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璐
摘要: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是國家政策的進步更新、是職教改革的現實需要、是學生成長的客觀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肩負著提升學生思想素質和職業素養,以及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任,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將工匠精神培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發揮實踐活動的強化作用同時,注重塑造校園文化氛圍,從而實現工匠精神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工匠精神;路徑;融合
引言
現階段職業院校培養重心大多數都在于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對于學生的道德修養與素質培養的引導工作仍然十分缺乏。而高職院校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前,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和職業素養,因此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提高職院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重點問題。本文將從目前高校面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方面入手,探索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及意義。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脫離了學生的職業發展
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相對較為落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也較為枯燥、乏味,難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主要原因則在于很多院校沒有將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融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設計中。因此,學生在思政課堂上找不到對就業和自身發展有價值的東西,往往失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為根本依據,為學生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以促進學生提升學習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方法單一,與時代的發展不同步,導致學生的接受性不強。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不僅要掌握專業的技術,而且還要具備先進的思想觀念,這是學生適應社會、適應職場生活的必備條件。高職院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過程中,缺乏向學生傳輸新時代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職業精神等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和專業課程進銜接
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理論教學的形式開展,而且很多思想政治理論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抽象,不容易理解,專業課程的學習得不到正確的思想指導。同時,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也沒有建立連接點,學生很難通過相關課程領悟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的有機融合路徑
(一)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優化
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中,可通過打造特色的工匠精神教學內容,并將這些教學內容穿插到主要的思政課程教學里面,還可以采用選修課的方式來推行工匠精神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圍繞工匠精神教學讀本,結合相關理論對具體的教學模塊進行劃分,然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結合相關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工匠精神教學材料中的優秀工匠故事,與大學生的專業進行聯系,在課堂上組織大學生展開討論,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專業要求與素養的認識,從而激發大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與專注于專業的決心。
(二)引領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的創新
很多大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并不了解,更不清楚傳承與弘揚工匠精神的意義所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機融合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大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內容,正確理解工匠精神的思想內涵。為此,高校在鼓勵教師積極收集工匠精神教學素材的同時,應加大財力、人力的投入,建立工匠精神信息資源庫,編撰具有實踐意義的工匠精神教學讀本,對工匠精神的概念,以及弘揚工匠精神的意義等作為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并通過古今中外各種活生生的優秀工匠故事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與豐富,以增強教材的教育感染力。
(三)促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
工匠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可以抓住校園文化核心精神與工匠精神核心內涵之間的切合點,實現有效的有機融合。二者的有機融合,將能促進工匠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有效融入,并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熏陶。對此,高校不僅可以通過邀請敬業愛業的行業知名人士來學校舉辦講座,向大學生傳授工匠精神的實踐體驗,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創新創業活動,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生中推廣工匠精神,倡導工匠精神,促使大學生在工匠精神學習中不斷追求卓越。
三、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弘揚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價值引導的需要
職業教育可以挖掘蘊含“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著力推進鑄魂育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廣大職業院校學子成為追求卓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崇尚質量、專注專心的莘莘學子,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客觀要求
工匠精神的內涵符合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工匠精神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方向。發揮工匠精神的育人功能,從人成長的角度去培養“四有”人才,為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資源、新的內容。高職學生在課內課外真正地去理解和學習工匠精神,將會進一步養成良好習慣,提高道德水平,塑造高尚品格,全面自由發展,擁有新時代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
結束語
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設人才,高校是建設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體系進行創新,不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空間,而且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改革,因此工匠精神也必將成為高校校園文化新時代建設的主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J].趙秋爽.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01).
[2]將工匠精神引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劉卉. 科技經濟導刊,2017(13):175-176.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40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