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魏偉 姜濤 孫榮秀
摘要:不可否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從教育的角度來說,疫情讓中國的大多數學校都停課停學。線下教學已經轉為線上教育模式。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我們進入了后疫情時代。在后疫情時代里面應該繼續沿用線上線下教學相互補充的教學模式。文章將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方面遇到的困難進行總結,最終提出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混合教學;問題;策略
在疫情期間,雖然學校雖然已經不具備線下群體教育的條件了,但是完全可以開展線上教育的模式,將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教學。學校憑借建立的直播平臺向同學們講述課程內容。而同學們則憑借自己的智能終端來接受課程。老師給同學們留下線上作業,同學們在線上完成作業。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缺乏監管,不能自主完成作業。所以單純的線上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在后疫情時代,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應該成為一種必然[1]。因此對這種混合教育模式的研究顯得極有必要。
一、線上學習模式的特點。
1.可以降低傳染的概率
同線下教學的模式不同。線上教學不需要學生拿起書包走向課堂,在空間方面的限制非常小。老師和學生都是通過直播間來進行互動的,在學習直播間里面,老師和學生同樣要進行簽到。而且提問、發布答案、討論等也都是在線上進行的。線上模式減少了同學們之間的接觸,降低了疫情蔓延的概率。
2.線上教學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線上教學模式老師不能直接面對學生,無法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實時地監督。所以這就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要求。很多學生對智能終端保持著比較高的興趣,他們很樂意憑借這種平臺進行學習。同時學生還可以使用智能終端進行PPT和動畫的繪制。這些都展示了他們的個性,滿足他們的愿望。強烈的視聽刺激,激發了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線上學習的考核機制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有很大的不同,線上考核更加偏重定量式的評價方法,因為老師看不到學生的行為表現,所以很難從學生的行為方面進行定性,因此在考核標準方面,學生的出勤率、作業的完成率以及課堂在線回答問題的狀況占據的權重比較大[2]。
因此,線上考核減少了定性評價所占的比重,也減少了人情化評價的操作空間,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4.學生學習缺乏監管
在傳統的課堂模式中。老師可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監管。即使課堂上有搗亂行為,老師也可以及時地制止。而且在晚自習階段也有專門的老師進行監督和指導。但是在線上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聽課中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存在其他小動作,老師是很難看到的,也沒有辦法進行監管。很多學生對線上教學采取敷衍的態度,在課堂學習完成以后。這些學生經常從網絡上搜尋老師所留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自己親自動手進行解答。這種缺乏監管的情況,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弊端
二、后疫情時代,學生學習模式的優化策略
1.選擇和優化直播平臺
一個良好的直播平臺是進行線上學習的基礎,已經影響到了老師課程直播的質量。學校在對網絡直播平臺進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技術實力強,售后服務好,適合學生的直播平臺。而且應該要確保這些直播平臺能夠在大多數手機上兼容。這樣才能夠減少學生因為無法下載這個平臺,導致無法聽課的情況發生。
2.明確混合教學的課堂資源
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比如有理論課也有實踐課。毫無疑問,理論課程更加適合線上教學。但是,實踐課程線上教學服務取得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顯。比如說數控機床課,如果只是進行線上教學,那么學生就缺乏實踐的機會,沒有辦法操作,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說學校應該對課程資源進行分類,確定適合線上學習的課程資源
3.線上線下學習模式應當有機結合
在后疫情時代,疫情的防控形勢,并不是非常嚴峻。這就給線下教學,線下學習提供了條件。處在校園里的學生可以像往常一樣進行線下學習。線下學習一方面可以增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方便老師對學生進行監管。但是也不能忽視線上學習,很多學生養成了線上學習的習慣。所以當遇到一些突發狀況的時候,老師和學生可以快速轉為線上學習模式。線上和線下的課程應該可以無縫銜接。
4.建立混合學習模式的評價機制
學生回到校園以后。普通考試可以在線下進行。線下考試成績可以作為評價學生的一種標準,但是學生的線下學習表現出勤率,課程作業的正確率也應該納入到評價標準當中。同時也不能夠忽視線上學習的評價,對學生的在線學習時長,線上作業的完成率,線上考試成績都應當進行考核。所以,應該建立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評價標準,從線上和線下兩個層面進行評價。這樣就保證了評價方式的全面性和綜合性[3]。
結束語
新冠疫情的爆發給教育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學校不得不停止正常的課程教學,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轉到了線上。線上學習模式有著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比如線上學習模式可以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考核起來更加客觀。但是線上教學模式無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監管,文章從四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第一,學生和老師應該選擇合適的學習直播平臺;第二,應該明確混合教學的課程資源;第三,線上和線下教學應該進行有機結合;第四,應該建立混合學習模式的評價機制。只有做好上述四點,才能夠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后疫情”時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福蓮.后疫情時代高職學生心理現狀及應對——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5):40-43.
[2]李玉清.“后疫情時代”高職混合式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分析——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辦公自動化,2021,26(03):36-38.
[3]王敏,楚曉娟.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21,34(02):95-97.
注:本文為石家莊市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后疫情”時期高職英語“雙線”融合教學模式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202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