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潛艇都是神秘的。在姑蘇區滄浪街道西美社區,有一位南海艦隊潛艇支隊退伍軍人,今年73歲的徐世俊,從軍16年,先后擔任過軍士長、動力長、機電長等職務,參加過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大小戰役。
如今雖已退役、退休,徐世俊依然身懷軍人特質,一件白色格子襯衫沒有絲毫褶皺,黑色的皮鞋像鏡面一樣干凈,褲線筆直、目光堅毅、步態穩健。他將大部分時間放在西美社區的“幸福兵站”,為這里的人們講述曾經那段難忘歲月,鼓勵青年人胸懷壯志,報效祖國。
我的青春在軍營
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年,徐世俊出生在揚州邗江區。高中畢業后,他一心想著入伍當兵,1971年,徐世俊響應黨的號召,加入了海軍潛艇某部隊,年輕的他開始了保衛祖國的光榮人生。他也在此時入了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剛進入部隊的徐世俊略顯得不太適應,他下定決心要從民轉為兵,一開始在廣州沙角訓練團接受訓練,部隊安排他學習輪機專業。他刻苦學習三大條例,包括內務、紀律和隊列條例,以及實操業務的訓練,8個月后,經過考核合格,他被上級調往海南島南海艦隊潛艇支隊。
從1971年—1986年,徐世俊在潛艇上工作了足足16年。剛到海南島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當時一個潛艇上有53人,即53個崗位,包括雷達、聲吶、魚雷、電工、艦務、機要等10多個專業。作為新兵進入,徐世俊便要跟著老兵慢慢地學,就這樣他在潛艇上安了“家”。作為潛艇兵,戰士們在岸上的時間很短,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艇上,曾經最長連續60個晝夜在艇中作業。
潛艇上能夠保證戰士喝上淡水,但是洗臉、漱口、洗腳、擦身的水,卻每天只有一杯,可以說工作環境十分艱苦。潛艇內潮濕悶熱,溫度正常保持在40℃,每次由于溫度太熱,伙食再好,大家都沒有食欲,吃不進東西。“潛艇的指揮倉、航海室、聲吶室等核心艙室的溫度也很熱,但在輪機艙等艙室,工作溫度動輒就40℃以上,這使得許多潛艇水兵僅僅工作一會兒渾身大汗淋漓,臭氣熏天。每次背心脫下來,一擰全是汗水,衣服穿不了多久就會破,都是擰汗擰破的。我當時負責輪機崗位,衣服上常常沾上油污,別說是換洗衣服,就連洗澡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徐世俊坦言。艇上空間狹小沒有坐的地方,工作時一站就是一整天。大家還要面臨暈船的考驗,海面有風浪和涌浪,風浪左右搖擺不定,涌浪是前后顛,像篩篩子,胃液都會吐出來,但徐世俊必須堅守崗位,認真操縱,監視儀器,確保不會出現問題。
舍小家,保大家
在從軍16年里,徐世俊和其他軍人一樣始終準備著戰斗,他說:“我們國家這么大,我們時刻準備著保家衛國,同時我們又是隱蔽作戰,可以使用潛望鏡360度對空對海觀察,及時獲取情報,如果做不到隱蔽就不是潛艇了。”徐世俊說,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軍隊有軍隊的紀律,軍營生活是非常封閉、嚴格、艱苦,甚至是孤獨的。但這些對自己來說都是對毅力和意志的鍛煉。
他清楚地記得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情景:當天的任務是封鎖海面,防止敵人襲來。一旦過來,他們就反擊。這兩場戰役都發生在春節期間,1975年大年三十晚上,潛艇就要開赴西沙了,碼頭上部隊家屬陸續前往,但是徐世俊的家人卻一直沒到。“我不知道部隊上有沒有接到我的家人,家人應該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情況,挺害怕他們擔心的,但因為保密,只能把心放在肚子里,不能講出來,一心想著圓滿完成任務,西沙群島不大,但是我們國家的每一塊領土都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必須寸土不讓!”徐世俊回憶道。
“當時南海艦隊派出了15艘水面艦艇3艘潛艇,我們在海上整整10個晝夜,潛到海下150米待命,最后我們收回了西沙群島!而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情況更為棘手,我們整整在海上周旋了20個晝夜。但是軍隊需要,國家需要,沒有別的退路,就是上。當時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深刻感受到什么是責任感。”說這句話的時候,徐世俊身板筆挺,目光如炬,作為軍人,在祖國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時候,應以大局為重,舍小家,保大家,徐世俊這么說,也一直這么做。
1986年,徐世俊從部隊轉業,隨夫人回到了蘇州,被安排在蘇州海事局工作,直至61歲退休。人已老,心猶壯。徐世俊笑談自己的初心:“即使年紀大了,也要緊跟時代腳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值此建黨100周年之際,徐世俊跟隨滄浪街道西美社區“紅色基因”宣講團,積極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把學黨史與學雷鋒結合起來,弘揚革命優良傳統和軍人遵紀守規、熱心助民的優良作風,使廣大居民充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黨的組織紀律熏陶。徐世俊也期望青年學生更多地了解國防,參與國防建設。“作為有志青年、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你們要培養積極的思想意識和責任擔當。你們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未來就看你們了。”
西美社區全面加強美好社區的建設,根據轄區軍轉干部和轉復員人員較多的情況,整合“大黨委”共建單位資源,打造了“溫馨西美·幸福兵站”退伍軍人黨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套“雙向服務”工作法。從“講”“亮”“做”三方面打造“幸福兵站”行動支部,講是宣傳,建立“紅色基因”宣講團,開展巡回宣講活動;亮是展示,打造“幸福兵站”主題展館,配合青少年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做是服務,成立行動支部,“一體兩翼”結對共建。通過以“老兵的聯絡站”“新兵的連心站”“小兵的體驗站”為主要內容,建立起一個鏈接各方資源的“合作共建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