,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到家庭教育以及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性。
(二)搭建家長學校建設交流平臺
由于家長學校建設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配合,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與學校應該進行經常性的溝通交流。首先學校必須要尊重家長意愿,了解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此同時,也要讓家長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學校在學生入學之前,可以先對家長就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方式進行培訓,讓家長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在此基礎上與學校教育進行緊密融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其次家長應該對學校工作報以支持,與學校應該進行經常性的溝通以及聯系,在信息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負責教師除了利用家長會或者家訪的方式以外,還可以利用微信、qq等通訊設備與家長取得第一時間的溝通以及聯系,讓兩者之間能夠盡心有效的配合,不僅讓家長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在校情況,還讓家長在學生的教育方面起到有效的輔助以及支持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是由爺爺奶奶等親屬撫養,有的學生是學校住宿,這些學生與家長的接觸以及交流是較少的。因此學校可以調查每個學生的家庭具體情況,然后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以及研究,學校可以為家長與孩子提供一些溝通與交的機會。例如學校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某個時間段,舉辦一些親子類型的活動,讓家長和孩子通過游戲以及互動等方式增進感情,不僅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 ,也讓孩子更加體諒父母,還可以通過信箋郵箱的方式對學校教育提出一些有實際意義的建議,從而使得家校在學生教育方式問題上取得一致,可謂一舉兩得。
(三)組建專業性的家長學校師資隊伍
對家長進行專業性指導是保證家長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前提。構建家長學校建設需要聘用專業的指導教師,通過較強的師資力量來對家長進行正確的指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地說,在家長學校構建的過程中調配專業的指導教師對家長進行統一的授課以及指導,根據學生家庭情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在其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家長定下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為家長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保證家長學校建設有計劃的開展和實施。
結語: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有讓孩子接收正確的指導教育,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孩子的道德修養以及行為準則。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步入學校,對其教育的方式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孩子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所以社會相關部門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應尤為重視,要將二者進行緊密融合,以學校為載體,對家長進行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保證家長學校建設有效實施,從而使小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商丘市婦女聯合會. 發揮“社區家長學校”作用 推進“家家幸福安康工程”[N]. 商丘日報,2020-06-03(007).
[2]北京市昌平區教育委員會. 怎樣辦好家長學校[N]. 人民日報,2013-09-01(005).
[3]《寧波市家庭教育機制研究》課題組,楊小朵,董惠燕,陶志瓊,張依群,譚再瓊. 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創新的調查與思考[J]. 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07(03):38-40.
南宮市國瑞小學 05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