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合理應用BIM技術,合理發揮出BIM技術應用價值與優勢,有效提升軌道交通工程整體建設安全性與可行性。本文對其技術應用簡要探討
關鍵詞:BIM技術;軌道交通工程;實際應用
引言:
鑒于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特殊性,為保證工程一次性完工交付,主動規避施工安全隱患與事故。開發企業可引入BIM技術,基于BIM技術支持,完成對設計方案的優化,并對工程進行精細化管理與全周期運行控制,實現軌道交通工程預期建設運行的社會效益。
一、BIM技術應用原則
(一)信息有效傳遞原則
BIM技術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應用時,為滿足設計方、施工方、運營方的不同工作訴求,必須保證各項信息得到有效傳遞,不可出現信息孤島問題。鑒于目前軟件應用的局限性,無法使得BIM技完成貫徹到各個項目開發環節,可能會影響到工程建設。為此,在BIM技術實際應用時,應當遵循信息有效傳遞原則,才可發揮出BIM技術應用優勢。
(二)限定性原則
由于軌道交通工程涉及到非常多的學科與專業,且不同項目開發中對BIM技術的應用需求不同。為充分發揮出BIM技術應用優勢與價值,應當基于軌道工程的分項目,開展分專業、分類型的限定應用,才可保證軌道工程建設可行性[1]。
(三)現實可操作性原則
BIM技術實際應用時,需遵循現實可操作性原則。因為在技術實際應用時,將受到軟件與硬件的直接約束,如模型的深度受軟件技術約束、硬件設施限制。為契合軌道交通工程的開發要求,應當配置合適的硬件與軟件系統,以保證工程開發建設的可行性,避免由于技術條件約束,增加后續工程建設開發難度。
二、BIM技術應用探討
(一)工程前期規劃
在工程前期規劃時,應當合理應用BIM技術,構建軌道交通工程的預先設計藍圖,進而對藍圖進行細化,如大車站、小車站、各項配套工程、運營安全保障、消防保障等,充分發揮出工程前期規范籌辦工作的效能。
(二)BIM協同性
在BIM技術的協同性功能支持下,可使得多家單位對共同參建的項目進行協同交流,細化對應項目的建設工序與流程,保證多個工種可同時施工建設,且互不影響,保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三)BIM可視化
在BIM可視化功能體現時,可實現對軌道交通項目中的區域復雜管線進行細化放大,便于各方單位進行直接觀看,了解工程設計的意圖,并開展相關的施工準備工作,保證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在可視化技術支持下,可針對軌道交通工程中,大量隱蔽性項目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四)自動碰撞檢測
自動碰撞設計工作,作為軌道交通工程設計的核心,可及時發現很多可規避的設計問題,提高工程建設開發可行性與安全性。鑒于自動碰撞檢測工作開展量較大,且軌道交通的管線異常復雜,若沒有三維空間立體模型的有效支持,很難直觀地反饋出區域內管線的自動碰撞檢測實際情況,無法保證后續工程建設整體安全性。
通過建構三維空間立體模型,可展示出軌道交通工程區域內的管線分布實際情況,在可視化的三維自動碰撞檢測下,可及時發現設計不足與問題,并根據自動碰撞檢測數據信息,對后續設計方案的優化完善提供參考依據[2]。
(五)設計優化
在自動碰撞檢測工作開展時,則需要基于BIM技術模型分析出的數據信息,對軌道交通工程的設計方案進行合理優化完善。鑒于BIM技術支持建構的三維立體模型具有自動化計算功能,可根據設計方案的細微調整,快速計算出對應項目的變化,并顯示出設計變動的區域,便于設計人員進行前后比較分析,了解設計中的思路偏差,以及計算的誤差。
在實際設計優化工作開展時,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對相關項目開展線上多方交流探討,保證設計方、施工方、投資方、運營方等單位主要人員的參與,進而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優化,提高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充分發揮出BIM技術應用優勢與價值,為后續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鋪墊安全基石。
(六)精細化施工管理
軌道交通工程正式開發建設時,由于施工周期長、參建單位多、施工分序明顯、不可預見性因素多,給施工管理協調帶來一定難度。為此,通過合理應用BIM技術,實現對工程的精細化管理協調。基于BIM技術模型開展技術交底,可使得施工方對設計圖紙深入解讀,增強施工建設的預見性,為后續的精細化管理控制提供依據。
在BIM技術模型的協同性與可視化支持下,可對軌道交通工程中的復雜空間進行工序統籌規劃,避免施工現場進行反復拆卸問題的出現,影響到工程建設進度與質量。在精細化與動態化的施工管理工作開展下,可及時根據施工現場的變化,對施工方案進行靈活調整,以保證軌道工程整體建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筆者認為,在軌道交通工程開發建設階段,通過合理應用BIM技術,可使得工程建設成本與進度得到科學控制管理,實現軌道交通工程預期開發建設目標[3]。
(七)全周期運營管理
在軌道交通工程竣工投入運行時,在BIM技術的支持下,可對各類信息進行抽取整理,并建構專項的運營模型、工程資料管理系統,實現對軌道系統的運營管理,及時查詢工程建設資料、相關資產、維修記錄等,有效提高了軌道系統的整體運行安全性與可靠性。在全生命周期運行管理時,可圍繞軌道交通系統,建構列車維修、運行、財務、管理的信息分析模型,便于運營企業進行全方位決策管理,提高軌道交通系統運行的智能化與安全性。
三、結束語
綜上,文中對BIM技術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探討,旨在說明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用BIM技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新時期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難度更大,為保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筆者建議科學應用BIM技術,主動規避建造風險,為民眾建設安全可靠的軌道交通工程。
參考文獻:
[1]白澤旭,馬清明,趙志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BIM技術應用的管理模式探析——基于青島地鐵集團實踐經驗[J].建筑經濟,2020,41(12):79-82.
[2]蘇立勇,周軼,張志偉,路清泉.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工程中的應用構想與實踐——以北京軌道交通19號線一期工程為例[J].隧道建設(中英文),2020,40(10):1399-1407.
[3]郭澤闊,楊亮,石林.BIM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電扶梯、站臺門專業設計過程中的應用[J].智庫時代,2019(10):235-236.
作者簡介:
姓名:孫巍,出生年月:1988年10月,性別:女,籍貫:江蘇建湖,民族:漢族,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城市軌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