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本文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全課程育人實踐為例,針對高職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提出愛美融合推進全課程育人的設計思路及實施路徑。
關鍵詞:全課程育人 ?藝術設計 ?愛美融合 ?實踐
一、引言
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課堂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主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此,高校必須深入推進全課程育人,將立德樹人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挖掘并運用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全課程育人的設計思路和基本策略
(一)課程育人內涵解析
課堂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高校所有課程的價值本源在于育人鑄魂,“魂”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武裝師生頭腦,增強其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概括來說,課程育人就是在“大思政”“大德育”的形勢背景要求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魂育人價值本源、教書育人使命責任,以教師為主力軍、以教學為主陣地、以課堂為主渠道,深化各類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以及各種為人處世的智慧,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社會、國家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其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培養德技并修、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構建“一核一體兩翼”全課程育人體系
高校要整合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等不同課程類型的育人功能,構建起“一核一體兩翼”的全課程育人教學體系,即以思政理論課為核心(“一核”),以專業課為主體(“一體”),以綜合素養課為支撐、以實踐課為拓展(“兩翼”),全面規劃、整體設計、系統推進、持續發力,實現所有課程發揮育人功能,所有教師承擔育人職責,確保課程育人全覆蓋。
(三)健全全課程育人工作的長效機制
1.構建堅強有力的全課程育人管理體制。成立由課程育人教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相關職能部門和二級院部的黨政負責人;二級學院成立課程育人工作小組,定期開展調研,組織專題研討,精準把握課程育人痛點、難點和堵點,部署工作要求,構建堅強有力的“黨委領導、黨政齊抓”課程育人管理體制,形成課程育人合力。
2.構建“五個優先”的全課程育人制度體系。強化制度規范和政策支撐,明確課程育人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建立健全課程育人工作標準制度、考評激勵制度、診斷改進制度、落實保障制度等,將課程育人要求體現到學校組織架構、管理制度以及教學制度等治理體系中;構建經費劃撥優先、招聘考試優先、職稱評聘優先、教育培訓優先、績效考核優先“五個優先”的課程育人政策保障體系。
3.理順“四維協同”的全課程育人運行機制。打通教學、科研、學工、黨建等各板塊壁壘,由教務處牽頭抓總、宣傳統戰部、學生工作部、組織人事處、科研處等相關部門聯動、院部落實推進,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實現育人主體責任協同落實;推進專業課、公共課、實踐課三類課程思政建設,和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實現課程協同互補;推進在線開放課程等線上育人平臺和名師工作室等線下育人平臺建設,實現平臺協同聯動;打造由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三類主體構建的課程育人教學創新團隊,實現主體協同協作。
三、愛美融合推進全課程育人的實踐探索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學校辦學特色和藝術設計專業優勢,系統推進愛美融合的全課程育人工作,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結合專業特色,把準育人定位
學校作為一所工藝美術設計類院校,秉持“至愛至美”的核心文化理念,堅持愛美融合鑄魂強能,擦亮育人底色,將“愛與美”的思政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其中,愛為靈魂,教育師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美為追求,引導師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以愛育愛,以美育美,以愛潤美,以美哺愛,引導學生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大愛大美藝術作品,培育德藝雙馨的非遺新新人。
(二)把握三大關鍵要素,深化課程育人內涵建設 “主戰場”、夯實“主渠道”,不斷深化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育人內涵建設。
1.建強教師隊伍“主力軍”。通過“強培訓”“重合作”“樹表率”“廣共享”,讓課程育人意識入腦入心。將課程育人工作要求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等;整合思政教育師資將其分為若干小組結對幫扶二級學院,與專業課教師合作開展課程育人教學教研;將課程思政改革作為教師黨支部黨建活動的新載體,以支部集中學習為契機,開展課程思政集體教研;鼓勵省級教學名師領銜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通過優秀教師、師德標兵等選樹活動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優質課程育人資源共享機制,組建課程思政巡講團開展全校性巡講送培,開展典型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等。
2.聚力課程建設“主戰場”。系統推進“一核一體兩翼”全課程育人,一是堅持傳藝養德發揮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建設傳藝養德專業教育資源,融非遺技藝傳承與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培育于一體,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自覺肩負湖湘非遺傳承創新責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創新育人+扶貧“雙融合”實踐教學體系,依托學校牽頭成立的全國職業院校精準扶貧協作聯盟,把精準扶貧當作最生動的社會實踐,最鮮活的思政教育課堂,實現校內專業教學與扶貧項目設計研發融合、校外實踐教學與精準扶貧融合;三是推進愛美傳承的公共課程思政。建成了《美學入門》《中國傳統文化選講》《現代商務禮儀》《室內插花藝術》等多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以愛育愛,以美育美,有效提升了學生美學涵養和創造創新活力。
3.夯實課堂教學“主渠道”。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幫助教師解決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動情點”和“融合點”,準確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能力,將課程思政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習實訓、成績考核各環節,解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問題。以《湘繡制品》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巧妙將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熏陶融入刺繡針法技法等工藝手法學習中,以“講好花卉人文精神”為抓手,引導學生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練習中,領略花卉的君子品格、堅貞精神等,使枯燥乏味的刺繡課變成了津津有味的精神大餐課。
(三)堅持四輪驅動,拓展課程育人方法載體
形成“項目為載體、賽事做驅動、科研為引擎、典型作引領”的“四輪驅動”課程育人方法載體。
1.依托項目建設推進課程育人。實施課程思政建設項目,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進階推進課程思政合格課程-優質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打造課程思政金課;實施教學改革攻堅項目建設,更新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技術標準,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課程思政資源庫項目建設,構建課程育人優質資源共享機制。
2.賽事驅動推進課程育人。每年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比賽,并將課程思政要求納入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專業技能比賽、微課競賽等系列賽事中,通過評價導向提升教師育人水平。
3.科研引擎推動課程育人。設置校級課題思政專項和校級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校級培育,省級推優,提升課程育人理論成果。
4.典型引領推動課程育人。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展示巡講,組織“師德標兵”“黨員示范崗”“教師示范課”等評選活動,選樹典型,形成了課程育人教育教學改革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王錫安.加強學校課程整合回歸課程育人本質[J].教育科學論壇,2015(9)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年2月27日http://www.gov.cn/ xinwen/ 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劉承功.高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6)
[4]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作者簡介
李虹霞(1978-),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職教學改革研究。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立德樹人視閾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研究》(XJK20CZY013)階段性成果。